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为水上鸥今如笼中鸟(一)
书名:梅毅说中国史——元:铁血、杀戮与融合作者名:梅毅本章字数:3031更新时间:2024-05-25 16:12:22
赵孟
说到赵孟頫,总会想起他笔下细腻描摹的工笔画和柔媚的书法字体。昔日皇宋旧王孙,凡成新朝贵臣,总有人处处回护,翻出他《罪出》一诗,证明他的仕元之举是不得已而为之:
在山为远志,出山为小草。古语已云然,见事苦不早。
平生独往愿,丘壑寄怀抱。图书时自娱,野性期自保。
谁令坠尘网,宛转受缠绕。昔为水上鸥,今如笼中鸟。
哀鸣谁复顾,毛羽日摧槁。向非亲友赠,蔬食常不饱。
病妻抱弱子,远去万里道。骨肉生别离,丘垅谁为扫。
愁深无一语,目断南云杳。恸哭悲风来,如何诉穹昊。
其实,此诗是赵孟頫自江南入大都后,政治上遭受蒙古人、色目人打压,加之生活困窘,故而于牢骚盛时愤然而发。如果此诗是他在入大都路上写就,自然可以当作是其被迫心志的写照。
官场斗争中饱受挫折,文人最爱鼓捣出此类诗文宣泄,实际上与气节操守全然无关。同时代人杨载曾经说过:“孟之才颇为书画所掩,知其书画者,不知其文章;知其文章者,不知其经济之学。”所谓“经济之学”指其经纶世务的“政绩”。
所以,于赵孟頫而言,特别是其入朝早期,兢兢业业,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很想在政治上有所作为,成为新朝的栋梁之臣。
赵孟頫,字子昂,宋太祖十一世孙,乃太祖之子赵德芳之后。“幼聪敏,读书过目辄成诵,为文操笔立就。”十四岁时,他以父荫补官,任真州司户参军。基于南宋对宗室干部子弟的“照顾”,加上赵孟頫确实有才,少年时代的他便早早进入官员候补梯队。如果南宋不亡,一步一个台阶,赵书生很可能度过安静而又乏味的一生。
但是,十三世纪后期的南宋王朝处于风雨飘摇之境地,1279年的厓山之役,元将张弘范把赵家皇族送进了大海。宋朝,终于画上了一个哀伤的句号。
国家将亡未亡之时,青年赵孟頫也曾心似火煎,愁怀满腹,恨自己不能成为王猛、谢安那样的人物。这种情绪,在其《和姚子敬秋怀》其三和其五中,表现得淋漓尽致:
搔首风尘双短鬓,侧身天地一儒冠。
中原人物思王猛,江左功名愧谢安。
苜蓿秋高戎马健,江湖日短白鸥寒。
金樽绿酒无钱共,安得愁中却暂欢。
野旷天高木叶疏,水清沙白鸟相呼。
胡笳处处军麾满,鬼哭村村汉月孤。
新亭举目山河异,故国伤神梦寐俱。
黄菊欲开人卧病,可怜三径已荒芜。
元朝大一统后,百废待兴。为装点门面,忽必烈听从程钜夫建议,派这位汉臣到江南搜求“遗贤”。
程钜夫是汉人,蒙古攻宋时,他叔父程飞卿是南宋的建昌守官,未待元军攻打,辄主动献城投降。而后,程飞卿携程钜夫入觐。为彰显这位老贼的“孝顺”之功,忽必烈把他留在身边任怯薛,即皇家禁卫军一员。怯薛不仅仅是为皇帝简单地站岗放哨,它还是元朝一支非常重要的政治力量,乃元帝亲近的集团人员。所以,程钜夫这样一个“汉人”,可称是汉人皮蒙古心。
南行之前,忽必烈特意向程钜夫提及两个名字,一个是赵孟适,一个是叶李。前者是赵宋宗室,非此辈不足以藻饰太平;后者是曾经力抨贾似道乱政的南宋“忠臣”,非此人不足以显扬大元纵揽贤才的心胸。当然,受荐名单中第一名是谢枋得,还有就是赵孟頫、孔洙、胡梦魁、万一鹗等二十多人。结果,除谢枋得等少数几个人坚辞不出外,大部分皆欣然出仕,皆被忽必烈“擢居清要之职”,也就是弄入朝廷当当摆设。
赵孟頫入京时,年三十四,正是盛壮之年。启程前,他的文学前辈兼诗文好友方回送诗一首,赞扬加鼓励:“文赋早知名,君今陆士衡。真能辨龙鲊,未可忘莼羹。剩喜修途辟,深防俗目惊。时闻黄耳信,缓步取公卿。”从方回这首真挚欢快的“马屁”诗中,可以想见当其时赵的欢喜心情。
赵孟頫的这位忘年交,在宋元之际很“有名”,一是由于他的文才,二是由于他的臭不要脸。
