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迹小说
首页
书库
排行榜
作家福利
登 录作家专区

德经(6)

德经(6)

书名:老子作者名:李耳本章字数:2344更新时间:2024-05-29 14:53:05

【题解】

本章主要讲为政的原则。有一种观点认为,从本章和下一章的内容看,《老子》这部书的性质,一言以蔽之,是谓“人君南面之术”,也就是说,不外乎为统治阶级出谋划策,而且谋划的都是阴险狡诈之术。对于这种观点,我们不敢苟同。

【原文】

古之为道者,非以明民,将以愚之。民之难治,以其智多。故以智治国,国之贼;不以智治国,国之福。

【译文】

古时候修道的人,并不是要使百姓聪明,而是要使百姓变得憨愚。百姓难以治理,原因在于他们的智慧太多。所以说用智慧治国,是国家的灾难;不用智慧治国,是国家的福气。

【原文】

知此两者亦稽式。常知稽式,是谓玄德,玄德深矣远矣,与物反矣,然后乃至大顺。

【译文】

要懂得以上两条是治国的原则。能常常知道这一原则,就可以称作深奥的德。深奥的德高远深邃,与万物复归于大道,然后就能达到太平之治。

【题解】

本章讲的是“不争”的政治哲学。老子通过大国与小国的关系,讲了“大者宜为下”的道理,讲了“圣人”也要“为下”。他认为,统治者应该处下、居后,这样才能对百姓宽厚、包容,就好像居处于下游的江海可以包容百川之水那样。本章开头用江海作比喻,这和第三十二章“譬道之在天下,犹川谷之于江海”的意思相同。老子喜欢用江海来比喻人的处下居后,同时也以江海象征人的包容大度。

【原文】

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是以欲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后之。是以圣人处上而民不重,处前而民不害。是以天下乐推而不厌。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译文】

江海之所以能成为百川的首领,原因在于它善于处于百川的下游,所以才能成为百川的首领。因此要想统治人民,必须用言语对人民表示谦下;要想领导人民,必须把自己置于人民的后面。所以圣人处于上位而人民并不感到沉重,处于前面而人民并不觉得受到损害。因此天下人都乐于拥戴他而不感到讨厌。因为圣人不与人争,所以天下也没有人能够与他相争。

【题解】

这一章是“道”的自述,讲的是“道”在政治、军事方面的具体运用。老子说,“道”的原则有三条:“慈”,即爱心加上同情感;“俭”,即含藏培蓄,不奢侈,不肆为;“不敢为天下先”,是“谦让”“不争”的思想。有“道”的人运用这三条原则,就能取得非常好的效果,否则,便会自取灭亡。本章实际是对“德经”三十八章以来的一个小结。

【原文】

天下皆谓我大,大而不肖。夫唯不肖,故能大。若肖,久矣其细也夫。

【译文】

天下人都认为我大,似乎什么都不像。正因为它不像样子,所以才能大。如果像个什么具体东西,它早就变得微小了。

【原文】

我恒有三宝,持而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夫慈故能勇,俭故能广,不敢为天下先,故能为成器长。

【译文】

我有三件法宝,我要牢牢地掌握并珍视着它们:一是慈爱,二是俭约,三是不敢居于天下人之先。保持慈爱,所以才能勇猛;保持俭约,所以才能无所不为;不敢居于天下人之先,所以才能成为万物的首长。

【原文】

今舍其慈且勇,舍其俭且广,舍其后且先,则死矣。夫慈,以战则胜,以守则固。天将建之,如以慈垣之。

【译文】

现在如果舍去慈爱以及勇猛,舍去俭约以及广博,舍去退让以及先进,结果只有死亡。保持慈爱,凭它作战就能胜利,凭它守卫就能巩固。天要救助一个人,就像是用慈爱来保护他。

【题解】

这一章是专从用兵的意义上来讲战略战术的原则。其中心意思在于阐明上一章所讲“夫慈,以战则胜,以守则固”的道理。它要求人们不逞勇武,不轻易激怒,避免与人正面冲突,充分发挥人的才智能力,善于利用别人的力量,以不争达到争的目的。老子认为,这是符合天道的,是古老的准则。

【原文】

善为士者不武,善战者不怒,善胜敌者弗与,善用人者为之下。是谓不争之德,是谓用人,是谓配天,古之极也。

【译文】

善于做武士的人不依赖勇猛,善于作战的人不发怒,善于胜敌的人不与敌人作战,善于用人的人先对人表示谦下。这就是不与人争夺的品德,这就叫作用人,这就叫作与天相配,是古时极致的境界。

【题解】

本章仍是从军事的角度谈以退为进的处世哲学。老子认为,战争应以守为主,以守而取胜,表现了老子反对战争的思想,同时也表明老子处世哲学中的退守、居下原则。这一章讲到的“哀兵必胜,骄兵必败”,是兵家的千古名言。本章和前两章是相应的,都是在阐明哀、慈、柔的道理,以明不争之德。

【原文】

用兵有言:“吾不敢为主而为客,不敢进寸而退尺。”是谓行无行,攘无臂,执无兵,乃无敌矣。祸莫大于轻敌,轻敌几丧吾宝。故抗兵相若,哀者胜矣。

【译文】

用兵的人说过:“我不敢主动地进攻别人,而只是被动地防守;我不敢前进一寸,而宁可后退一尺。”这就是说不要随便动用军队,不要随便奋臂争斗,不要随便攻击敌人,不要随便使用兵器。最大的灾祸就是轻易与人为敌,轻易与人为敌基本上算是违背了规律。所以两军举兵对抗,心情悲伤的一方获胜。

【题解】

本章流露出老子对当时的统治者失望的情绪。他提出的一系列政治主张,很容易理解,很容易实行,却没有任何人理解和实行。看来,他的那一套治天下的理想,只有他幻想中的“圣人”才能实现,在现实中是无法实现的。他不了解,任何治国方案都必须适应统治阶层的利益,否则,他们是不会采纳、不会去实行的。于是,老子就有了这一篇感慨之论。本章是专对掌权者而言的,不是对一般人说的。文中的“我”“吾”等词,可谓“道”的人格化。

【原文】

吾言甚易知,甚易行;天下莫能知,莫能行。言有宗,事有君。夫唯无知,是以不我知。知我者希,则我贵矣,是以圣人被褐怀玉。

【译文】

我的主张很容易理解,也很容易实行。然而天下竟没有人能够理解,也没有人能够实行。我提出的主张都是有所效法的,我要求做的事也是有一定根据的。由于人们太无知了,所以不能理解我。理解我的人太少了,效法我的就很难得了。因此圣人虽然怀着美好的才能,却过着贫贱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