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迹小说
首页
书库
排行榜
作家福利
登 录作家专区

圣彼得堡速写(3)

圣彼得堡速写(3)

书名:历史的隐秘角落作者名:彭志翔本章字数:2427更新时间:2024-06-04 11:30:08

大北方战争宣告了俄罗斯正式成为欧洲列强之一,而昔日波罗的海霸主——瑞典,从此沦为了欧洲二流强国。

一种主流历史观认为,国家历史的所有进程,有其内在的必然性,是经济、政治、文化、宗教等诸因素合力作用的结果,英雄人物不过是历史之手借用一时的工具,如果不是张三,那就会是李四或王五。但是,彼得大帝却是对这一历史观强有力的质疑。很难想象,一个自给自足的农奴制帝邦,一个从未有过海洋传统的民族,一个本身已是地广人稀、资源充足的国家,一个当时并没有自身结构性危机和外源性危机的社会,这样一个生存共同体,会有足够的经济、政治、文化、宗教等任何理由,去进行一场超过二十年的对外战争,却只得到一大片人迹罕至的北方土地。因此,三百年前俄罗斯民族的突然崛起,似乎让历史必然论者眼中如天体运行一般有序的历史轨道陡然偏离了逻辑常态。而这一切,就是因为一个人的出现——彼得大帝。

这个身高两米、双目炯炯令人生畏、酗酒、结过两次婚的人,俄罗斯帝国罗曼诺夫王朝的王位继承者,对西方文明的一切都不可救药地疯狂着迷:科学、建筑、造船、解剖、兵器,等等。他甚至化名米哈伊洛夫,以下士的身份随团游历欧洲,在荷兰学习驾船,在英国造船厂做工,在普鲁士学射击,旁听英国议会的开会。他回到还如同中世纪一般愚昧落后的俄罗斯后,决定对内大刀阔斧地进行政治改革,对外用武力把俄罗斯边界向西推进,直到变成文明欧洲的一衣带水之邻。这在当时,只是这位君王一个人脑子里的惊人想法,与他的民族甚至整个贵族阶层都没有什么关系。彼得大帝的这种执着最终造成的结果,现在人人都看到了,那就是造就了跨越整个欧亚大陆的一个巨型国家。

如果这个叫彼得的人,死在他游历欧洲之前,而不是他功成名就后的1725年,那么俄罗斯的历史以及全欧洲的历史应该要大幅改写了。

因此,如果不是从人类整体,而是从各个民族生存共同体的演化过程而观,历史充斥了无数个随机事件,偶然性常常主导了历史进程,尤其在以个人意志主宰人类群体的君主专制时代。

对这些历史的浩叹,无关功过评价,无关民族与道德立场,没有赞美与微词,甚至对那些历史人物成败得失的结论,在我眼里都只是一笔笔糊涂账。彼得大帝为后世俄国人建立了一个最高君主楷模,却成了俄罗斯人弥赛亚情结的不解之源。当原来的社会制度在俄罗斯大地轰然坍塌后,已经挣脱了专制枷锁的俄国人民,却还一直哭着喊着,呼唤一个君主般的强权人物来领导他们,让旁观者看得目瞪口呆。当年败于彼得大帝、疆土锐减的瑞典,在人类社会发展之路上早已遥遥领先于它的北方强邻,就连小小的芬兰邻居也位于世界宜居人类社会前列。谁能简单说小好还是大好?

