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在颐和园与沈从文和一百二十年前的戊戌时代对话(1)
书名:寻找中国之美:少年双城记(北京与南京篇)作者名:傅国涌本章字数:2923更新时间:2024-06-07 15:30:57
先生说
与沈从文的颐和园对话
沈从文的《春游颐和园》将颐和园分成了五个大单位,其中第三部分是湖中心孤岛上的建筑群,龙王庙是主体。
连接龙王庙和东墙柳阴路全靠那条十七孔白石虹桥,长年卧在万顷碧波中,背景是一片北京特有的蓝得透亮的天空,真不愧叫作人造的虹。这条白石桥无论是远看,近看,或把船摇到下边仰起头来看,或站在桥上向左右四方看,都令人觉得满意。桥东有个大亭子,未油漆前可看出木材特别讲究,可能还是两百年前从南海运来的。岸边有一只铜牛,卧在一个白石座上,从从容容望着湖景,望着远处西山,是两百年前铸铜工人的创作。
我们刚刚从白石虹桥走过,在湖中心的岛上,对面隔湖相望的就是颐和园的主体建筑排云殿、佛香阁、长廊。白石虹桥、铜牛,你们说沈从文忽略了什么?石狮子,对。今天有一点雾,天没有那么蓝,没有蓝得透亮的天空,但“人造的虹”就在我们眼前。“人造的虹”是什么?十七孔桥!十七孔虹桥就是沈从文笔下“人造的虹”。白石虹桥将龙王庙跟柳阴路连起来了。
夏六月还是一片绿油油的庄稼直延伸到西山尽头,到秋八月后,就只见无数大牛车满满装载黄澄澄的粮食向合作社转运。村庄前后也到处是粮食堆垛。
从北边走可先逛长廊,到长廊尽头,转个弯,就到大石舫边了。大石舫也是乾隆时作的,七十年前才在上面加个假西式楼房,五色玻璃在当时是时髦物品,现在看来不免会感觉俗恶。除大石舫外,这里经常还停泊有百多只油漆鲜明的小游艇出租。欢喜划船的游人,可租船向前湖划去,一直过西蜂腰桥再向南,再划回来。那个高拱细腰小石桥值得一看。
比较合式的是绕湖心龙王庙,就穿十七孔桥回来。那座桥远看只觉得美丽,近看才会明白结构壮丽,工程扎实,让我们加深一层认识了古代造桥工人的聪明和伟大。船向回划可饱看颐和园万寿山正面全部风景,从各个不同角度不同时间看去,才会发现绕前山那道长廊,和长廊外临水那道白石栏杆,不仅发生单纯装饰效果,且像腰带一样把前山建筑群总在一起,从水上托出,设计实在够聪明巧妙。欢喜从空旷湖面转入幽静环境的游人,不妨把船向后湖划去。后湖水面窄而曲折,林木幽深,水中大鱼百十成群,对小船来去既成习惯,因此也不大存戒心。后湖秋天在一个极短时期中,水面常常忽然冒出一种颜色金黄的小花,一朵朵从水面探头出来约两寸来高,花不过一寸大小,可是远远的就可让我们发现。至近身时我们才会发现柔弱花朵上还常常歇有一种细腰窄翅黑蜻蜓,飞飞又停停,彼此之间似相识又似陌生。又像是新认识的好朋友,默默地又亲切地贴近时,还像有些腼腆害羞。一切情形和安徒生童话中的描写差不多,可是还更美丽一些。这些小小金丝莲,一年秋季只开花三四天,小蜻蜓从湖旁丛草间孵化,生命也极短暂。我们缺少安徒生的诗的童心,因此也难更深一层去想象体会它们短暂生命相互依存的悦乐处。
见到这种花朵时,最好莫惊动采摘,让大家看看。……
1956年,沈从文写这篇文章时,颐和园的外面都是庄稼,六十多年过去,周围的一切都变了,也许只有这个园子还没有什么变化。沈从文是春游颐和园,我们是秋天来的,但有两样东西是一样的——昆明湖和建筑,这是颐和园最主要的东西。不一样的是什么?树和花!
