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迹小说
首页
书库
排行榜
作家福利
登 录作家专区

引言(1)

书名:走出内向,给孤独者的治愈之书作者名:琳达·德·莱尔本章字数:2472更新时间:2024-06-11 11:13:25

这个世界上有两类人。第一类是极端厌恶热闹和人群的人,让他们收看电视里播放的格拉斯顿伯里音乐节上的演出,不亚于逼他们看一部世界上最骇人的恐怖片。他们的目光越过地毯看向电视,那神情看上去他们仿佛被一个肮脏的、深不见底的泥潭缠住了,无法挣脱,难受无比。因此,没有在音乐节现场并“错过”这场纯粹的狂欢,反倒会让他们松一口气。比起在音乐节现场被一群大腹便便、头发油腻、喝得酩酊大醉而且不断大呼小叫的人团团围住,像现在这样舒舒服服地窝在沙发里,实在是要悠闲惬意得多。

而另一类就是热衷于去现场参加热闹非凡的音乐节的那些人。很不幸,我不属于后者。

22岁生日那一天,几个大学同学为我准备了一个神秘的惊喜。在黑漆漆的卧室里,大家一起蹿出来的瞬间,我的眼泪立马涌了出来,止也止不住。所有在场的人都觉得我一定是太感动了,然而事实却是,我被吓到了。谁能想到,几个月来我第一次抹眼泪,竟然不是因为我单恋我的西班牙语助教这件闻者伤心、听者落泪的“悲剧”?那天晚上,我的好朋友、家人们和一些泛泛之交都坐在我的床上休息、寒暄。最令人难过的是,这张床恰恰是我平时为了躲避他们而独自待着、寻找安宁、只属于我自己的小小空间。

所以,我根本无处可躲。我满脑子都是:他们要待多久啊,什么时候能够离开?以至于到了最后,为了能够让大家明白我的意思,我干脆把所有的灯都打开,殷切地期待着大家都能懂我的心思——生日过完啦,你们可以走啦。

如果你也跟我一样内向,对于害怕自己的生日派对是种什么体验,你肯定能够感同身受。你应该也会害怕发表演讲,害怕参加团建,甚至害怕每一个高朋满座、推杯换盏的新年夜。

作为一个内向的人,对于上述活动,我的感受和你一模一样。其实我是一个既害羞又内向的人。但凡一个真正的内向者,都会不约而同地拥有一些生活上的共性。比如:让电话铃在房间里一直响着却不想接;总是假装生病来逃避社交;匆匆浏览一个网络事件后立即退出;在酒吧被搭讪时,假装不会说英语……

除了以上必备的基础生存技能,作为内向者,我们还拥有最后一种最高级、最有效的杀手锏——“死机器眼”。我们特别擅长躲避眼神接触,只要露出一双双目无神、毫不聚焦的“死机器眼”,即使熟人迎面走来,我们也能很好地打消他们想打招呼的念头。

但实际上,生活中90的熟人都不知道我是个内向的人,因为我掩饰得非常好。

下班后一起喝奶茶?不好意思啊,我忙不过来。

等下一起去吃中饭?哎呀,真不巧,我有其他安排了。

同事们只会觉得我很忙,被工作以及其他事务缠身,忙得不可开交,业余时间也被各种约会塞得满满当当,生活丰富充实,是一个社交“小达人”。除此之外,我还有一点儿脸盲,在路上经常认不出他们。

直至今日,我的22岁生日已经过去很久了,我增长的已不只是年纪,还有我的聪明才智。现在只要我的生日一到,清早我就会轻轻摇醒我的丈夫萨姆,在他耳边低语:“你要是敢给我准备什么惊喜派对的话,我就灭了你。”他总是睡眼惺忪地点头,但我知道他并没有真的理解。因为他和我完全不是同一种生物。他喜欢安静,但也喜欢酒吧的热闹,热衷于在节日里外出闲逛。

萨姆即使不理解,但也早已对我的一些“异常”行为习以为常了。比如某个夜里我们在酒吧里好好地坐着,我突然跟他说:“把我外套拿上,去电梯门口等我!”话音刚落,我就已经冲向后面的出口了。而我这么做只是因为一群醉意初显、媚态百生的女孩突然涌进酒吧,据我的判断那应该是一场单身派对。

萨姆虽然能够包容、理解我的“异常”行为,但其实他对我深层次的精神世界一无所知。举个例子,他不明白为什么比起人类,我会更喜欢小狗。其实道理很简单,小狗不需要你陪它们闲聊,不会对你评头论足,也不会在你工作的时候像蚊子一样“嗡嗡嗡”地围绕在你的身边,令人心烦意乱。它们不会冲你咳嗽,更不会问你什么时候要孩子。但在萨姆眼里:狗是相当野蛮的生物,它们会把脏爪子放在你的身上,弄脏你干净的新衣服;它们随时准备着攻击你,令人提心吊胆。萨姆对狗的认知恰恰是我对人类的感受。

我以为,我会一直安然地接受自己做一个内向的人,像现在这样的日子也会被复制到未来的每一天。直到一件事情的发生打破了我原本平静的生活:在一间桑拿房里,我穿着黑色运动服,握着一本《男性健康》杂志,哭着对一名水疗中心的员工爆着粗口大声抗议。

那时,我意识到有些东西必须改变了。

当然,上面这个故事已经被我简化了。

有的人很擅长和陌生人交流以建立新的人际关系,在聚会上结识新的朋友也轻而易举。而我的技能点,在别的领域也确实能大放异彩,比如在黑暗的门口沮丧地徘徊啦,聚会的时候躲到沙发的角落啦,总是提早离场啦,擅长在公交上假装睡着之类的。

虽然人们参考的标准可能不同,但结果是一致的。至少有近三分之一的人认为自己是内向的,所以“内向”这个词很可能也可以用来形容正在读这本书的你。所以,如果我们出现在同一个派对上,又刚好都没有玩得精疲力竭,我们就可以一起躲在厨房的奶酪旁,共同探讨一下与内向有关的话题。

关于内向者和外向者的定义一直存在着很多激烈的争议。有一种定义被人们普遍接受,即内向的人从独处中获取能量,而外向的人则从与他人的相处中获得能量。但心理学家经常讨论的是与此相关的另外两个维度——害羞和开朗。我一直认为所有的内向者都是十分羞赧的,然而事实是,有些内向者在群体中格外自信,发表一场流利的演讲也信手拈来。他们内向,仅仅是因为他们不能长时间地应对人群。

但是,我内向是因为我真的很害羞。我害怕与陌生人接触,畏惧成为众人瞩目的焦点。每次被熙熙攘攘的人群围住后,我都需要很长一段时间来恢复。正如一篇文章定义的那样,我是一个“不善社交的内向者”。所以,“害羞的内向者”这个词用来形容我再贴切不过了,谁让我是一个时刻低着头、只对别人的小腿感兴趣的“变态”呢。

我并不知道内向是天生的还是后天养成的,但于我而言,内向这个特质在我很小的时候就露出了端倪。我在得克萨斯州的一个小镇长大,在那里,我故意错过一年一度的生日派对,常常为了逃避做课堂展示而假装生病。在很多个夜里,我都在写关于平行宇宙的日记。在这个宇宙里,我和很多人友好互动,偶尔会成为众人关注的焦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