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 冒险骑士(1)
书名:查理一世内战之火与英国王权变革,1625—1649作者名:琳达·德·莱尔本章字数:2730更新时间:2024-12-27 18:40:12
德·普雷克先生接受了两位英国人的觐见要求,他们正站在罗浮宫的老东门门口。时间是1623年2月22日星期六,巴黎正在经受第三个异常寒冷的冬天。德·普雷克先生,曾担任法国国王的私人教师,此时的他已经不再年轻,或许视力也已老化。总而言之,他决定对这两位英国人的假发和假胡子视而不见。从名字看,这两位英国人应是亲属关系,一个叫约翰·斯密斯,一个叫汤姆·斯密斯,但他们的长相差异之大,让人对他们的亲缘关系难免生疑,但德·普雷克先生似乎不介意这个疑点。其中一个人还是男孩,又瘦又小,他的假发盖住了高高的额头;另一个高一点儿的,体格健壮,相貌堂堂。德·普雷克只是把他们当成两个游学欧洲的时髦绅士。如此,他很乐意将他们请进富丽堂皇的波旁王宫,引见给宫廷的核心人物路易十三。
罗浮宫门口的侍卫们头戴羽毛头盔,身穿红蓝相间的制服,持着火枪,这两位英国绅士从他们身旁走过,进入了王宫。罗浮宫沿塞纳河而建,像一条混搭的项链,箭缝式样的窗户装点着中古的塔楼,塔楼内部是流光溢彩的文艺复兴画廊。你似乎永远不知道在走廊的下一个转角会有什么发现,然而最令人感到震惊的还是罗浮宫的这两位新客的真实身份。德·普雷克显然知道他们的真实身份,至少从流言中对这一惊人的真相有所耳闻。年长的男子毫无疑问就是30岁的乔治·维利尔斯,白金汉公爵,英格兰海军司令,国王詹姆士一世的宠臣。然而,更不同寻常的是在场的第二名男子:詹姆士一世的继承人,22岁的查理·斯图亚特,威尔士亲王。
尽管,在某种程度上,个头较小的查理是个很有吸引力的年轻人,他的长发从精致的脸庞向后梳,大大的眼睛朝外眼角斜视。他的祖母就是曾给巴黎留下深刻记忆的苏格兰女王玛丽·斯图亚特。玛丽在襁褓中继承了苏格兰王位,童年时就成为法兰西国王弗朗索瓦二世的娃娃新娘,弗朗索瓦为她的美貌和魅力所倾倒。然而,好景不长,年仅18岁的玛丽成了寡妇,信仰天主教的她从法国回到刚刚改宗新教的苏格兰,担任这个新教国家的女王。亨利八世的长姐玛格丽特·都铎,是玛丽的祖母,她将玛丽指定为自己的第一继承人,因此,玛丽曾期望有一天自己能成为新教英格兰的女王。为了守住这份继承权,她嫁给了像她本人一样拥有英格兰王室血统的堂弟小斯图亚特。然而,1566年,查理的父亲詹姆士出生,玛丽的婚姻就变了味。几个月后,她的丈夫被人谋杀。新教贵族及其苏格兰教会的盟友,谴责玛丽并推翻了她对苏格兰的统治。她的儿子詹姆士取代她被立为国王,在这个新教国度里成长起来。玛丽向伊丽莎白一世求助,请求去英格兰避难,但是这个都铎女王却将斯图亚特家族的表侄女囚禁起来。忌惮天主教后裔继承英格兰王位的贵族们都希望将玛丽处死。近二十年后,1587年,他们终于得偿所愿。玛丽在不顾一切地逃跑失败之后,被冠以叛国罪而接受审判,并被刽子手用斧头斩首示众。消息传到巴黎时群情激愤,而彼时的伦敦却燃起了庆祝的篝火。
查理的祖母并不是欧洲宗教分裂局面的最后一个牺牲者。西方文明的断裂自宗教改革伊始,后者对整个欧洲大陆造成了剧烈的震荡,暴动、内战和暗杀此起彼伏。除了巴黎的香榭丽舍大街以外,欧洲的政治版图和宗教地图都在剧烈地变化着,教会处于烈焰之中,成千上万的人丧生。即便是现在,余震仍在继续。
