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迹小说
首页
书库
排行榜
作家福利
登 录作家专区

用诗歌的长矛挑战命运的风车——刘禹锡(1)

用诗歌的长矛挑战命运的风车——刘禹锡(1)

书名:在唐诗词里孤独漫步作者名:夏昆本章字数:1864更新时间:2024-06-11 11:07:40

815年,大唐帝国发生了一件震惊朝野的大事——宰相武元衡被藩镇王承宗、李师道派出的刺客暗杀,诗人白居易因为上书朝廷要求捉拿凶手,而被安了一个“越职言事”的罪名,被贬为江州司马。不过,这是六月之后的事情。因此,在这一年春暖花开、草长莺飞的二月,一件似乎根本不值一提的小事就受到了寂寞的朝野大臣的普遍关注,那就是被贬为连州司马的诗人刘禹锡写的《元和十年自朗州至京,戏赠看花诸君子》所引发的事件。

讥讽受难者最后的武器

刘禹锡,字梦得,河南洛阳人,有人说他是中山靖王刘胜的后代,也有人说他是匈奴后代,两种说法似乎都能给刘禹锡耿介的性格提供一个注脚:帝室之胄,多是傲岸不群的;马背上的民族的后裔,应该也是狂放不羁的。看来,刘禹锡在中唐独树一帜的性格,不管怎么说,大概都是家族遗传吧。

贞元九年,刘禹锡中进士,次年登博学宏词科,二十四岁又顺利登吏部取士科,三登文科,享誉京华。刘禹锡二十九岁入仕,先后任节度使掌书记、主簿。贞元二十一年,王叔文领导的“永贞革新”似乎给江河日下的唐王朝打了一针强心剂,也给当时年轻气盛、豪情万丈的刘禹锡和柳宗元提供了一个施展抱负的机会。在这场短命的改革中,刘禹锡和柳宗元成为朝野瞩目的政坛新星,可惜,“永贞革新”只维持了半年多就宣告失败。参与革新的大臣受到清算,柳宗元被贬为永州司马,刘禹锡被贬为朗州司马,这一贬,就是十一年。这一年,柳宗元三十二岁,刘禹锡三十三岁。

迁客骚人之思似乎是古代文人吟咏的不变主题。在贬所,柳宗元写了不少凄怆悲凉、怀念故土的诗文。刘禹锡也并非没有这种痛彻骨髓的悲凉,他在《秋风引》中曾经写道:

何处秋风至?萧萧送雁群。

朝来入庭树,孤客最先闻。

中国古代的文人们在遭受贬谪的时候几乎都不约而同地会想起屈原,那位被放逐江滨、行吟泽畔的诗人,刘禹锡也不例外。在朗州期间,他模仿屈原的《九歌》《离骚》写了不少作品。

元和十年,命运好像终于对参与“永贞革新”的大臣们睁开了久闭的双眼,被放逐的大臣们的转机似乎到来了。他们接到回京的诏书。在蛮荒偏远之地待了十一年的这些人毫不怀疑这将是他们改变命运的绝佳机会,柳宗元在回京路上就兴致勃勃地写下了“诏书许逐阳和至,驿路开花处处新”的诗句。

以戴罪之身等待朝廷发落,照理说应该诸事小心,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可是刘禹锡并不是这样,当有人劝他此时应该去拜访宰相武元衡,请求权贵恩典的时候,他却毫不犹豫地拒绝了。不但如此,他在跟朋友们一起到京城的玄都观赏桃花时,竟写了一首让权臣十分不快的《元和十年自朗州至京,戏赠看花诸君子》:

紫陌红尘拂面来,无人不道看花回。

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

这首诗的讽刺意味实在太明显了:玄都观里的桃树,其实是暗指当时的权臣,而这些权臣们很多都是在“永贞革新”里靠着检举、揭发、告密、迫害起家的,当“刘郎去后”,这些大臣们就欣欣然登上了帝国的高位。这种讽刺即使是学养不高的士人也能清楚地看出来,更何况学识渊博的大唐帝国的大臣们呢?难道刘禹锡不知道,此时的自己态度决定一切?难道他不知道,权贵们此时召他们回京无非是希望看到他们在自己脚下摇尾乞怜,在剥夺了他们的地位之后再剥夺掉他们的尊严,使他们真正成为体制的顺民,成为权贵的棋子?

这一切,饱学的刘禹锡应该都知道,但是,天性中的耿介刚直使他无法放弃讥讽这一武器——这对受难者来说最后的武器。

结局是大家都料到的,刘禹锡的诗引起了权贵们的哗然,更在他们心中埋下了深深的嫉恨。于是,满怀希望回京的“罪臣们”再次被贬,柳宗元被贬为柳州刺史,刘禹锡被贬为播州刺史。在柳宗元的一再请求和宰相裴度的争取下,刘禹锡被改贬连州刺史。

刘、柳参加的“永贞革新”的重要内容之一是限制宦官专权,虽然改革是“短命”的,但是后来唐代历史的发展证明了他们眼光的远大。革新失败之后,唐宪宗借助宦官势力上台,宦官权力更加膨胀。就在刘禹锡再次被贬五年之后,820年,唐宪宗在宫中暴死。对外宣称是服食金丹中毒死亡,但是史家多认为唐宪宗是被宦官陈弘志毒死的。

在再次被贬十余年后,刘禹锡终于又回到了朝思暮想的京城。大和元年,刘禹锡回到洛阳,次年回朝任主客郎中。有了前一次祸从口出的教训,照理说刘禹锡变得更加谨慎小心才是,况且他此时已经不是年少气盛的青年,而是五十五岁的老人了。可是,回到京城的刘禹锡似乎并没有汲取年轻时候的教训,他又一次来到了十多年前游览过的玄都观,观里的桃树不知什么时候已被砍伐干净,庭中只剩下青菜和庄稼,刘禹锡,这个倔强的老人,又拿起了笔,写了一首《再游玄都观绝句》:

百亩庭中半是苔,桃花净尽菜花开。

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