第八章议事
书名:大明:瞎眼五年,朱元璋想登月?作者名:众志成城本章字数:2024更新时间:2024-12-27 18:41:04
朱标出声后,几人急忙给其投去感激眼神。
这种事情不是第一次发生,或许是朱元璋故意给朱标立威养望,又或者真是脾气冲动。
征战之时,朱元璋经常因为一些事情便大发雷霆,只是每当要重罚手下将领时,便由朱标出声劝阻,而后便不了了之。
没有被罚的将领自然而然便会以朱标未主心骨,这种情况,就连徐达也曾有过。
此时他便希望朱标出声后,能够成功劝阻朱元璋下达这种完全叫人摸不着头脑的命令。
却不料朱标竟然开口言道:“父皇,此事事关重大,还是在多加派些兵马,既然北边战事以平,何不先收紧战线,多撤些人马回来!”
一句话,成功让所有人脑中呈现出了一个大大的问号。
这父子俩,该不会是疯了吧?
那一个小小的女真部族究竟是怎么惹到你们爷俩了,用得着摆出这么大的阵仗么?
而后又见朱元璋竟然真的沉思了些许之后开口言道:“没错,如今北元已经不成气候,就算收紧战线,他们也未必敢重新打回来,那便依照标儿所言,再多撤些将士们,将女真部族一举拿下!”
傻了,徐达直接都听傻了。
呆愣了许久,突然噗通一声跪了下去,以头抵地,满腔悲怆的说道:“圣上,臣以死谏,请圣上收回成命!”
也不怪徐达如此激动,他不懂朱元璋此举到底为何,但是实在是不愿大好的战局就被这种看不懂的骚操作给破坏掉。
朱元璋见此,这才长长一叹道:“尔等是不是以为朕已经老糊涂了?”
此言一出,胡惟庸和刘伯温也跪了下去,倒不似如徐达一般以命劝谏朱元璋收回成命,而是害怕朱元璋迁怒自己。
“不必如此,你们这也想也是情有可原,但是朕却有不得不做的道理!”
徐达抬头情绪有些激动的问道:“圣上,还有何事竟然能比击溃北元,彻底将蒙古人赶回草原还要大!”
这时,李善长方才幽幽开口说道:“自然是我大明的生死存亡之事!”
……
大概过了半个时辰,李善长将事情原委一一到来,而奉天殿内几人的眉头却是越皱越紧。
也不怪他们不信,毕竟仙人之说实在是太过虚无缥缈,任谁第一次听见都会产生怀疑。
待得李善长说完,几人面面相觑了一会,还是徐达小心翼翼的开口说道:“圣上,那位……那位周仙人,难道真的如此可信么?”
徐达的话还是客气了,他真正想要问的其实是,你朱元璋是不是被骗了。
朱元璋没有直接回答,而是看向了刘伯温,问道:“伯温,你觉得如何?”
李善长、徐达还有刘伯温,被朱元璋称赞为明初三杰,便如当初刘邦的汉初三杰一般,李善长乃是萧何,徐达则为韩信。
而刘伯温自然对标的便是张良了,而之所以如此,便是因为刘伯温此人,便如张良一般,半儒半道,不仅能出谋划策,还可卜卦占算。
民间所流传关于刘伯温的传奇很多,但实际上,刘伯温肯定不能是那如仙人一般的能耐。
实际上,史书中对于刘伯温未卜先知的记载中,只有明确的几件事,一是在朱元璋与陈友谅在翻阳湖大战之时,朱元璋亲自督战,而后刘伯温心有所感,要求朱元璋立刻换船,而后果不其然,朱元璋刚刚登上别的船,原本所在的战船便被大炮轰碎。
因此,也正是因为刘伯温这半文半道的身份,让朱元璋特意多闻了刘伯温一句。
刘伯温听见朱元璋发问后,先是沉思一番,而后言道:“回圣上,仙人之事,实在太过虚无缥缈,臣以为,还是要三思而行。”
朱元璋原本以为就算别人不信,你刘伯温没道理不信,结果发现依旧如此厚,忍不住大失所望。
但是他也不强求,直接又说道:“伯温你熟知天象历法,不知对周先生所说,三百年灾害循环,以及我大明即将奖励的小冰河时期,如何看待?”
刘伯温摇头言道:“口说无凭!”
朱元璋微微一笑,对着毛骧使了一个脸色,刚刚听了全程的毛骧此时还是也有些懵逼的状态,但是毕竟是能做到朱元璋心腹的任务,立刻将那本关于气象粮产还有灾害记录的折子送到了刘伯温的手上。
而后整个大殿中便只剩下了刘伯温翻动奏折的声音,又是足足半个时辰过去,就见刘伯温满脸苍白的放下奏折。
“诚意伯,如何?”
徐达甚至比朱元璋还要心急的问话,但是刘伯温却好像傻了一般,就呆愣在那里。
“诚意伯,刘基,你倒是说句话啊!”
徐达的耐心彻底被磨光,甚至忍不住推了刘伯温一下,而后刘伯温才仿佛是如梦初醒一般,喃喃的说道:“是真的,都是真的,圣上所言的全都是真的!”
此言一出,徐达和胡惟庸又是大吃一惊,而后刘伯温脸色又是一变,急忙对朱元璋说道:“圣上,我在这其中还发现一事!”
“讲!”
朱元璋言简意赅,刘伯温自然也不敢卖官司的说道:“《酉阳杂俎》所载,贞观时期,长安尚有柑橘丰收,然依这折子上的记录,太和时期,柑橘便已酸涩无比,待到天复之时,长安之中不见半枚柑橘!”
“还有五代时期,北方粮产骤减,天灾不断,宋时稍有回暖,但到靖康之时,气温突然骤降,且依照记录来看,这气温和粮产的记录,元初时尚有回暖,但至今为止,气温似乎依旧在渐寒!”
刘伯温说了一大堆,胡惟庸有些不满的说道:“诚意伯,你说这些到底是什么意思?”
一旁的李善长忍不住微微叹了口气说道:“你难道还没有看明白么,这气温自唐中时期开始骤降,便发生了安史之乱,待到长安柑橘绝迹,这大唐也便彻底没了气数。”
“而接下来的每一次气温骤降,恰都对应上了五代时期的战乱,以及宋时的靖康之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