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623章 长安的荔枝(二)鱼符
书名:镇陵天师作者名:西子少卿本章字数:2008更新时间:2025-04-06 15:42:44
李振不由得摇了摇头。
“这群小子,越来越没分寸了。”
就在我们几个打算离开拘留室的时候,我眼角的余光看到那个身形动了一下。
“等等,他好像快醒了。”
宋明赶紧走到铁栅栏前看了一下,在确认那个身形并没有进一步的动作之后,他才摇头说道:“不可能醒过来的,我们对他的麻醉剂量都是按最大剂量配比的,牛都能放倒了,这家伙硬挨了两枪才被放倒,已经是异于常人了。”
听他这么一说,我也觉得刚才应该是眼花了,就跟着李振去了办公室。
此时,办公室里七八个警察全都凑在一个地方,时不时发出哄闹的声音。
李振适时喊了一嗓子。
“上班时间,你们很闲啊,手里都没案子跟进是吧,要不我去档案室找几份卷宗让你们查查?”
凑在一起的警察们立马一窝蜂散开了,纷纷回到各自的岗位开始工作。
坐在办公桌前的一个年轻警察连忙冲李振挥了挥手。
“振哥,振哥,快来看看好东西。”
我们三个跟李振一走过去,就看到办公桌上平放着两柄长剑。
那两柄长剑一长一短,如同子母剑,长的看起来足有一米六七,短的看起来只有一米左右。
两柄剑的剑鞘都是黑中泛着红铜的色泽,极有质感。
一旁的宋明指了指桌子上的剑说道:“这两把管制刀具就是从那个怪人身上卸下来的。”
李振凑了过去,把手放在了那柄长剑的剑鞘上,然后向外拔起。
“铮——”
一种金铁交击的声音,伴随着长剑拔出,在整个办公室里响了起来。
而李振面色一变,也从单手握剑,变成了双手持握。
长度足有一米六七的长剑最终被拔了出来,暗铁色的剑身,瞬间就把所有人的目光吸引了过来。
那并不是一柄剑,从形制来说,更像是一把横刀。
剑是双面开刃,剑的用途也更像是身份的象征,不适合砍杀。
横刀则是单面开刃,刀体长且直,极为适合搏杀。
而我只看了一眼,就知道这柄横刀,绝对是见了不少血的真杀器。
李振双手握刀,满眼的爱不释手。
有一个中年警察摸着下巴说道:“这刀看着不像是现代工艺品啊,有点出土文物的意思。”
另一个警察附和道:“你别说,是有点那意思。”
胖子把脑袋凑到我的耳边说道:“我的乖乖,这玩意看样子可是好东西啊,值不少钱啊。”
我没说话,心里在思考那个被关在拘留室的人究竟是什么来头。
那个年轻警察又指了指旁边一堆纸质物品。
“这还有一些书信一样的东西,也都是从那人身上搜出来的,都是用毛笔写的,还没来得及检查。”
李振有些依依不舍的把横刀塞回剑鞘,然后开始翻阅桌上的那堆文件。
第一份书信呈折纸状,正面用毛笔写了两个字,敕令。
李振把书信翻开,里面的字迹,居然全都是用毛笔写的繁体字。
这下让众人犯了难,毕竟大家都是学的简体字,对繁体字都有些陌生,尤其是毛笔写的繁体字,更加不容易看懂了。
李振把那份书信放下去,又看到下面的书信里夹着一条铁质的小鱼。
那铁质的小鱼看起来有六七厘米大小,像是从中间一分为二了一样,看起来平平无奇。。
这时,旁边的那个中年警察突然激动起来,连连说道:“这个我知道,这个我知道,这玩意叫鱼符。”
李振举着那条小鱼,一脸纳闷地说道:“鱼符?我只听过虎符,鱼符是啥玩意?”
那中年警察咳嗽了一声,一脸得意地说道:“这就不懂了吧,这玩意正儿八经的叫鱼符,是唐朝时候流行的,用来证明持有者的身份,身上有这玩意的最少也是个官,你要是不信就看鱼符的背面,是不是有一行字,那字就是用来证明身份的。”
李振有些纳闷的把手里的铁质小鱼翻到了背面,看到背面果真有一行小字的时候,顿时一脸震惊地说道。
“可以啊老刘,天天看考古节目没少涨见识啊。”
中年男人一脸得意地说道:“那是必须的,赶紧看看那鱼符上面的字是啥?”
李振把鱼符凑到我跟前一起看了起来。
鱼符背面阴刻着五个字,我仔细辨认了一下,发现那五个字并非繁体字。
“荔枝使,兹用?这是啥意思?”
我轻声念了出来,但一头雾水,不知道这几个字的意思。
“荔枝使?”
那个叫老刘的警察,捧着下巴若有所思。
突然他眼睛一亮,语气轻快地背出了一段耳熟能详的诗句。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李振有些纳闷地看着他说道:“咋的了,你背这句诗是啥意思,诗兴大发?”
老刘眉飞色舞地解释起来。
“这句诗的意思是,杨贵妃喜欢吃鲜荔枝,但荔枝远在岭南,距离当时的长安可是足足有几千里,这就需要有驿夫千里迢迢的把荔枝送到长安,而当时的唐玄宗很宠幸杨贵妃,就专设了一个职位,叫做荔枝使,专门运送荔枝的,而这鱼符上面的荔枝使兹用,就是用来证明当事人身份的。”
听着老刘的半专业解释,众人都恍然大悟。
李振摩挲着那半块鱼符,说道:“那这玩意不会是唐朝文物吧?”
老刘说道:“真要是唐朝文物,那小子可就是盗墓贼了。”
这时,那个年轻警察举起来一个信封说道:“这还有一封用圆珠笔写的信,上面写着李决亲启。”
冷不丁被念了一下名字,我浑身一震,随即就纳闷起来,难道重名重姓的这么多?
李振也朝我看了一眼,然后把那个信封接过来,摆在了我的面前。
牛皮纸一样的信封上,果真写着李决亲启四个。
我看着那四个字,心里莫名一惊,因为我从字迹里感受到了一种来自老熟人的味道。
“这字我怎么越看越像老和尚的字,该不会真的是他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