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铜时代
书名:中华文明的开端:夏作者名:李学勤 郭志坤 张德文 陈雪良本章字数:2394更新时间:2024-05-25 16:30:15
青铜时代是一个伟大的时代。在中国,这样一个伟大的时代是由夏王朝来开启的。正如李学勤先生明确指出的:“二里头文化是青铜文化,没有问题。”
为了迎接这样一个伟大时代的到来,世代生息在这块土地上的我们的祖先,从发现铜矿石,到从中冶炼出含有大量杂质的铜,再到制作出黄铜物件来,最后通过更为复杂的冶炼过程和工艺手段锻造出青铜器皿来,奋斗了两三千年。
在陕西西安市临潼区姜寨一座仰韶文化时期的房屋基址中,考古工作者发现了半圆形的残铜片,含锌,且明显是经过冶炼的。经碳14测定其年代为公元前4700年左右,比传说中的黄帝时代还早一千多年,比在伊朗的雅亚发现的冶炼于公元前3800年的铜块,还早了差不多一千年。
经过一千多年的苦苦摸索,中国的金属冶炼技术有了突破性的进展。考古学家在甘肃东乡族自治县属于马家窑文化的林家遗址的一处房屋基址的北壁下,惊喜地发现了一把青铜刀,刀的长度为12.5厘米。经树轮校正测定,此刀制作于公元前3100年左右,也就是跨入“五帝时代”前夜的时期。铜刀为锡和铜的合金制成。
当然,这只是一件个案,不能说当时的中国已经进入青铜时代了。按理说,有了一,就会有二,有三。可是,甘肃出土过这一件青铜器以后,多年来各地再也没有发现过同类的青铜器物,青铜刀制成后的千年间都如此。当时的这一制作工艺是失传了吗?有待探讨。
历史的长河又静静地流淌过了近千年。到了公元前2100年前后,祖国大地上的青铜器具多了起来。这是一个让人惊喜、让人惊讶的时代,青海、甘肃、陕西、河南、山西、河北、北京、天津、内蒙古、山东,以及大江南北一带,都发现了年代早于或相当于二里头文化时期的青铜器或者制造铜器的遗存。
一个以青铜为标志的伟大时代到来了,而足以代表这个时代的是夏时期的二里头文化遗址。
不少文献资料和传说故事记录了夏代制作青铜器具的情状。禹铸九鼎的故事长期以来盛传不衰,《左传·宣公三年》所言“贡金九牧,铸鼎象物”,就是指禹以九州所贡的青铜铸为九鼎,上面有九州的物象。老百姓根据九鼎所铸图像,就能认得各种事物,走到那里就能避开凶险之物。
传说,禹的儿子启也曾命人在昆吾铸鼎。昆吾是一个著名的产铜的地方。可它在哪里呢?现在还弄不清楚。据查,在太行山脉,特别是中条山中,都是有铜矿的,今天的西安市临潼区骊山中也有铜矿。而这些地区又都在夏王朝的控制范围内。不过,青铜是铜和锡的合金,但这些地区都没有锡可开采。锡从哪里来?从一些考古资料看,很可能是从江南地区来的。《尚书·禹贡》提及扬州时称:“淮海惟扬州,……厥包橘柚、锡贡。”《吕氏春秋·有始览》曰:“何谓九州?……东南为扬州,越也。”《尔雅·释地》曰:“江南曰扬州。”可见,禹划分九州时的扬州,亦今江南地区。扬州所贡的锡是哪里出产的呢?查《汉书·地理志》:“无锡,有历山,春申君岁祠以牛。莽曰有锡。”王莽篡位改建新朝后,因锡矿复出,改无锡县名为“有锡”,而刘秀推翻新莽后,又改回无锡。这一说法见于唐朝陆羽《惠山寺记》,谓:“山东峰,当周秦间大产铅锡,至汉方殚,故创无锡县,属会稽。自光武至孝顺之世,锡果竭,顺帝更为无锡县,属吴郡。”这一说法,历代无锡地方志都相沿记载。无锡在当年属于扬州地区,产锡而贡锡。由此看来,扬州的三种贡品中就有一种是锡。有了扬州贡来的锡,就可在中原合铸青铜了。
青铜的制作本身就要两地或多地协作,因而,青铜时代也是物流的时代。没有物流,就难有青铜的制作。
二里头遗址出土那么多铜器,可贵之处在于它们不是从别的什么地方运送来的,而是在当地铸造的。二里头遗址发现的青铜器制作工场在遗址的东南部,规模很大,有一万多平方米,那里发掘出了制作铜器用的陶范、铸铜用的坩埚、铸造过程中残留下来的铜渣。
夏代青铜兵器的制作和运用,是一件里程碑式的大事。那个时代战争不断,谁拥有了最先进的武器,谁就赢得了一大半的制胜权。所以《越绝书》在谈到兵器发展史时说,神农氏“以石为兵”,黄帝“以玉为兵”,禹“以铜为兵”,春秋五伯“作铁兵”。可见,夏王朝掌握的是当时最时尚、最先进的武器,夏天下共主的地位之所以牢不可破,铜武器的制作和实战中的运用是很重要的因素。许宏认为,二里头这座王城之所以没有城墙,与夏掌握着比敌手更先进的武器有关。夏人用青铜武器,对方是笨拙的木石武器,还用得着城墙来抵挡对方吗?这种说法不无道理。
二里头遗址发现的铜制武器有钺、戈、刀、镞等,可以说都是进攻性的武器,从中也可以看出一个朝气蓬勃的新王朝的奋发进取精神。一些专家特别指出,在二里头遗址的青铜武器中,以铜箭镞为最多,也最为重要。这里有两个要件:一、箭镞是一种远程的、先发制人的武器,可以射杀敌手于百步之外,这在当时是最具杀伤力的;二、夏敢于制造那么多铜箭镞,说明其制铜业已经发展到了相当高的水平。铜箭镞是一种高消耗品,“开弓没有回头箭”,放出去的铜箭镞就消耗掉了。把铜箭镞运用到战争实践中去,证明夏的制铜业已经可以承受这样大的消耗。
二里头遗址的又一重大发掘成就是大量的青铜容器。现在已发掘出的铜容器有爵、斝、盉、鼎等。铜容器的制作工艺相比一般铜器要复杂得多,也比制作陶制容器更难。陶制容器的原料是柔软的泥水混合物,可以用手捏成型后烧制,而青铜容器必须以铜水浇铸才能制成。因此,可以说,铜容器的大量出现是夏代真正走向并进入青铜时代的一大标志。
青铜容器比陶容器的优势是明显的。其中一个优势是坚固、不易碎。与坚固相联系的是它的庄重性,进而演变成神圣性,因此青铜容器一问世,就立刻取代陶器成了祭祀用的神器。所以青铜容器——不管鼎还是爵——从一开始就既是生活中的食器,又是祭祀中的神器。
二里头遗址青铜器的另一大特点是它作为日常工具走进了寻常百姓家。这些工具有:锥、凿、锛、锯、纺轮。
由此可见,我们说夏代进入了青铜时代,是实实在在的,是看得见摸得着的。青铜给夏王朝带来了强盛,青铜给夏王朝的民众带来了更多的方便和福祉,青铜让夏代文明切切实实地上了个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