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迹小说
首页
书库
排行榜
作家福利
登 录作家专区

玉石时代

书名:中华文明的开端:夏作者名:李学勤 郭志坤 张德文 陈雪良本章字数:2160更新时间:2024-05-25 16:30:16

玉学专家徐正伦在《细说古玉》一书中说:“懂得古玉就懂得中国人,懂得中国文化。因为玉的文化就是中国七千年的文化,玉的故事就是中国十亿人的故事。”从一定意义上说,徐先生说得的有道理的。世界上还没有一个国家会如此广泛地“怜香惜玉”,也很少有哪个国家的人们会视美玉如人生,说出“宁为玉碎,不为瓦全”这样千古流传的誓言来。

如果说玉文化有七千年历史的话,那么,在这十分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人们对玉的感受和理解又是不尽相同的。它至少可以划分出三个相互衔接的阶段来。

第一阶段:感受玉之“美”的阶段。

许慎在《说文解字》中释“玉”:“石之美。”玉之坚实、圆润、光滑、和谐,这种种美感对具有灵性的人来说是一下能感受到的。生活在距今一万八千年前的山顶洞人,虽然日子过得十分艰难,但也懂得将碎玉石打了洞串成项链挂在胸前,以享受玉石之美。距今七千年的河姆渡人,除了种植水稻、造船远航外,还制造了大量的玉制品,如玦、璋、璜、珠等,随身佩带,死后则作为一种随葬品。这种现象在北方的红山文化中也有所发现。在红山遗址中,还有大量的玉制动物造型,如玉龙、玉鸟、玉蚕、玉鸮、玉蝉蛹、玉龟等。以玉制作的动物比动物本身更美丽、保存更长久。这样做,反映了人们的一种动物崇拜情怀。

第二阶段:以玉象征人的身份和地位,并加以礼仪化的阶段。

在五六千年前,社会的贫富分化已经相当厉害,一小部分原先的氏族和部落首领成为社会的特权阶层,这时,光洁、富丽、珍贵而在数量上又比较稀少的玉石就自然而然地成为权势者手里的玩物。

在大汶口M10号墓中,长眠着一位看来相当尊贵的老妇人。她头上插着象牙梳,颈部缠绕着大理石和绿松石串起来的项链,手戴玉石指环,左腕上方戴着玉臂环。墓中还随葬了九十多件陶品、猪头、其他兽骨、鳄鱼鳞片等物品。这座极其奢华的大墓,充分反映出当时日趋严重的贫富分化,而从这一贵夫人身上可以看出,当时的人们已经把玉看成是财富和地位的象征了。

在良渚文化遗址中,玉石还成为原始巫师手中通天地、敬鬼神的法器。这些玉器有玉璋、玉璜、玉璧、玉琥、玉琮、玉圭等,这些玉制礼器,代表了一代的礼仪。当然,这些玉器也是随葬品。很显然,也只有地位尊贵的人才能以这些玉制品伴葬。

第三阶段:玉器作为权力象征乃至王权化的阶段。

夏王朝的建立,意味着玉石文化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历史阶段,只有这时,真正意义上的玉石时代才算开始了。在此时,谁拥有了高贵的玉石制品,谁就拥有了财富、地位、权力,甚至连王权也是用玉石来昭示的。

《尚书·禹贡》有这样的记载:大禹治平洪水,划定九州,制定禹贡制度,天下的官民也都安顿停当。东到大海,西到沙漠,从南方到北方,王者的政令教化都可以到达了。这时,“禹锡玄圭,告厥成功”。就是帝舜赐给大禹一根玉制的、深黑色的圭,一是奖掖其治水的成功,二是以示将权力转交给了大禹。这是以“玄圭”象征权力的起始,也可以说是真正的玉石时代的肇始。

《尚书·舜典》有“修五玉”的说法,孔颖达疏云:“五玉,公、侯、伯、子、男所执之圭璧也。”在帝舜时,公、侯、伯、子、男这些称谓未必有,但是,作为天下共主的帝舜给属下的官员授圭璧是会有的。玉的功能的这一转换,可能就是在帝舜和大禹权力交接前后。

至于王者,为了显示自己身份的特殊,更是玉不离身。《礼记·曲礼下》说:“君无故玉不去身。”孔颖达疏曰:“玉,谓佩也。”不离身,就是一直佩戴在自己的身上。《老子》一书中也有“圣人被褐怀玉”的记载,“被褐”即穿黑衣服,圣人穿着黑色的粗布服,但必须携带美玉,这与大禹的形象何其一致!

在有夏一代,令地方各州贡玉,成为显示王权的一个重要方面。据《史记·夏本纪》记载,除中央所在地冀州本州免贡外,不少的州要求必须“贡玉”。如扬州要求“贡金三品,瑶、琨、竹箭……”,“瑶”和“琨”都是质地上乘的玉。梁州“贡璆”,“璆”也是梁州产的名玉。雍州贡“璆、琳”,指的也是玉石品。看来命令地方贡出各种优良的玉料,一方面是显示王权,另一方面可以用这些优质的玉石原材料制作出种种玉器来,供王家使用。

二里头遗址的地下发掘也显示了其玉器品种的繁多和制作的精美。那里出土的玉制品有刀、钺、圭、戈、璋、戚等。这些玉器有两个鲜明的特点:一、有相当部分的玉器是与武器、武力相关联的,这本身显示了玉与夏代国家制度的紧密联系。有人会说,这些玉武器并不是实战用的兵器,而只是具有象征意义的东西。是的。我们认为,“玉武器”唯其具有鲜明的象征意义,它的威慑力和震撼力才显得更大。二、有些玉器是直接宣示王权威严的,如“圭”,本身就是权力的象征,获得“圭”的人,就可以运用手里的权力,为王国尽力,像夏禹就是从获取玉圭开始走向赢得天下共主的宝位的。

在二里头遗址的一座墓葬中,发现了绿松石的龙形器。该器放在墓主人的骨架之上。龙头朝西北,尾向东南。全器由两千余片各种形状的绿松石组合而成,每片绿松石的大小仅0.2到0.9厘米之间,厚度仅0.1厘米。绿松石龙为巨头、蜷尾,龙身起伏错落有致,色彩绚丽。联系到古文献中历来有蛇纹和龙纹是禹和姒姓族群的象征的说法,这是否进一步证明了夏王朝就是龙的传人呢?

夏王朝用丰富的玉石制品昭示世人:当时的人们在对玉石的使用上,已经从实用的层面走向审美的层面,走向礼仪的层面,走向象征的层面。其后数千年,玉石内涵的不断拓展与丰富,玉石文化的不断深化与升华,正是发端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