发端于1517年德意志的宗教改革运动,诞生于一片“地狱”之中,确切说,宗教改革运动是有关如何得救的追问。天主教会教导信徒,要想得救,必须一生行义举,比如做慈善。宗教改革运动伟大的提倡者马丁·路德,呼吁信徒从天主教会在精神领域设置的繁文缛节中解脱出来,并严厉斥责教会的堕落腐败。在受到炼狱的恐吓之下行的义举,并不是真正的义举,马丁·路德质疑施舍救济其实是强权者的特权,也是他们的根基。路德宣称,上帝将天堂赐予少数拣选之人,只是对他们信仰的回报,人们无论做什么都不能换得救赎。此外,《圣经》是信仰的唯一源泉:天主教会的古老传统和主教大会宣扬的教条,都不能作为信仰的来源。
然而,很快,人们在阅读《圣经》之后,开始得出相互对立的真义。人们渐渐所知的新教教义撕裂为零散的信念,这些信念仅仅是因为反对天主教才联系在一起的。路德宗在新教中最大的对手是被称为归正宗的加尔文宗。加尔文宗发端于瑞士,因神学家加尔文得名。加尔文宗清除了路德宗里加尔文信徒认为含糊、折中之处。他们强调,上帝对得救拥有全部权力,意味着他预定一个选民上天堂的同时,也预定其他人下地狱,而不管其他人是否行了义举。加尔文宗区别于路德宗的最大之处在于,它拒绝相信基督的肉身存在于圣餐的红酒和面饼之中。他们认为祭礼和祭坛是奢侈的,甚至带有偶像崇拜的色彩。与此同时,加尔文宗用牧师取代了神职教阶,从牧师穿的黑袍可以看出,他们除了拥有学历之外,没有任何特殊地位。加尔文宗信徒的宗教生活围绕着阅读《圣经》、倾听布道、自省和祷告而展开。
以上就是不列颠的新教背景。
相比于斯图亚特王朝统治的诸王国里的加尔文宗教会,苏格兰教会更加纯粹,因为英格兰教会只是部分地进行了宗教改革,仍保留了宗教改革前的司铎、助祭和主教的教阶结构。然而,英格兰新教徒仍自视为国际加尔文宗团体的领导者。加尔文宗团体分布在东欧部分地区,尤其是波兰,还分布在莱茵兰区的普法尔茨选侯区、尼德兰北部省份和天主教的法国一小部分地区。16世纪的胡格诺战争过后,天主教的法国残存了数量不少的加尔文宗信徒,他们被称为胡格诺派,法国准许他们享有信奉新教的权利。
然而,上述地区的加尔文宗团体并不一定能够存续下去。当且仅当欧洲和不列颠的统治者强制推行新教或是许可新教存在时,新教在这里才能立足。为了自保,不列颠的新教徒提出一套“反抗”理论,即统治者的权威来自人民,所以人民有权推翻乃至弑去任何一位信奉“错误”宗教的君主。这套理论为新教苏格兰推翻女王玛丽提供了正当性。不过,天主教徒,尤其是与耶稣会有联系的天主教徒,同样也提出了反抗理论。他们曾多次试图推翻或杀死迫害他们的伊丽莎白一世。实际上,伊丽莎白一世不敢再冒险让她的天主教对手活下去了,只好批准处决了这位苏格兰女王玛丽。
反抗论让詹姆士一世失去了母亲,他相信,这些理论也是他继位之初大多数混乱的源头,也是苏格兰加尔文宗信徒发表煽动言论的源头。作为对反抗论的回应,詹姆士一世在一次关于宗教恐怖统治正当性的论战中,鼓吹他那最著名的“君权神授”。他在1598年撰写的短文《自由君主的真正法律》里,主张国王的权威来自上帝而非人民,故而国王拥有统治的“神圣权利”。一位称职的国王会选择依照法律治国,但他最终高于法律,即他是“不受约束”的君主。无论是统治残暴的国王,还是不信“真正的”宗教的国王,都只有上帝能惩罚他:煽动叛乱和弑君在宗教层面站不住脚。以现代思想来看,君权神授看上去像是权欲熏心,但其可取之处是旨在维护稳定,这曾是君主制的基本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