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迹小说
首页
书库
排行榜
作家福利
登 录作家专区

宋代书法

书名:追宋:细说古典中国的黄金时代作者名:游彪本章字数:2575更新时间:2024-05-25 16:40:18

(一)宋代书风

宋代在我国的书法史上是一个变革创新的时代。北宋建立之初,盛唐时期的典章制度、文化传统仍然影响着整个社会的各个方面,再加上产生具有时代特色书风的社会背景和文化土壤的缺乏,因此,宋初书坛仍沉浸在唐人书法中难以超拔,没有自己的创新。直到仁宗朝宋学勃兴发展起来以后,这种局面才有所改善。宋学的一个特点就是不迷信前人,解放思想,对前人的学术思想进行重新认识和探索。这种学风也影响到当时书坛,为宋代书风的确立奠定了创新、变革的思想基础。此后宋四家的出现,则标志着宋代书风的确立。

唐代书风强调理性,重视结构,崇尚法度,宋四家则突破了唐代这种尚法书风,确立了崇尚意趣的新的书风。这种新书风提倡以情为主,要求摆脱理性、法度的束缚,注重创作主体的个性,强调个人意趣的抒发,主张从人的内在精神表现上探讨书法艺术的审美本质,追求书法的内在韵味。冯班在《钝吟书要》中指出,“唐人尚法,用心意极精,宋人解散唐法,尚新意而本领在其间”。这种不同于唐人的书法风格被称为尚意书风。宋四家所确立的尚意书风对后世产生了很大影响,左右了宋代的书法走向,然而后世书坛大多是对四家的模仿,缺乏独立的创新。因此,与其说这种崇尚意趣的风格代表两宋书风,不如说它代表了宋代书法的最高成就。

(二)宋四家

两宋时期出现了众多的书法名家,北宋的蔡襄、苏轼、黄庭坚、米芾并称宋代书法四大家,皆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后人评论说:“苏醖藉,黄流丽,米峭拔,而蔡浑厚。”他们代表了宋代书法的最高成就。

蔡襄,字君谟,兴化军仙游人。蔡襄兼擅各种书体,行书尤为突出。他的书法端庄大度,“端严而不刻,温厚而不犯”,体现出一种雍容娴静之美,在宋四家中最为端谨有法度。蔡襄曾认真摹习王羲之、王献之父子的书法,又对盛唐以来诸书法名家广泛涉猎,从而认识到唐代以后被奉于典范的虞世南、褚遂良、柳公权等诸家书法,其结构字法皆出于王氏父子,为后人找回了失落已久的晋书风韵。晋书简远高雅的格调和自然的情趣正与宋代尚意书风相合,蔡襄的书法也就成为宋代尚意书风的前奏,为宋代尚意书风的确立开辟了道路。他的代表作《自书诗卷》,开始稳健端严,行中带楷;渐次变为行书,流畅自如;最后更纵情挥洒,由行而草,起伏跌宕,恰如一湾小溪变成流泻的飞瀑,个人情绪直接倾泻在笔画之中。

苏轼“自幼好书,老而不倦”。他兼采众家之长,尤善行、楷,他在书法创作上能摒绝古法限制,将诗、书、画融为一体,把字形、笔法、章法和气蕴、意趣结合起来,多用卧笔、偏锋,笔形丰腴酣畅,笔势在翻澜中不失豪爽劲骨,创造出一种骨厚肌丰、洒脱纵横之美,他的书法真正达到了意境与形式的完美统一。在宋代尚意书风的确立过程中,苏轼是其中的领军人物,他重视以书达意,认为只有“意造”才是书法的最高境界。苏轼的传世作品有《赤壁赋》《洞庭春色赋》《黄州寒食诗帖》等。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的《黄州寒食诗帖》是苏轼被贬黄州之后的手写诗稿,通篇行草书体,笔画较粗,多用侧笔,字体、章法宽博遒逸,随意率性,书势随诗情而起伏,一气呵成中夹以参差错落、大小短长之变,情随笔运,堪称书法抒情的佳作。

