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ad/detail.png)
![](/read/listen.png)
落后遭打,教训惨痛(1)
书名:启航:1921——中国共产党从哪里来作者名:王新生本章字数:2336更新时间:2024-12-27 18:40:01
当世界在发生前所未有的巨变时,清政府却浑然不知,仍然自我陶醉在“天朝大国”的美梦之中,过着醉生梦死的生活。到了19世纪三四十年代,统治中国的清王朝由盛而衰的颓势愈益加深,政治腐败,军备废弛,财政拮据,社会动荡,陷入了危机四伏的境地,成为一个泥足巨人。在弱肉强食的竞争法则之下,幅员辽阔,资源丰富,人口众多,却又越来越孱弱的中国,成为西方列强虎视眈眈的对象。最先向中国发动战争,咬下第一口肥肉的,是当时世界上头号资本主义国家英国。
英国由于对华贸易打不开市场,便丧心病狂地利用一种特殊的商品——鸦片,作为打开市场的工具。
鸦片输入中国比较早,但开始只是作为治病的药物,且数量不大。到了18世纪后半期,特别是英国东印度公司独占了鸦片贸易后,把印度的鸦片大批运到中国来。1800年,鸦片输入中国是4570箱,到了1838年,已经激增到40200箱。据估计,1835年中国吸食鸦片的人数达200万以上。可见鸦片的流毒已经严重泛滥。鸦片输入激增,造成中国白银每年以数千万两计外流,清政府财政经济出现严重危机;同时,城市工商业和农村生产力遭到很大破坏,人民体质日益衰弱,生活更加贫困。英国殖民者的罪恶目的达到了!
鸦片泛滥,激起广大人民的反对,就连清朝统治集团内部一些有识之士、爱国官员也纷纷提出禁烟主张,林则徐就是其中最有代表性的人物。
林则徐是清政府难得的有识之士,在北京为官时就与比较开明的地主阶级知识分子如黄爵滋、龚自珍、魏源等人提倡经世之学,主张改革现状。1837年到1838年,他在湖广总督任上时,就采取了有效的措施,在湖南、湖北两省实行严厉的禁烟措施,有力地打击了烟毒的泛滥。林则徐曾上奏道光皇帝,指出:如果不把鸦片严加禁绝,将来国家不但无人可以当兵,而且也将无钱维持财政开支。当时清政府内部分成禁烟派和反对禁烟派,争论很激烈。道光皇帝考虑到如果不禁烟,他的皇帝宝座有可能被鸦片冲垮,于是任命林则徐为钦差大臣,节制广东水师,前往广东禁烟。林则徐到达广东后,采取雷厉风行的禁烟行动,收缴英国鸦片贩子2万余箱鸦片、美国鸦片贩子1500余箱鸦片,于1839年6月3日至25日在虎门销毁。此即震惊中外的“虎门销烟”。为纪念这一中国人民反抗外国侵略的行动,1958年落成的天安门广场人民英雄纪念碑碑座第一幅浮雕,便是“虎门销烟”。
1839年8月,当中国禁烟的消息传到英国后,曼彻斯特、伦敦、利物浦、利兹等大城市的资产阶级大亨们狂热地发出侵华战争的叫嚣,主张要用侵略战争把中国变成英国资产阶级掠夺原料的基地和倾销商品的市场。
1840年2月,英国政府决定派出所谓“东方远征军”开往中国。4月,英国议会正式通过了发动战争的议案,派兵侵略中国。6月,由义律率领的船舰40余艘,载士兵4000余人陆续开到中国广东海面,鸦片战争爆发。由于这时已任两广总督的林则徐率领军民做好了准备,严阵以待,英军不仅没有得逞,反而吃尽苦头。于是,英国侵略军北犯福建厦门。这时由两广总督调任闽浙总督的邓廷桢,也做了充分准备,英军在厦门也未得逞。英军接着北上,攻陷浙江定海。8月,英军抵达天津白河口。
清朝最高统治者道光皇帝,对于英军嚣张侵略是战是“抚”摇摆不定,先是听信投降派的主张,将抵抗派林则徐、邓廷桢革职,重用琦善等投降派,后又重用奕山、奕经等昏庸无能的官僚率兵出师广东、浙江抵抗,遭到严重失败。最奇葩的是湖南提督杨芳。他被道光任命为参赞大臣,协助奕山赴广东抵抗英军。杨芳先于奕山到达广州,见英舰于珠江上横行无阻,炮火猛烈,竟认为这是“邪术”,于是想出一条“妙计”,命令地方保甲收集民间马桶,载于木筏之上,防御乌涌炮台。英舰来攻之时,杨芳命人将木筏放向英舰,企图破其“邪术”。这种愚蠢的做法哪能阻挡住英舰!结果英军长驱直入,逼近广州城郊。
1842年6月,英军进入长江,先后攻陷宝山、上海、镇江,于8月闯入南京江面。8月29日,清政府的代表耆英、伊力布全部接受英国提出的议和条款,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屈辱的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主要内容有:(1)中国割让香港岛给英国;(2)赔偿英国鸦片费600万银元,商欠300万银元,军费1200万银元;(3)开放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等五处为通商口岸,英国可以派出领事等官;(4)中国需与英国商议中国进出口的税率;(5)英国商人在各口岸可以自由和中国人交易。
《南京条约》签订后,中英双方在广东继续谈判关税税率和其他有关问题。1843年7月22日,中英《五口通商章程》在香港公布。10月8日,中英在虎门签订了《五口通商附粘善后条款》。英国又通过《虎门条约》获得了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可以在通商口岸租赁土地及房屋等项特权。
《南京条约》如同一把刀子在中国的躯体上划开了第一道伤口之后,美国、法国、俄国等侵略者便张着血盆大口接踵而来。1844年7月3日,中美签订了《望厦条约》。美国从这个条约中除享有英国在《南京条约》中所取得的各项有关特权外,还取得了以下几项重要权益:(1)扩大领事裁判权的范围,美国人在中国与中国人或其他各国人之间发生的一切诉讼,都由美国领事审理;(2)进一步加强协定关税,规定中国日后变更关税税则,必须与美国领事协商得到同意;(3)美国兵船可以到中国沿海各港口“巡查贸易”;(4)美国可以在通商口岸建立教堂、医院等。10月24日,中法签订《黄埔条约》,法国获得了中英、中美条约中规定的各项特权。11月11日,清政府又在法国的胁迫下,同意取消对天主教的禁令,准许他们在各通商口岸自由传教。
中国北方的强邻沙俄,也利用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力量削弱的时机,明目张胆地对中国东北和西北地区进行侵略活动。1851年8月6日,沙俄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伊犁塔尔巴哈台通商章程》,其中规定:(1)开放伊犁和塔城对俄通商,允许俄国商人修筑住房、货栈,免税贸易;(2)俄国可以派驻领事,管理该国贸易事宜,享有领事裁判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