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迹小说
首页
书库
排行榜
作家福利
登 录作家专区

敢于“改错”的人

书名:叶永烈科普经典阅读·科学家的100个故事作者名:叶永烈本章字数:1238更新时间:2024-06-11 11:06:33

王清任

中国清朝医学家。字勋臣,直隶玉田县人。他认为“业医诊病,当先明脏腑”。敢于冲破封建礼教的束缚,曾去坟冢间观察小儿残尸,并去刑场检视尸体的脏器结构。著有《医林改错》,纠正了古代医书记载脏器结构及功能上的一些错误。

我国清朝时出版了一本名叫《医林改错》的书。这本书改正了许多流传多年的医学上的错误。这本书的作者,是富有创见,敢于“改错”的医学家王清任。

王清任,字勋臣,清朝直隶玉田县人。他从20岁左右开始行医,花了40多年的时间写成《医林改错》一书。这本书虽然只有2.5万多字,但很有价值。书中附有25幅插图,其中12幅是根据古书上对人体的看法画成的,13幅是根据他自己的实践调查画成的,互相对照,可以清楚地看出错在哪里。

照理,人要认识自身的构造,就应当解剖人体。然而,在中国封建社会时期,历来认为“身体发肤,受之父母”,谁如果解剖人体,就将被判“大逆不道”的罪名。正因为这样,长久以来,人们只能根据自己的想象来描绘人体的构造,当然会出现许多错误。

王清任认为,“百闻不如一见”,要想弄清楚人体的秘密,唯一的办法就是去解剖人的尸体。

王清任一直想有一个解剖人体的机会。有一次,他听说一个人被大车压死了,连忙赶去。但是,他只能在旁边看看,不能动手解剖。

1797年,机会终于来了。河北麻疹流行,许多孩子被麻疹夺去了生命。王清任在去滦州稻地镇出诊时,一路上看到不少穷人的孩子死后用草席包裹,被扔在野地里,有的被野狗咬破肚皮,内脏都露在外边。王清任跳下马来,不顾腥臭,冒着染上瘟疫的危险,仔细观察尸体的骨脏,一边看,一边画下来。就这样,一连十来天,王清任埋头在坟场、野地里,查看了100多具尸体,从中找出30多副比较完整的内脏,绘了许多人体的构造图。

这下子,王清任查出了古书上的很多错误之处。比如,古书上说,左肾是肾,右肾是“命门”。然而,王清任察看了尸体,发现左肾与右肾是一样的,右肾根本不是什么“命门”。

还有,古人认为气管是与心脏相连的,有24个气孔……这些错误,也被王清任一一改正过来。

王清任深有体会地说:“著书不明脏腑,岂不是痴人说梦!”

王清任治学严谨。一个名叫汪子维的刻书商人得知王清任在写《医林改错》,催他早点交稿。可是,王清任却很慎重,因为还有一个问题没弄清楚——横膈膜究竟是在心肺之上,还是心肺之下?王清任说:“这个问题没搞清楚,怎能贸然出书误人呢?”

王清任花了很多时间,探索横膈膜的秘密。他几次到刑场去看,也没弄清楚。原来,横膈膜很薄,破了以后就很难看清楚。

一直到1829年,他从一个病人那里,知道有一个武官,久经沙场,看见过许多兵士的尸体,估计他可能知道横膈膜在哪里。王清任几次去拜访他,但由于衣着朴素,被看门人挡在门外。后来,他好不容易见到了这位武官,才从他那里知道,横膈膜是在心肺之下。

1830年,王清任63岁了,他终于完成了名著《医林改错》。第二年,他就离开了人世。

王清任的一生说明:古人为什么会错?因为他们的“理论”不是来自实践;王清任为什么能改错?因为他的理论来自实践。实践,是辨别理论是非真伪的试金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