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迹小说
首页
书库
排行榜
作家福利
登 录作家专区

三、在红楼与蔡元培、胡适对话(3)

三、在红楼与蔡元培、胡适对话(3)

书名:寻找中国之美:少年双城记(北京与南京篇)作者名:傅国涌本章字数:2187更新时间:2024-06-07 15:30:47

有人说:“出去做事之后,生活问题急需解决,哪有工夫去读书?即使要做学问,既没有图书馆,又没有实验室,哪能做学问?”

我要对你们说:凡是要等到有了图书馆方才读书的,有了图书馆也不肯读书。凡是要等到有了实验室方才做研究的,有了实验室也不肯做研究。你有了决心要研究一个问题,自然会撙衣节食去买书,自然会想出法子来设置仪器。

至于时间,更不成问题。达尔文一生多病,不能多做工,每天只能做一点钟的工作。你们看他的成绩!每天花一点钟看十页有用的书,每年可看三千六百多页书;三十年读十一万页书。

诸位,十一万页书可以使你成一个学者了。可是,每天看三种小报也得费你一点钟的工夫;四圈麻将也得费你一点半钟的光阴。看小报呢?还是打麻将呢?还是努力做一个学者呢?全靠你们自己的选择!

易卜生说:“你的最大责任是把你这块材料铸造成器。”

学问便是铸器的工具。抛弃了学问便是毁了你自己。

再会了!你们的母校眼睁睁地要看你们十年之后成什么器。

胡适先生喜欢说“大胆假设,小心求证”,我喜欢说“大胆想象,小心落笔”。

1929年6月25日,胡适对即将毕业的大学生说十年后看看你们到底成了什么样的人,也就是“铸造成器”了吗?

易卜生是谁?他是挪威的戏剧家,胡适最早将他的作品《玩偶之家》翻译成中文。这篇讲话引用易卜生的话:“你的最大的责任就是把你这块材料铸造成器。”就是盼望学生将自己铸造成器,成为对社会有贡献的人。

胡适语重心长,用最浅白的白话文对他的学生说话。作为白话文的首倡者,他把文章写得明白如话,也明白如水。十多年前,我曾写过一篇文章《鲁迅是酒,胡适是水》。酒很好,能醉人,很诱人,但是,水什么时候都可以喝,什么时候都需要。酒并不是什么时候都需要,而且酒喝多了会醉,会变成醉鬼。虽然酒比水贵,但水比酒更重要。胡适是水,鲁迅是酒,这是两个人的区别。就像他们的文章一样,风格完全不一样。当然,我的文章不仅是从语言的角度说的。

回到吴梅的北大校歌:

待培养出,

文章气节少年人。

到如今费多少桃李栽培,喜此时幸遇先生蔡。

可惜如今没有“先生蔡”了,也没有“先生胡”了,都没有了!这个世界已不是一百年前的世界,要完全靠你自己铸造成器,靠你自己努力了!

童子习作

红楼的蟋蟀

李益帆

红楼的墙蔡元培摸过

匆匆的岁月流过

早晨

一缕阳光

透过图书馆的窗户照到了一只蟋蟀身上

——

它又跳出窗,

来到蔡元培摸过的红墙上静静地吟着

《失乐园》

唱着“北大之歌”。

幸遇先生蔡

陈禹含

我在红楼漫游。红楼,这个小小的空间,北大的气息越来越强烈。在蔡先生的办公室,那电话上的灰尘覆盖着岁月。我看着,眼睛突然一阵冷痛,一眨眼,眼前的事物开始慢慢改变,看见的是一栋西式建筑,红红的墙壁,我回到了旧时北大。

正在台上讲话的是蔡元培。在红楼的映衬下,他那朴素的衣服、沉稳的举止显得格外引人注目。

看看蔡先生,看看学生与教员,我突然醒悟,我被蔡元培电话里的声音传送到了民国时期。一百年前的校歌在耳畔回响——喜此时幸遇先生蔡。

我到台前问蔡校长精神如何?他答:一、温良恭俭让的精神。二、有美感,可以与希腊媲美。三、在我眼中,个个都是好人。蔡先生看着我,问:“你是何人?”我一时语塞,只好说:“21世纪人。”“哦——你是未来人吧?我曾说:‘待培养出,文章气节少年人。’”

我再睁开眼睛,已是公历2018年9月27日午夜时分。

幸遇

潘瑞晨

北大来过很多人,有学生,也有老师。

匆匆那年,在冬风来临时还是“北大”,当冬风走时,已成了真正的北大!

该来的人来了,那是群学者,更是一批开拓者。今天,望红楼,仿佛这不是一个学校,而是圣洁的殿堂。那天,先生蔡与先生们踏入红楼,仿佛整个中国教育也紧随其后,向黄金时代迈进。啊!北京大学!我想喊出你的全名向世界证明你曾经的光荣!

忆·风云人

蔡先生、胡先生、陈先生作为浪尖上的人,带领学生走向未来。1917年,蔡先生、胡先生、陈先生将新思想、新知识带给学生,他们口吐“知水”,更新了老旧的北大。

啊!先生!啊!北大!一次幸遇,犹如奇妙的碰撞,擦出了新世纪的火花!

遥想红楼

刘尚钊

我看到这座红楼,心里遥想一百年前幸遇先生蔡的老北大。

在我的心里,红楼是崭新的,是“兼容并包,思想自由”的。蔡元培先生将他的教育理念赋予了所有学生。

我仿佛看到陈独秀先生正在编新一期《新青年》,黄侃、辜鸿铭正在给学生们上课。

在外留学的胡适,研究着白话文,也许他也没想到他能成为北大的重要人物,那就是后来盼学生成大器的胡适。

我看着红楼,遥想着一百二十年前的蔡先生,幻想着在未来的红楼幸遇先生。

红楼回声

付润石

几扇木头窗镶嵌在朱红和淡灰的石墙中,高大粗糙的墙面布满了一百多年来一代代学人的沧桑。在蔡元培的桌前,在“五四”的旗帜中,是否隐藏着思想之自由、学术之自由?在红楼墙瓦之间,我听到了红楼师生的声音……

蔡元培站在讲台上,说出了“兼容并包,思想自由”。北大汇纳百川,百家争鸣。《新青年》《新潮》传遍大江南北……喜此时幸遇先生蔡,北大从此脱颖而出,成为黑暗势力恼怒的对象。

“还我青岛!”傅斯年、罗家伦站起来向北洋政府抗争。几声钟响,蔡元培、蒋梦麟、胡适以教育救国。周作人、鲁迅乃至辜鸿铭、刘师培等在蔡元培带领下相继“跳”出。新思想、新革命也相继“跳”出。胡适对学生们说“不要抛弃学问”,黄侃、刘师培坚持旧学,而傅斯年、罗家伦等人毫不犹豫地发起五四运动……

蔡元培、陈独秀、胡适早已经不复存在,除了当年的红楼、书桌,他们还留给我们自由的思想、自由的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