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迹小说
首页
书库
排行榜
作家福利
登 录作家专区

道经(6)

道经(6)

书名:老子作者名:李耳本章字数:2489更新时间:2024-05-29 14:53:00

【题解】

这一章里,老子又举出两对矛盾:轻与重、动与静。而且进一步认为,矛盾中的一方是根本。在重轻关系中,重是根本,轻是其次,只注意轻而忽略重,则会失去根本;在动与静的关系中,静是根本,动是其次,只重视动则会失去根本。在本章里,老子所讲的辩证法是为其政治观点服务的,他的矛头指向“万乘之主”,即大国的国王,认为他们奢侈轻淫,纵欲自残,即用轻率的举动来治理天下。在老子看来,一国的统治者,应当静、重,而不应躁、轻,如此,才可以有效地治理自己的国家。

【原文】

重为轻根,静为躁君。

【译文】

重是轻的基础,静是动的根本。

【原文】

是以君子终日行,不离辎重。虽有荣观,燕处超然。奈何万乘之主而以身轻天下?轻则失本,躁则失君。

【译文】

所以君子整天行走,也不离开衣食行李。即使有奇观美景,也安闲而居,超然物外而不为所动。为什么一个大国君主,轻率治国不自重其身?轻举妄动就会丧失根本,躁动就会丧失主宰。

【题解】

本章是对“自然无为”思想的引申。老子用“善行”“善言”“善数”“善闭”“善结”作喻,说明人只要善于行不言之教,善于处无为之政,符合自然,不必花费太大的气力,就有可能取得很好的效果,并且无可挑剔。这一章又发挥了不自见、不自是、不自伐、不自矜的道理,不从正面“贵其师”,不从反面“爱其资”,做到“虽智大迷”。因而,本章的主导思想,是把自然无为扩展应用到更为广泛的生活领域之中。

【原文】

善行无辙迹;善言无瑕谪;善数不用筹策;善闭,无关楗而不可开;善结,无绳约而不可解。是以圣人常善救人,故无弃人;常善救物,故无弃物,是谓袭明。

【译文】

善于行走的不留车迹;善于言谈的没有漏洞;善于计算的不用筹策;善于关闭的,不用栓锁却固不可开;善于捆缚的,不用绳索却牢不可解。因此,圣人总是善于教育挽救人,所以没有被遗弃的人;总是善于挽救使用万物,所以没有被遗弃的物。这些做法就叫“袭明”。

【原文】

故善人者,善人之师;不善人者,善人之资。不贵其师,不爱其资,虽智大迷。是谓要妙。

【译文】

因此善人是善人的老师,不善人是善人借鉴的对象。不重视他们的老师,不爱惜他们凭借的对象,即使是明智的人也会变得十分糊涂。这是最奥妙的道理。

【题解】

这一章重点讲“复归”的学说。前几章虽多次讲到这个问题,但在本章是作为重点专讲的,给人留下的印象更为深刻。老子提出这样一个原则:知雄、守雌,并用这个原则去从事政治活动、参与社会活动。这种原则在老子所处的时代,可以作为一种生活态度的选择。当时正处在春秋末年,政治动荡,社会混乱,你争我夺,纷纭扰攘,面对这样一种社会状况,老子提出了“守雌”的处世原则。他认为,只要人们这样做,就可以返璞归真,达到天下大治。此处还应注意,不仅是“守雌”,还有“知雄”,在雄雌的对立中,对于雄的一面要有透彻的了解,然后处于雌的一方。本章所用的几个名词,代表着老子的一些基本观念。

【原文】

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谿。为天下谿,常德不离,复归于婴儿。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为天下式,常德不忒,复归于无极。知其荣,守其辱,为天下谷。为天下谷,常德乃足,复归于朴。

【译文】

知道什么是雄强,却甘居柔雌的地位,甘做天下的河溪。甘做天下的河溪,高尚的品德就永远不会丧失,就能恢复到纯真的婴儿状态。知道什么是显赫,却甘居幽暗的位置,做天下的榜样。做天下的榜样,品德就永远不会出差错,复归到无尽的真理。知道什么是荣耀,却安于屈辱的地位,甘做天下的山谷。甘做天下的山谷,高尚品德就会永远保持充足,就能够同“道”一样真朴。

【原文】

朴散则为器,圣人用之,则为官长。故大制不割。

【译文】

真朴分散制成器物,圣人利用它们,成为众人的领袖。所以,最完美的体制浑然如一。

【题解】

本章可以看作老子论“无为”之治,对“有为”之政所提出的警告,即“有为”必然招致失败。“有为”就是以自己的主观意志去做违背客观规律的事,或者把天下据为己有。事实上,老子所讲的“无为”,并不是无所作为,也不是在客观现实面前无能为力。他在这里说,如果以强力而有所作为或以暴力统治人民,都将是自取灭亡。世间无论人或物,都有各自的秉性,其间的差异性和特殊性是客观存在的,不要以自己的主张意志强加于人,并采取某些强制措施。理想的统治者往往能够顺应自然,不强制,不苛求,因势利导,遵循客观规律。

【原文】

将欲取天下而为之,吾见其不得已。天下神器,不可为也。为者败之,执者失之。

【译文】

要想治理天下而任意作为,我将会看到他达不到目的。天下这个神圣的东西,是不能用强力去求取的。谁想任意作为,谁就会把天下搞乱;谁想把持天下,谁就会失去天下。

【原文】

故物或行或随,或嘘或吹,或强或羸,或挫或隳。是以圣人去甚、去奢、去泰。

【译文】

所以世间众生,有的积极前行,有的消极尾随;有的性情和缓,有的性格急躁;有的身强力壮,有的瘦弱不堪;有的小受挫折,有的全部损伤。所以圣人去掉那些极端的、奢侈的、过分的主观想法。

【题解】

历来在解释《道德经》的学者中,有一派认为《道德经》是一部兵书。究竟它是不是一部兵书,这个问题我们暂且不说,但老子具有反战思想则是无疑的。春秋战国时代,社会动荡不安,大小战争此起彼伏,给国家带来破坏,给老百姓的生活造成灾难。老子反对战争,符合人民的利益和愿望。在本章里,老子认为战争是人类最愚昧、最残酷的行为,“师之所处,荆棘生焉”“大军之后,必有凶年”,揭示了战争给人们带来的严重后果。老子主张反战的思想,无论在当时还是后世,都有其积极的意义。

【原文】

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强天下,其事好还。师之所处,荆棘生焉;大军之后,必有凶年。

【译文】

按照道去帮助君主的人,是不靠武力逞强于天下的,发动战争很快就会得到报应。军队驻扎过的地方,荆棘丛生;大战之后,必有荒年。

【原文】

善者果而已,不敢以取强。果而勿矜,果而勿伐,果而勿骄,果而不得已,果而勿强。物壮则老,是谓不道。不道早已。

【译文】

只要很好地取得胜利就罢手,不敢靠武力逞强。胜利了而不自大,胜利了而不夸耀,胜利了而不骄傲,胜利是出于不得已,胜利而不逞强。事物强盛了就会走向衰败,求强求壮的做法是不符合道的。不符合道就会很快灭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