车过涅瓦河上的皇宫大桥,停在冬宫对岸的桥头广场。广场上数根灯柱遥遥相对,柱脚下的雕像分别为俄国当时四条大河——伏尔加河、第聂伯河、涅瓦河、沃尔霍夫河的河神。

我以远处的彼得堡罗要塞,那直刺蓝天的金色尖顶为背景摄影留念。那座著名的帝俄时期国事犯监狱,堪与英国伦敦塔和法国巴士底监狱齐名。曾关押过彼得大帝的皇太子、策划谋刺沙皇的列宁之兄乌里扬诺夫、文豪陀思妥耶夫斯基、高尔基以及最后一个沙皇——全家被苏维埃政权关押后处决的尼古拉二世。十月革命前夕,要塞成为苏维埃的司令部。按照列宁指示,在棱堡的旗杆上悬挂着一盏明灯为号,引导阿芙乐尔号巡洋舰炮轰冬宫,人类历史从此掀起了巨大的红色浪潮。

离开皇宫桥头,行经曾诞生过门捷列夫、巴甫洛夫、罗蒙洛索夫等科学大师以及列宁的圣彼得堡大学,收藏有西伯利亚出土的猛犸象化石的自然博物馆,长明火不灭的无名死难者纪念广场,满园白色大理石雕像的夏宫花园。来到参政院广场,广场中央矗立着尼古拉一世骑马铜雕像,与之遥遥相对的,是世界第三大教堂——圣依萨克大教堂。铜像右前侧是20世纪初瑞典人投资建造的阿斯托利亚饭店,瑞典导游林纳斯告诉我们:二战中希特勒曾计划在攻克圣彼得堡后,来此饭店举行庆典。据说庆典海报当时已在德国印好,幸好这只是黑色邪恶帝国一个破灭了的白日梦。

下一个景点是滴血教堂,为纪念在此地遇刺的亚历山大二世而建。那些大大小小、金碧辉煌的洋葱头教堂屋顶,极具俄罗斯东正教风格,与全世界其他的教堂完全不同。1881年3月1日,亚历山大二世的马车通过遍地积雪的运河河堤大街时,革命党刺客在此投掷出第一枚炸弹,炸伤了亚历山大二世的卫兵和车夫。沙皇不顾左右劝阻,执意下车查看卫兵伤势,结果刺客投掷的第二枚炸弹在他脚下爆炸,炸断了他的双腿,沙皇当日逝世。奇怪的是,他却是历史上最好的沙皇之一,人称“解放者沙皇”。在俄罗斯延续了几百年的罪恶农奴制度,就是他签署法令废除的。

我们的大巴仿佛正穿行在历史的隧道中,因为下一个出现在我们眼前的沧桑巨物,是那艘载入人类史册的战舰——阿芙乐尔号。

这艘静静停泊在涅瓦河畔的巡洋舰,实在是太有名了。历史教科书告诉我们:伟大的十月革命一声炮响,就是来自这艘军舰上的前主炮。在我眼里,它就是共产主义运动最著名的象征。这声炮响,回荡在近一个世纪的人类社会。在它的当头棒喝下,人类中多少理想主义者,从此顿悟了实现其理想的唯一道路——枪杆子里面出政权。

我们一行人登上这艘与大清北洋海军主力舰同时代的巡洋舰,来到舰首那尊号称天下第一炮的六英寸前主炮旁,恰遇一个俄罗斯年轻男导游正带着一个中国旅游团在那里。那位中文流利的俄罗斯导游手指大炮,向中国游客们说道,十月革命一声炮响,别看只是一发信号弹,却改变了俄罗斯七十多年的历史。

舰内的陈列舱室,油画、照片和实物展示了阿芙乐尔舰,从日俄战争对马海峡海战、俄国十月革命到二战中列宁格勒围困战的全部战史。其中让该舰真正名留史册的,还是几乎兵不血刃的1917年十月革命。说兵不血刃,是因为列宁领导布尔什维克推翻的,只是几无兵卒、仅为筹备大选后建立民主议会制国家而组成的克伦斯基临时政府。后者在冬宫的守卫部队是一营女兵和一营士官生娃娃兵,几乎连象征性的抵抗都没有就投降了。

现在,这艘曾引导俄罗斯民族开辟人类文明新航道的老战舰,又目睹了它的航向改变。这个世界有太多沧海桑田的故事,是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