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 伊丽莎白遇险(2)
书名:都铎·王朝作者名:琳达·德·莱尔本章字数:2454更新时间:2024-06-11 11:15:05
前方的村庄响起钟声,提醒人们仪仗队即将来到,好让各村教堂的神父和执事提早准备,戴上自己“最好的装饰”,大声祷告,在教堂外恭候队伍经过。仪仗队在西翁修道院过了夜,次日一早继续赶路,双轮马车四面围绕着圣三一、圣母马利亚和圣乔治的旗帜。唯一突破传统的是一面“圣徒亨利王”的旗帜,这位圣徒便是兰开斯特家族最后一位国王亨利六世。亨利八世对圣徒崇拜的打压永远断绝了亨利六世获得宣福的可能性,尽管如此,他却依然相当渴望与这位虔敬的先人发生关联。在遗嘱中,他要人将亨利六世和自己约克家族的外祖父爱德华四世在温莎的陵墓造得“更堂皇些”,当然,他也命人“建造”他本人那宏伟的陵墓。
为纪念亨利八世最终的安息地,人们不惜成本地建造了这座恢宏的大理石建筑。红衣主教沃尔西托人为自己建造的陵墓大部分被再利用,包括一系列表现持火把的天使的镀金铜像,作者是后来与米开朗琪罗合作过的贝内代托·达罗韦查诺。不过除此之外,还增加了表现亨利八世和简·西摩的四幅真人大小的画像,还有一座国王骑在马上走过凯旋门的塑像,“一个魁梧的男人与一匹高大的马,身量十足”。此外还计划雕刻134尊塑像,包括圣乔治、十二门徒和《四福音书》的作者,“样式按现有的来,都是镀金铜像”。
最后,亨利八世的棺木被抬进圣乔治礼拜堂,又举行了一场弥撒,穿着蓝色天鹅绒礼袍的凯瑟琳·帕尔待在王后的私室中,透过雕花的窗户俯瞰观礼。第二天,16名高大的侍从将亨利八世的遗体放入墓穴中,他将与简·西摩同葬。温切斯特主教斯蒂芬·加德纳往墓穴中投了一抔泥土,接着,众大臣和枢密院的绅士们将各人的职杖在各自的头上敲碎,一面流泪叹息,一面“将之随遗体一道放进深坑中”。
1509年亨利八世登上王位时,这位年轻的国王一度代表着侠义君王理念的真身:他虔敬,浪漫,矫健,还有音乐天赋。这一形象对英格兰人影响深远。脱离罗马后,亨利八世的所作所为多数极不得民心,但他太过善于装扮自己君王的仪表,所以大部分臣民仍对他保持忠诚。1544年,亨利八世已然大腹便便,还瘸腿,但当人们向西班牙贵族纳赫拉公爵胡安·埃斯特万的秘书描绘国王时,他仿佛依然是当年那个英俊的年轻人。英格兰人“尚武,勇猛……满腹猜忌”,一名访客曾表示,“但他们极为爱戴自己的王……爱戴到他们最庄重的誓言都是凭着‘国王的性命’担保的”。纵使亨利八世的威权已经不复存在,他的声望却依然能成为其子女的保护。然而,这声望却保护不了他的教会。
亨利八世在遗嘱中表示,自己的陵墓已经“基本完工”。陵墓将为他虔敬统治的权能和荣耀做出有力的宣告。但陵墓将永无完工之日,原因很大程度在于他最后几周的所作所为。他打倒诺福克公爵,又将加德纳主教排除在遗嘱执行人名单之外。这一系列行为都意在保护儿子爱德华,但这最终导致宗教保守主义者的惨败,而且后来在英格兰引发了一系列重大后果。亨利八世曾经确定国王为英格兰教会的领袖,且教会教义由国王解释。但当今国王是个9岁大的男孩,完全受控于改革派的萨默塞特公爵及其盟友。宗教改革的障碍扫清了,那些在亨利八世那装点着天使和圣徒的坟墓前既不能欣赏其美又不能认同其代表的神学的人们行动起来。亨利八世那敞开的墓穴被盖上木板,与此同时,嘉德纹章官宣布,当今的国王已是爱德华六世。一场变革即将开始。
接下来的星期六,9岁的爱德华六世正式入城,伦敦上演了一系列露天表演节目,都是当年为庆贺7岁的亨利六世加冕所准备的。爱德华六世穿着最纯净的白色衣服,骑一匹身披绯红缎子和金色锦缎的马,他到伦敦塔时,使节们已经在此排成一列。帝国使节用法语向男孩致敬,但护国公阻止了他,要他对国王讲拉丁语,称国王的拉丁语更好些。使节遵命而行,后来却在寄回帝国的公文中表示:“说实话,在我看来这两门语言他都不怎么懂,尽管坎特伯雷大主教向我保证过,说国王的拉丁语同他本人的一样好。”
他们花了四小时行进到威斯敏斯特修道院,但男孩似乎几乎没有注意到伦敦官方组织的无数露天表演。一名杂技演员从圣保罗教堂的雉堞上顺着绳索滑下来,然后跳来跳去,这才惹得他笑起来——这是爱德华唯一一次表现出儿童天生的快乐。第二天在威斯敏斯特修道院,爱德华坐在几层垫子上,恭顺地朗读了由克兰默大主教新撰写的加冕誓言。保护神职人员这一由《自由大宪章》确定的原则被删除,国王的法律现在需要人民的首肯,而非由法律反过来肯定人民。这些权力都将用于推动宗教上的巨变:克兰默在致辞中称,爱德华六世应当效仿《圣经》中的少年国王约西亚,除净王国中的圣像崇拜、画像和教宗“暴政”。亨利八世先前下过命令,要求修道院清除作为崇拜对象的画像,此刻人们的态度变了:所有的宗教画像都必须消失。
很快,人们便在爱德华眼前拿走了宫中的雕塑和圣徒画像。与此同时,在宫墙外,一场破坏圣像的狂欢正在上演。修道院的路得屏风、镌刻着为逝者祈福的祷文的墓碑和染色玻璃窗都被砸烂。伊丽莎白在位期间的古董商约翰·斯托抱怨称,一些基督教激进分子认为一切画像都是圣像,因此不仅宗教艺术品被毁,甚至像拉德盖特的13世纪诸王木雕这样的非宗教工艺品也被砸烂。王室徽记取代了十字架。强调君主及其与神的神圣联系使确保爱德华六世被视为这一政权各项行动背后的驱动力变得更为重要。所以克兰默才会宣称爱德华六世精通拉丁语,这背后是一个更大的宣言:爱德华六世能力非凡,以至于在其人民眼中,他已经不再是一个“尚未满10岁的”小男孩,而“几乎是一位父亲”了。
更为重要的是,待爱德华六世年纪渐长,对于他们的行动,他应当表示赞许而非谴责。为此,人们安排爱德华六世每日听神父布道,都是支持他身边各种变化的内容,他的改革派神父约翰·奇克随时预备“回答他,教导他”。爱德华六世失去了父亲,却被告知自己此刻成了人民的父亲,故而他尽其所能地要成为他渴望拥有的那种父亲——一个慈爱、贴心的父亲。他倾听、学习,都是为着自己的臣民。不久后,一本明确宣扬路德宗因信称义教义的布道书印发了。8月,《玫瑰经》遭禁,在瞻仰亨利八世遗体期间还无处不在的弥撒也遭到攻击,“有反对圣餐礼的声音,圣餐被人叫作‘小丑盒子’,还有其他各种不像话的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