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迹小说
首页
书库
排行榜
作家福利
登 录作家专区

塞琉古王朝和托勒密王朝(4)

塞琉古王朝和托勒密王朝(4)

书名:大象与国王作者名:托马斯·特劳特曼本章字数:1858更新时间:2024-06-07 15:30:10

而后,托勒密二世沿着红海沿岸建立了狩猎站,开始捕捉并训练厄立特里亚、埃塞俄比亚可能还有利比亚的非洲象。他们沿海岸线中段建立起托勒梅厄斯城,作为狩猎出发的站点。大象通过海运被带到这里。人们已经发现了乘船沿红海而上将大象运送至首都的路线。

据阿伽撒尔基德斯记载,沿着河岸生活着各种部落民族,他称其为“食鱼族”。而在内陆还有其他部落,包括“食象族”。不同的食象族使用各不相同的狩猎方法。其中有两种方法看起来一贯可行:一种是用斧子砍断大象的腿筋,另一种是使用毒箭。第三种方法似乎有些荒谬,是基于对大象生理特点的错误认知。阿伽撒尔基德斯说大象喜欢倚着树睡觉,因为它们的腿上没有关节,如果它们碰巧倒下就不能再站起来了。猎人可以把树锯掉,这样一来倚树睡觉的大象倒下后就起不来了。在欧洲中世纪的动物寓言中,该故事深受人们喜爱:人们认为“大自然没有赐给它可以弯曲的膝盖”,只要人们没见过活的大象,就会对此深信不疑。

不管怎样,阿伽撒尔基德斯写下的一段文字,恰好呈现了猎象食肉与猎取象牙两种社会习俗的差异。“埃及国王托勒密颁布法令,命令这些猎人节制杀象,以便他能够获得活象;而且他还许诺,如果食象族遵守这项法令就给予重赏。但是,托勒密非但未能说服他们,却得到回复,他们不会为了整个埃及王国而改变自己的生活方式。”托勒密二世试图强制实行一种类似于《政事论》中有关大象森林的社会习俗,即保护野象不会因为食用象肉和获取象牙而被猎杀,以便它们能够被活捉并训练成为战象。同样值得注意的是,猎人们即便奖励丰厚也不愿意放弃他们的生活方式:狩猎采集者拒绝了整个埃及王国——换言之,就是拒绝了农业、王权、文明。这种试图让森林民族停止猎象取食的举措,其内在逻辑与《政事论》中主张的政策相一致。虽然托勒密王朝失败了,他们无法将自己的意愿强加给森林民族,但是该政策的逻辑,及其在印度和埃及这两个相距甚远的地方均有出现的事实,证实了这样一种假设:战象制度促使人们摒弃了猎象取食和猎象取牙的古老习俗。

尽管食象族拒绝合作,但是为战争而猎象、驯象的情况仍在继续。几乎可以肯定,托勒密王朝在此过程中得到了印度象夫的帮助,可能还有猎象师和驯象师的协助;他们还任命了希腊官员来掌管此事。另外,位于尼罗河第五瀑布之上的内陆王国麦罗埃拥有野象,他们很可能就是在印度象夫的帮助下捕获并训练这些大象的。我们从麦罗埃遗址中获得了一块浮雕,上边描绘了其中一位国王未用鞍具跨骑在大象身上。麦罗埃人的用象文化很有可能反映了托勒密王朝的情况,不禁使人想到,他们可能一直是托勒密王朝获取大象和象夫的来源。遗憾的是,虽然麦罗埃的铭文采用的是一种已知的书写系统,但就像伊特鲁里亚铭文一样,我们无法解读出来,因为我们不知道这些铭文使用的是哪种语言。

一旦托勒密王朝在与塞琉古王朝的战斗中让非洲象与亚洲象正面交锋,两者之间的区别就会一目了然。与我们的判断相反,希腊化时代的史料通常会记载,亚洲象比非洲象更庞大、更强壮。波利比乌斯记述了第四次叙利亚战争中的拉非亚战役;公元前217年,此战发生在托勒密四世和安条克三世之间,其中托勒密带来73头大象,而安条克则有102头。波利比乌斯这样记述道:

大象的战斗方式是这样的:它们的象牙被紧紧地锁在一起,互相纠缠着,并用全身的力气推搡对方,每头象都试图让对方退让,直到最强壮的那头把其他大象推到另一边为止。然后,一旦它想让对方的大象转身,就会用长牙刺过去,就像公牛用牛角攻击对手那样。现在,托勒密的大多数大象都害怕加入战斗中,因为这是非洲象的习性,它们不能忍受亚洲象的气味和声音。我觉得它们也是被亚洲象巨大的体形和力量吓到了。当靠近亚洲象时,非洲象就会立刻逃跑。这就是当时的情况;因此,在托勒密的大象陷入混乱并退回到己方队列时,托勒密的精锐骑兵在这种动物的压力下也溃败了。

从古至今,人们都认为印度象比非洲象更大。到19世纪末,欧洲人了解到撒哈拉以南的热带稀树草原存在更为庞大的非洲象,上述说法才得到更正。但是,如高尔斯在两篇经典文章中的说法,非洲有两种大象而非一种,分别是非洲森林象和热带草原象。前者确实比亚洲象小,不过后者明显更大。我们有充分的理由认为,厄立特里亚、埃塞俄比亚和苏丹的大象属于非洲森林象,还有阿特拉斯山脉的山麓一带的大象也属此种;迦太基人曾效仿埃及托勒密王朝,捕捉和训练这种大象。

在上述引文中我们看到,大象间的战斗遵循着雄性野象之间的打斗方式,以头对头正面交锋,尝试攻击敌方侧翼迫使其调头转身。在战场上,象夫会引导大象按照野外习性作出同样的本能反应,服务于人类的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