黄庭坚初学周越,后又师法苏舜元、颜真卿、怀素、张旭等人,最终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他擅长行、草,书风奇拗,以险为胜,恣肆纵横,风韵洒脱,与其诗风有异曲同工之妙。结字内紧外松,笔势伸张,尤善点法,常变画为点,借助坠石奔雷般的笔势表现激越昂扬的风神。黄庭坚的代表作品有《松风阁诗帖》《诸上座帖》《李白忆旧游诗卷》等,以行书和行草书为多。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的《诸上座帖》是黄庭坚以狂草笔法录写五代僧文益的语录,此帖笔画飞动,结体雄放瑰奇,笔势飘荡,意态开放。点画或减缩为点,或延伸连绵,动静揖让,似随意而为,又合于法则。帖后以行书自识,行草照应,相得益彰,是黄庭坚书法中的上品。

米芾,字元章,世号“米颠”或“米狂”。他家中古帖甚多,借此之便,多摹习历代真迹,涉猎甚广,终于博取众家之长而自成一家。他的书法功力甚高,用笔劲健疾速、纵逸豪放,极具个性,其书一出,“虽苏、黄相见,不无气慑”。苏轼曾称赞他的书风如“风樯阵马,沉着痛快,当与钟、王并行”。黄庭坚也称其书“如快剑斫阵,强弩射千里,所当穿彻”。米芾的代表作有《多景楼诗帖》《蜀素帖》《虹县诗卷帖》等。现存台北故宫博物院的《蜀素帖》多用渴笔,更显笔法清健,端庄洒脱,恣肆中见出沉厚。董其昌跋此帖曰:“此卷如狮子捉象,以全力赴之,当为生平巨作。”

宋四家以外也出现过一些书法名家,如徽宗赵佶、蔡京、蔡卞等,在四家之外发展出自成一体的书风。蔡京、蔡卞兄弟书法都达到了很高的水平,当时甚至有人认为他们的成就超过了蔡襄,但最终因为蔡京弄权误国,兄弟二人为世人所轻。徽宗赵佶也是一位书法名家,创造了“瘦金体”的独到书风。其他如文彦博、王安石、司马光等,虽不以书法闻名,但书法也都别具一格。南宋书法整体上不如北宋,甚至尚意书风也逐渐削弱,流于技术化、专门化,虽然也出过一些书法名家,但没能取得北宋那样的成就。

(三)书学研究

宋代出现了一些议论书法的专著。苏轼对书法有过众多精辟论述,散见于他的诗和题跋中,其核心内容是书法应该“自出新意”“不践古人”,以“天真烂漫”为高,而这些都要根源于自我人格的完善。黄庭坚的书论多集中在《山谷题跋》中,其中心是提倡用笔与“字外韵”。用笔的要旨在于“心能转腕,手能转笔,书字便如人意”。“字外韵”则是指要通过书风体现出不同凡俗的节操和德行。米芾著有《书史》和《海岳名言》。《书史》考订历代法书名迹,对研究和鉴定宋以前的名迹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海岳名言》则是其平生临池的心得。

朱长文的《墨池编》论书法源流,品评唐宋书法家的得失,提出“文以书重”的艺术主张,全书分字学、笔法、杂议、品藻、赞述、宝藏、碑刻、器用八门,论书著作有分类自此书始。宋徽宗时敕撰《宣和书谱》,上起汉魏,下迄北宋宣和年间,记录书家一百九十八人,法书一千二百五十二件。该书谱分历代诸帝王书、篆、隶、正、行、草、八分、制诰等八门,各门前均有叙论,帖前皆载书家传记,是一部比较丰富的书法史资料。姜夔作《续书谱》,分总论、真书、真书用笔、草书、用笔、用墨等十八篇,详尽地论述了真书、草书的笔墨技巧。此外,高宗赵构的《翰墨志》、陈槱的《负暄野录》、陈思的《书小史》《书苑菁华》,也都是论书名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