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榜题名(3)
书名:诗词里的中国:纳兰容若词传作者名:桃花月球本章字数:2241更新时间:2024-12-27 18:40:01
其实,据赵秀亭老师《纳兰成德殿试、馆选事实考》分析,此次纳兰容若没有入选翰林院可能跟当时的政策有关。因为后来容若被授予御前侍卫,职位比当时的庶吉士要高。他认为“清初官吏实权在旗员,旗人凭军功、劳绩、封荫、阀阅等当官,无需科名。在满族上层看来,科举只为抚安汉族士人而设,以至心存轻鄙”,所以在“庶吉士与侍卫之间,圣祖选成德为侍卫,似是对特权子弟的优渥关照,应非故意为难”。
也是在康熙十五年,朝廷颁布了一项政策,认为八旗子弟“虽文武并用,然八旗子弟,尤以武备为急,恐专心习文,以致武备废弛”,竟然就此剥夺了旗人子弟参加考试的资格。容若考中进士,也恰在这个节骨眼上,自然不能如愿做个学者。后来,容若的人生被搁置起来,很久之后才被皇帝提拔,做了侍卫。但这种提拔,并不符合其本人意愿,反而阴错阳差地造成了容若的人生悲剧,让其一直耿耿于怀,理想不能实现,抱憾忧郁了后半生。
现实生活中,有太多这样的案例。原本学习成绩优异的孩子高考失利,或者在大学毕业以后因为专业不对口就荒废了自己。这可能是容若悲观性格形成的一个原因。因为在这次庶吉士的选拔之后,容若便郁郁寡欢,将自己的志向转移到了研读《易经》上。这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容若内心并不快乐。
而明珠认为这是官场中的常态,接受就可以,他让儿子不必介怀,专心学问,静静等圣谕就行。
因为参加考试,容若的交际再次扩大,结识了很多好友,既有同科进士,也有之前的同门。除了翁叔元,他的另一个同年马云翎也参加了会试。马云翎是江苏无锡人,比容若大几岁。自康熙十二年中举人后,便与容若一见如故。后来,马云翎因落第回了江南,此次前来应会试,没想到依然落第,他很是沮丧。容若便邀请他到府上居住,勉励他还可再考。马云翎对容若极为感激,但住了几日还是执意回家了。
临行前,容若作《又赠马云翎》相赠:
岧峣最高山,山气蒸为云。物本相感生,相感乃相亲。
吁嗟人生不可拟,君南我北三千里。
一朝倾盖便相欢,两人心事如江水。
君身似是秋风客,身轻欲奋凌霄翮。
语君无限伤心事,终古长江江月白。
世事纷纷等飞絮,我今潦倒随所寓。
惟愿饮酒读君诗,花前醉卧梦君去。
容若待人一向尽情,一旦相交就掏心掏肺。诗中,他谈到自己与马云翎有着差不多的性灵,因此亲切相交。所以即便南北远隔,也阻止不了彼此之间的情义。甚至他还希望自己醉卧做梦,与马云翎梦中再见。有点悲凉的是,马云翎回乡以后,便于康熙十七年去世了,年仅三十岁。他再也没有机会参加下一次会试,无法实现君前对策的梦想,更不能与好友把酒言欢了。
这个噩耗传来,容若极为悲伤。他望着马云翎曾经住过的轩窗小楼,看着窗帘上如波纹一样的褶皱,不由得潸然泪下,写下好几首《柳枝词》:
马卿苦忆红泥阁,我亦伤心碧树村。
病骨沈绵词客死,更谁攀折与招魂。
池上闲房碧树围,帘文如縠上斜晖。
生憎飞絮吹难定,一出红窗便不归。
密护轩窗障小楼,从今不作少年游。
一生几许心闲日,不见相思见又愁。
人生无常,没有人能预先设计生命,更不能探知下一刻会发生什么。每个人只能活在当下,把握当下。曾经,容若和马云翎手挽手,还憧憬着未来,并约定下次科考,再来相聚……而送走朋友后,容若把自己埋在了书卷中。
有言云“古之伤心人,别有怀抱”,在这个世界上,从来没有人无缘无故就心如止水或心灰意冷,大部分人都是因为经历了命运的坎坷和打磨,心愿未遂。而纳兰容若事业上没有称心如意,这种挫折,对他的打击是很大的。他因此看透,即便生于富贵之家,父亲权倾天下,也不意味着他就能真正实现自我意志。
自此,容若“闭门扫轨,萧然若寒素。客或诣者,辄避匿。拥书数千卷,弹琴咏诗,自娱悦而已”,开启了封闭式的自我疗愈,每日手不释卷,内心虽然孤独,但也安静。他开始反求其内,对人生际遇、命运玄微有了更深刻的思考。
所以,除了在老师徐乾学的指导下,继续编纂《通志堂经解》、书写《渌水亭杂识》等书籍,容若还研读《易经》,写出了《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并请朱彝尊作序发表。在这些阅读中,他开始关注虚无,思考涉猎生死等人生终极问题。
就在纳兰容若闭关读书的时候,京城里来了个叫施道源的南方道士,成了话题王。此人住在吴县太湖旁边的穹窿山上,传言他作法灵验,被康熙皇帝邀请入京,设醮祈雨。当时纳兰容若正在思考一些玄学问题,内心极为苦闷,听到这件事以后,心有所动。
他派人去打听这个道士的信息。原来施道源从小出家,十九岁时跟从演真大师学法,道行很深。他斩杀白蟒,在顺治年间曾三度设醮。此次前来,他竟然真就求雨成功,深得康熙皇帝赞誉。这个有点玄妙的故事,发生在三藩叛乱的时候,大有乱世斩妖魔的味道。自此年开始,三藩节节败退,清军所向披靡,并于康熙十七年平定叛乱。
对于玄学,容若一半好奇,一半困扰。读史通经,神仙怪志也是其中的一部分。真真假假,幽微之处,本来就玄妙,如今眼前有这样一位传奇之人,容若很想亲眼见见。于是,他让人拿了自己的名帖去拜会,而后与施道源相约长谈。
在容若的《送施尊师归穹隆》中,他写下了此次会晤后的感受:“他日再相见,我髩应垂白。愿此受丹经,冥心炼金液。”大有想要追随修道之心。
随后在此年的秋天,容若又写下了《再送施尊师归穹隆》:
紫府追随结愿深,曰归行色乍骎骎。
秋风落叶吹飞舄,夜月横江照鼓琴。
历劫飞沈宁有意,孤云去住亦何心。
贞元朝士谁相待,桃观重来试一寻。
这些诗句,字里行间都渗透出一种沧桑。
当然,容若不会真的就出家修道,也不是真的就了断尘缘,但他却对人生有了新的认知,心肠就此“冷”了一层。而这也促使他的思想再次更新,诗词境界再次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