方回,字万里,号虚谷。其父南游岭南,与婢通奸,回乡后生子,故名其为“回”。贾似道当权时,他赋《梅花百咏》献媚,得授美官。贾似道遇贬,方回怕受牵连,又上《贾似道十可斩》之疏大骂恩公。“时贾已死,识者薄其为人。”方回所说老贾的“十可斩”,即斥其幸、诈、贪、淫、褊、骄、吝、专、谬、忍十事。由此,朝廷中贾党的对手们认为方回可用,任他为严州知州。不久,元军大至,方回慷慨激昂,逢人就说他要死于官守。待元军逼近严州,方回忽然消失,众人皆以为他践诺,找个静地暗处去自杀了。不料,方回迎降元军于三十里外,而后,他忽然“鞑帽毡裘,跨马而还”,一身蒙古人打扮,扬扬自得,顾盼傲然,郡人无不唾骂。受元军将领指派,方回在严州到处搜掠,括数十万百姓金银入私囊。到杭州后,方回更是出尽了丑态,在蒙古将领的家妓前口称小人,跪起迎拜,完全不知羞耻为何物。有杭州老吏恶其为人,奋笔疾书,揭发方回有“十一可斩”之罪。这“十一可斩”贴出,哄传一时,方回丢尽老脸。
如此声名不堪之人,与赵孟頫“惺惺相惜”,确实让后人感到可惜。
忽必烈召见。他见赵孟頫“才气英迈,神采焕发,如神仙中人”,大喜之下,便让他坐于右丞叶李的上位。叶李时任尚书右丞,官职正二品。赵孟頫青年才俊,相貌堂堂,忽必烈也有“以貌取人”的倾向,又是前宋宗室,自然高看他一眼。
当然,赵孟頫得授的官并不大,兵部郎中,从五品而已。但相对其余二十多人来讲,赵孟頫得留朝中任职,这种待遇已是不低。别的江南“遗贤”,所得的“清要”之职,大都是被外派到地方任按察官员,做名义上的“纪检”工作。当时元朝地方官皆是蒙古、色目世臣的地盘,形同土皇帝,可以想见,这些“纪检”人员到了当地,不过是摆设。
相较之下,赵孟頫得近天颜,已是“破格”提拔了。因此,兴奋之余,立作诗一首,恭谢天恩:
阊阖曙光生,觚棱瑞霭横。治朝春有象,严跸物无声。簪笏千官列,箫韶九奏成。彤墀簇仙仗,翠树拂霓旌。绝域梯航至,来庭玉帛盈。皇图天远大,圣德日高明。兵息知仁布,民熙见化行。耄倪齐鼓舞,率土其升平。(《元日朝贺》)
此诗铺陈不少,实无新意,不过是王维“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的蹈袭之作。
同样是他,后来做了元朝的官,又有一首《述太傅丞相伯颜功德》,把屠城“流血有声”、最终灭掉宋朝天下并擒俘宋恭帝和谢太后入京的元朝元帅伯颜吹捧到天上。宋朝,对赵孟頫而言,不仅仅是父母之国、身家之邦,他身上流淌的可是真正一滴不掺假的帝室血液啊。但是,颂德诗中,灭宋的屠夫却变成万世景仰的不世元勋:
授钺得人杰,止戈代天工。铁马浮渡江,坐收破竹功。草木纷震动,山川变鸿蒙。地利不复险,金城何足攻。市靡易市忧,兵无血刃红……老稚感再生,遗黎忘困穷。归来一不取,匹马走北风。九域自此一,益见圣世荣。
满纸谎言,遍篇谄媚,把伯颜这个刽子手描写成人民的“大救星”。
至于叶李此人,之所以能深得忽必烈青睐,在于他在前宋时敢直言骂贾似道的声名。宋理宗时代,叶李作为“京学生”,就伏阙上书揭批贾似道“变乱纲纪,毒害生灵,神人共怒,以干天谴”。上书后,贾党报复,叶李被逮捕下狱诬以罪名,贬窜漳州。宋亡之后,叶李归隐富春山。忽必烈在蒙古第一次进攻鄂州时任主帅,因蒙哥汗死后要争夺汗位,弃之而去,由此,贾似道便以“鄂州大捷”上报,贪为己功。叶李揭批老贾的奏章中,对此事有如下评价:“前年之师,适有天幸,克成厥勋。”忽必烈读过间谍送来的叶李奏章的翻译本,当时就拊掌称叹,对他印象极深。江淮行省的元朝官员想让叶李出任郡教授,被拒。后来,元朝官员带着丞相安童的亲笔书信,说忽必烈喜欢他的人品。一听忽必烈赏识自己,这位南宋“直臣”动了心,北向再拜,飘然出山。
面见忽必烈后,叶李纵论历朝帝王得失,深得赏识。他所做的“好事”,主要有两件:第一,奏免儒户徭役;第二,忽必烈本来想迁江南宋宗室及大户入北方,叶李称江南已听命,无故迁徙会引致内乱,忽必烈听从其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