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迹小说
首页
书库
排行榜
作家福利
登 录作家专区

九、在颐和园与沈从文和一百二十年前的戊戌时代对话(4)

九、在颐和园与沈从文和一百二十年前的戊戌时代对话(4)

书名:寻找中国之美:少年双城记(北京与南京篇)作者名:傅国涌本章字数:2780更新时间:2024-06-07 15:31:00

光绪帝每天从凌晨四点开始念半小时的英文,这是需要决心的。他在英语阅读和写作方面显示出了相当的颖悟,但是他的口语很糟糕。为了提高他的口语水平,老师会预先把对话内容写下来,交给丁韪良审定,然后再让光绪皇帝去抄。由于光绪皇帝很喜欢英文,整个皇宫都有一股学习英语的热潮。1891年一位很有名的外国传教士李提摩太写了一篇文章《恭记大清大皇帝学习英文事》发表在《万国公报》上,这本杂志记载了各国的事情,也是光绪皇帝的案头读物,他可能看到过这篇文章。他学了三年英文,慈禧太后觉得太危险了,下令不许再学了,而教他中文的老师翁同龢,因为自己不懂英文,对光绪皇帝学英文也深感困扰。不学英文了,是不是就意味着光绪皇帝不学西学了呢?从1895年到1897年,他沉迷于西学,曾经连续六个星期,派太监去买中译西书,其中包括《圣经》。

连续六个星期派太监出去买书,去买已经翻译成中文的西方书。可见他的渴慕之切,这是一位了不起的年轻皇帝,他念过很多书。翰林院有一个学问很大的人恽毓鼎,有一次皇帝召见他,他建议皇帝要多看书,但不要老是看一些我们中国的诗赋。翁同龢日记里面也提道,会把跟国外有关、跟新思想有关的一些书,推荐给光绪皇帝。很显然光绪皇帝可能把这些书都读了。

1898年6月11日,《定国是诏》下达之后,光绪帝来到了颐和园。他也许见过这棵树,也许没见过,这是次要的,他一定见过颐和园的某一棵树,不管他从哪个门进来,一定有树,一定有树还记得光绪帝的样子。1898年6月,光绪帝带了《泰西新史揽要》《日本变政考》《俄彼得变政记》《列国兴盛记》《校邠庐抗议》给慈禧。这五本书有四本是讲国外变法、改革的:一本是讲欧洲的,一本是讲日本的,一本是讲俄国的,一本是讲西方各国兴盛的;只有一本是中国的思想家冯桂芬写的书。这本书的思想主张跟张之洞的“中体西用”的思想比较一致,也是慈禧太后最欣赏的。她不欣赏那些关于外国的书,关于外国的历史、政治她都没兴趣。由此我们就可以理解,为什么在百日维新期间皇帝印发给全国官员读的是冯桂芬的《校邠庐抗议》,因为这是慈禧太后欣赏的。慈禧太后的知识、思想注定了戊戌变法一定失败,光绪皇帝孤家寡人独木难支。

27岁的光绪皇帝虽然年轻有为,但无实权,驾驭不了朝廷的王公大臣。整个中国那么多的封疆大吏,但只有一个人跟他是一条心的,这个人就是陈寅恪的爷爷陈宝箴,他是湖南巡抚。全中国只有一个湖南省落实、执行了光绪帝在百日维新期间下达的命令,其他地方都不听他的。他们听谁呀?听慈禧太后的。戊戌变法的结局从一开始就已经注定了。

陈寅恪,就是写王国维先生纪念碑铭文的那个人,他的爷爷陈宝箴是湖南巡抚,他的爸爸陈三立是一位诗人,他爸爸年轻时协助他的爷爷陈宝箴在湖南推动变法,贡献卓越。后来他们失败了,陈宝箴被革职,永不叙用。推动变法的主要人物康有为、梁启超流亡海外,留下来的六个人谭嗣同、康广仁、林旭、杨深秀、杨锐、刘光第被杀头,戊戌变法以他们在菜市口流血而告终。

一百二十年前那场轰轰烈烈的百日维新失败了,我们站在颐和园这棵树下,与一百二十年前的光绪皇帝对话,也许他曾一次次从这里走过,我们看见了光绪帝年轻的面容。我们也看见了年老的慈禧太后“丑陋”的面容,她掌握了全部的权力,却拥有一颗“丑陋”的心。历史不是为了让人哭,也不是为了让人笑,而是让人明白。

恽毓鼎是认识皇帝的人,他说皇帝经常不开心,在慈禧太后的高压下,在“颐和园”的高压下,皇帝没有一天是“展容舒气”的。我们知道中国历史常常就是如此的不幸,一直是悲剧,圆明园是悲剧,颐和园是悲剧,故宫是悲剧,歪脖子树是悲剧。颐和园虽然没有一棵歪脖子树,但大清王朝和大明王朝一样都结束了。

童子习作

颐和园“活”了

刘尚钊

重大消息!重大消息!颐和园出现奇异景象!

