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迹小说
首页
书库
排行榜
作家福利
登 录作家专区

73篇 酷吏列传(下) 冷血铁面的执法者(1)

73篇 酷吏列传(下) 冷血铁面的执法者(1)

书名:列传˙大汉风云作者名:王弘治本章字数:1869更新时间:2024-06-06 16:38:39

杀人如麻王温舒

王温舒是《酷吏列传》里最凶恶的一头朝廷鹰犬。其他酷吏执行严刑酷法,主要是为了迎合皇帝的喜好,而王温舒却纯粹是乐在其中。

汉武帝曾经提拔王温舒当廷尉。廷尉这个官属于“三公九卿”一级的高级职位,主要负责制定、审核法令。王温舒升了官之后,逐渐发现这个岗位审案多、杀人少,这让他浑身难受,整天无精打采。

汉武帝只好让王温舒降职去当中尉。中尉是武官,专管抓捕,虽然官阶比廷尉小,但具有杀伐决断的权力。王温舒虽然被降了职,但整天神采飞扬,像极了嗅到鲜血的猎犬。

这位深受汉武帝器重的酷吏,年轻时曾干过杀人越货的勾当,是个心狠手辣的人物。后来,他当上官吏,也没有改变残酷无情的性格底色。

王温舒最早被任命为抓捕盗匪的御史。他把当年自己当盗匪的那一套手段用到管理地方治安上,竟然收到了奇效。他挑手下,专挑那种胆大包天,喜欢寻衅滋事的。他表面上由着这群凶狠的爪牙胡作非为,暗地里却在搜罗他们的罪证当把柄。要是手下办事得力,他便既往不咎;要是手下敢躲懒避责,他马上拿出罪证法办,抄家灭族。王温舒凭借这种“投名状”式的土匪管理模式,吓退了无数盗贼,保证了广平郡的长治久安。这真是应了一句老话,同行就是冤家。

汉武帝听说广平郡的治安好到路不拾遗的程度,马上提拔王温舒去河内郡当太守。河内就在广平旁边,王温舒早就摸清了河内各路豪强大户的底细,准备大展拳脚。他不仅把治理广平那套办法搬来了河内,还发明了一套效率更高的杀人方法。

汉代规定,处决犯人必须经过中央朝廷的批准,这是汉朝表面上奉行儒家“慎刑杀”学说的体现。王温舒为了缩短报批的时间,在河内与长安之间设置接力驿站,安排了五十快马和骑手,以六百里加急的速度传递杀人文书。所以,虽然从河内到长安有几百里远,但是王温舒最多只要两三天时间就能收到朝廷的批准文书。这速度堪比今天的快递!

王温舒在河内查案,牵连了上千家族,被处置的犯人轻则斩首,重则灭族,河内郡一时血流成河。人们只要觉得自己身上有一点儿过失,便远走他乡,逃亡外地。到了晚上,河内郡的居民都不敢出门,野地里连声狗叫也听不到。这场屠杀一直延续到十二月底。

快开春了,王温舒急得捶胸顿足。原来汉朝按照儒家“天人合一”的思想,禁止在万物生长的春季处决犯人。王温舒才不在乎什么天地的好生之德,只是遗憾地仰天长叹:“冬天如果能再长一个月该多好,我就能把犯人杀光了。”

法律虽然严苛,但只要公平公正,大家也都无话可说。令百姓无法忍受的是,王温舒这个人根本不懂什么叫公平公正。他办案首先看人脸,如果是有权有势的人犯法,就网开一面;如果是平头百姓作乱,那就直接结果了小命。

王温舒罔顾法律的公平,内心穷凶极恶,当然没有好下场。过了不久,有人拿出铁证告发了王温舒。王温舒畏罪自杀,他的亲族一共五家被满门抄斩。刽子手的悲惨下场只能用“活该”一词来形容。

登峰造极的杜周

酷吏大多死于非命,仿佛冥冥之中总有厄运笼罩着这些冷酷的灵魂。汉代官场上的聪明人都明白,命运这种说法是糊弄人的,当官最重要的是摸清皇帝的脾气,只要不拂逆皇帝这条真龙的“鳞”,自然就不会遭受厄运了。杜周就是最会顺从汉武帝脾气的一名酷吏,因此官运亨通。

杜周曾做过义纵的手下,他也是从那时起开始发迹的。我们在前面讲过,义纵是法办“乳虎”宁成的那个酷吏。义纵执法严苛,为人耿直,不懂迎合皇帝,最后下场悲惨。这个老上司的下场给杜周上了一堂最刻骨铭心的人生课。

义纵因为反对汉武帝的“告缗令”,被处死。“告缗令”是汉武帝为了征税,鼓动天下告发商人富户隐匿财产的一道命令。官吏们在实际执行这道命令的时候,对民间财产强取豪夺。义纵在自己管理的地方就逮捕了乱搞“告缗”的朝廷使者。义纵虽然保护了百姓的财产,却因此丢掉了性命。

杜周从上司血淋淋的教训中获得了一个感悟:这天下只是皇帝一个人的天下。

杜周在办案的时候,时刻紧盯汉武帝的脸色。虽然皇帝的心情始终阴晴不定,但杜周总能精准地捕捉到汉武帝微妙的情绪变化。

汉武帝一旦对某个大臣露出不满的神色,杜周马上就会给这个大臣罗织罪名,将其抓进大牢。如果汉武帝不想对这个大臣赶尽杀绝,杜周也立刻就能心领神会,故意把案子压着不办,等汉武帝回心转意后,再替牢里的大臣申冤。

杜周对皇帝的曲意逢迎受到了很多人的批评。有人言辞犀利地说:“你虽然手执三尺法典,却不依法办案,只一味顺着天子的意思,难道法律可以被你这样拿来玩弄吗?”

杜周反诘道:“三尺法典是从哪里来的?是石头里蹦出来的吗?法律就是根据历代君主的是非好恶制定的。当今天子说是就是,说不是就不是。天子的意思才是最大的法!”这真是一语道破了皇帝法治的玄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