在沈从文笔下,还有等一下我们要去的以谐趣园为中心的建筑群:
谐趣园主要部分是一个荷花池子,绕着池子有一组长廊和建筑。谐趣园占地面积不大,房子也因此稍嫌拥挤,但是那个荷花池子,夏天荷花盛开时,真是又香又好看。欢喜雀鸟的,这里四围树林子里经常有极好听的黄鸟歌声。啄木鸟声音也数这个地区最多。夏六七月天雨后放晴时,树林间的鸟雀欢呼飞鸣,更是一种活泼生机。地方背风向阳处,长年有竹子生长。由后湖引来的一股活水,到此下坠五公尺,因此作成小小瀑布,夏天水发时,水声哗哗……读过《红楼梦》的人,如偶然到了这个地方,会联想起当年书中那个女尼妙玉的住处。还有史湘云醉眠芍药䄄的故事……由谐趣园宫门直向上山路走,不多远还有个乐农轩,虽只是平房一列,房子前花木却长得极好。杏花以外丁香、海棠、梨花都很好。景福阁位置在半山上,这座重屋曲折“亞”字形的大建筑,四面窗子透亮,绕屋平台廊子都极朗敞。遇到好机会,我们可能会在这里看到一些面孔熟习的著名文艺工作者、电影、歌剧、话剧名演员,……他们也许正在这里和国际友人举行游园联欢会,在那里唱歌跳舞。
谐趣园围绕着荷花池子,有黄鸟的歌声,啄木鸟的歌声。沈从文还想到了《红楼梦》中妙玉住的地方和史湘云醉眠的地方。
我们先看看“谐趣园派”有没有道理?“夏天荷花盛开时”这一段为什么写得好呢?有花开,有鸟叫;鸟是动的,花有开有落,而且还有水的声音,水还构成了瀑布,也是动的。动态的美,静态的美,花开的美,花落的美都有。不仅如此,还从建筑、池子、溪流,进入到文学经典——《红楼梦》中妙玉、史湘云她们的故事。除了这些,还想到了这里不仅有荷花,春天里还有杏花、丁香、海棠、梨花,然后又讲到来这里表演的艺术家,电影、歌剧、话剧名演员,这是人的活动。谐趣园写得丰富、饱满,有动有静。
我们再来看“金丝莲派”。到了秋天,水面上会忽然冒出一种颜色金黄的小花,这种花不过一寸大小,虽然很小,但是远远地就可以看到,走近了还可以发现裸露的花朵上有一种黑蜻蜓。这种黑蜻蜓是什么样的?是细腰窄翅。飞飞又停停,彼此之间似相识又似不相识,多精彩啊!蜻蜓之间的关系都写出来了,这里面还包含几种关系——花与蜻蜓的关系、花与水的关系、花与季节的关系。这里有好多种关系,所有的关系合在一起,就是花与颐和园的关系。沈从文写的是颐和园十七孔桥下昆明湖里的花,这里面除了有花还有什么?有鱼。水中鱼百十成群,对小船来去既成习惯,因此也不大存戒心。这是鱼跟船的关系,鱼跟水的关系,鱼跟人的关系,鱼跟颐和园的关系。我们从这里可以看到许多的“关系”,很多东西之间都要建立关系,很多东西都是在关系当中表现出来的。
花要跟蜻蜓建立关系,跟水建立关系,跟鱼有没有关系呢?花跟鱼什么关系啊?它们都在昆明湖的水中。蜻蜓的这段太美了,沈从文把蜻蜓之间的关系写得如此生动,它们既像是陌生的又好像是相识的,又好像是刚刚认识的朋友,默默地又亲切地贴近时,又像有些腼腆害羞。沈从文联想到了安徒生童话,这是一个童话的世界,这是一个慈禧不认识的世界。慈禧的心中没有童心,慈禧的心中有什么?权力、欲望、贪婪,没有童心。
除了写小花和蜻蜓,沈从文还写了什么?前面他并没有告诉我们金黄色的小花叫什么,后面才说出是金丝莲,这就叫高明。大作家的高明就是并不在一个地方把所有的话都说完,而要留一点最后说。这些小小金丝莲,一年只是秋天开花三四天。还有一种花,它的花期比金丝莲还要短暂,你们知道是什么花吗?昙花。对,昙花开了就谢了,金丝莲有三四天的生命已经很长了。一般的人有多少年的生命?七十年?人生七十古来稀。现在有的人可以活90岁,甚至100岁,70岁是比较寻常的。70岁生命的人看三四天生命的花,是不是觉得它生命特别短?万年、十万年生命的生物看我们这些人的寿命,是不是跟人看花一样?这是一个比例尺问题,不是长短问题。长不算长,短也不是短,关键是你的比例尺、参照系是什么。
金丝莲在秋天只有三四天的花期,现在就是秋天,我们来得恰是时候,我们是在金丝莲开的季节来到昆明湖,来到颐和园,来到沈从文笔下的颐和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