十七孔桥的石狮子从柱子上跳下,现在桥上十分混乱,游客被石狮子猛烈的冲击吓坏了,而几百年没动的石狮子可开心了,自己终于能动了。一只游船因石狮子跳入,船上秩序混乱。

岸上一个游客把手搭在铜牛的背上,正要与铜牛合照,铜牛的头似乎摇了一摇,不是“似乎”,是真的!铜牛发出一声“吼”,把游客吓了一跳。铜牛撞开围栏,转眼间没了影。

警察正追逐着石狮子,在长廊、谐趣园分别发现两只,还有三只在亭子里走投无路了!

又得消息!仁寿殿的铜龙在昆明湖上空飞,铜凤在仁寿堂外奔跑。游客喊着“龙!龙!”一声凤鸣,一对凤旋上天空,游客们又喊起“凤!凤!”

警察纷纷抬起头,也被这龙和凤惊住了,整个颐和园处于一种紧张状态。

这时,一阵风吹来,天上飘出朵朵乌云,乌云露着邪恶的笑容。凤和龙飞回殿前,石狮子从四面八方回来,跳上柱子。当最后一只石狮子跳上柱子时,雨落了下来,淋在还没缓过神的游客脸上。“轰!”一声雷响,一道闪电紧随其后。突然,眼前一白。

啊!原来是一场梦。

秋“虹”

——致颐和园十七孔桥

赵馨悦

我化作了天上虹,从天上往下看。呀!怎么还有一道“虹”呢?难道它是我水中的倒影?我落了下来,仔细端详着“虹”。“虹”是由汉白玉制成的,上面的石狮惹人喜爱,我心想这怎么是“虹”呢!我是值得赞美的,而它只是一座被人走的桥吧!

年复一年,四季变迁,转眼又是秋了,我一如往昔地朝下看,看那座老桥有没有变化。我发现来了一群奇怪的人,他们停留在桥上,抚摸着“虹”讲课。我突然想起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我哀叹一声,历史是残酷的,“虹”挺过来了,那我呢?罢了,罢了,不提了!“虹”是坚强的,它应该获得我的光,于是我把光照到了“虹”上,让它变成一道真正的虹。它见识过历史的残酷,见识过时代的黑暗,可能几百年前它就在这儿了,它应该有一身风光。

只要有“虹”的地方就一定有天上虹,天上虹和“虹”不声不语过了秋……

想法是泡泡,贪婪是利剑

曾子齐

颐和园有两心

一是光绪的

一是慈禧的

在光绪皇帝的心中

有一个泡泡

那是一个想法的泡泡

在慈禧太后的心中

有一把利剑

那是一把贪婪的利剑

在想法泡泡中

承载了

光绪发动改革

使国强大的心愿

在贪婪的利剑中

装满了

慈禧喜爱权力

垂帘听政的恶习

泡泡徐徐升起

利剑慢慢逼近……

终于

利剑刺穿了泡泡——一个让中国变强的希望在颐和园

破灭了……

冯彦臻

在北大有蔡元培、傅斯年他们的心;在清华有陈寅恪、朱自清他们的心。在颐和园有三颗心。

第一颗心属于王国维先生。王先生是一个厉害的角色,只可惜生错了年代,无奈投湖身亡。他的尸体虽然已经腐烂,但他的心会一直留在昆明湖的湖底,就像他虽然死了,但他还活在人们心中一样。

第二颗心是树的心。树的心藏在它的年轮里,树“见过”慈禧太后,“见过”皇帝,也“见过”时代的兴衰。它只能暗自悲叹,毕竟它只是一棵树,什么都做不了。

第三颗心充满了诡计,是慈禧太后的心。慈禧太后一心想要权力,用了许多诡计把不忠于她的大臣杀了,掌管了政权,成为最高统治者。她虽然有一颗心,可这颗贪婪的心使她成了一个“烂苹果”,一个不受后人欢迎的人。

心有好有坏,有“大”有“小”,有的心值得人纪念,有的心会被人遗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