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迹小说
首页
书库
排行榜
作家福利
登 录作家专区

德经(8)

德经(8)

书名:老子作者名:李耳本章字数:1685更新时间:2024-05-29 14:53:06

【题解】

本章以水为例,说明弱可以胜强、柔可以胜刚的道理。第八章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本章可与第八章的内容联系起来阅读。老子所举水的例子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水最为柔弱,但柔弱的水可以穿透坚硬的岩石。水看起来软弱无力,却有任何事物都不能抵挡的力量。这就清楚地说明,老子所讲的软弱、柔弱,并不是通常人们所说的软弱无力的意思。由于水性趋下居卑,实际上反而能够保持高高在上的地位。本章后面有一句话“正言若反”,集中概括了老子辩证法思想,其含义十分深刻、丰富。

【原文】

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是以圣人云:受国之垢,是谓社稷主;受国不祥,是为天下王。正言若反。

【译文】

天下最柔弱的东西是水,然而攻击坚硬东西的力量没有能够胜过它的,也没有能够代替它的。弱胜强、柔胜刚的道理,天下没有人不懂,然而却没有人能够照着办。所以圣人说:“能够承担国家的屈辱,这才算是天下的君主;能够承担国家的灾难,这才算是天下的君王。”这些正面的话听起来就像反话一样。

【题解】

本章继续讨论“损有余而补不足”的道理,揭示为政者不可蓄怨于民,警告统治者不要激化与老百姓之间的矛盾。因为积怨太深,就难以和解,用税赋去榨取百姓,用刑政去钳制百姓,都会构怨于民。所以,为政者应该像有道的圣人那样,行“无为”之治,以“德”化民,给予而不索取,不扰害百姓,这就是“执左契,而不以责于人”。

【原文】

和大怨,必有余怨,安可以为善?是以圣人执左契,而不以责于人。

【译文】

即使和解了大怨,也一定还有余怨,怎么能算是尽善尽美呢?所以圣人即使握有讨债的契约,也不向人索取欠债。

【原文】

故有德司契,无德司彻。夫天道无亲,常与善人。

【译文】

所以具有高尚品德的人就像上述握有契约的圣人一样,没有高尚品德的人就像主管收取租税的人一样。天的运行规律对谁也不偏爱,它总是帮助按照规律办事的好人。

【题解】

这是老子理想中的一幅美好“国家”蓝图,也是一幅充满田园气息的农村欢乐图。老子用理想的笔墨,着力描绘了“小国寡民”的农村社会生活情景,表达了他的社会政治理想。这个“国家”很小,大约相当于现在的一个村庄,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人们从生到死也不互相往来。在这里,没有强取和暴力,没有欺骗和狡诈的恶行,民风淳朴敦厚,生活安定恬淡,人们用结绳的方式记事,不会攻心斗智,也就没有必要冒着生命危险远徙谋生。老子的这种设想,当然是一种幻想,是不可能实现的。

【原文】

小国寡民。使有什伯人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

【译文】

国家要小,人民要少。让人民虽有十倍百倍于人力的器械却不使用,使人民看重生命而不随便搬迁。

【原文】

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使民复结绳而用之。

【译文】

即使有车船,也没有必要去乘坐它们;即使有武器装备,也没有必要去使用它们;让人们重新使用结绳的方法去记事。

【原文】

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译文】

觉得食物甘美,衣服漂亮,居住安适,风俗和乐。邻国互相看得见,鸡狗之声互相听得见,而人们直到老死也不往来。

【题解】

本章是《老子》的最后一章,应该是全书正式的结束语。本章采用了与第九章、第十章、第十五章、第二十章、第三十三章、第四十五章、第六十四章、第七十六章相类似的格言警句的形式。前三句讲人生的主旨,后两句讲治世的要义。本章的格言,可以作为人类行为的最高准则,例如信实、讷言、专精、利民而不争。人生的最高境界是真、善、美的结合,而以真为核心。本章含有朴素的辩证法思想,是评判人类行为的道德标准。

【原文】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

【译文】

真话不好听,好听的不是真话。好人不巧辩,巧辩的不是好人。明智的人不去广求知识,广求知识的人不明智。

【原文】

圣人不积: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故天之道,利而不害;人之道,为而不争。

【译文】

圣人毫无保留:尽全力帮助人,他自己反而富有;把一切给予人,他自己反而充实。天的道,施利于万物而从不损害它们;人的道,只帮助别人而从不与人争夺。

上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