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迹小说
首页
书库
排行榜
作家福利
登 录作家专区

道经(4)

道经(4)

书名:老子作者名:李耳本章字数:2426更新时间:2024-05-29 14:52:59

【题解】

本章里,老子特别强调致虚守静的功夫。他主张人们应当用虚寂沉静的心境,去面对宇宙万物的运动变化。在他看来,万事万物的发展变化都有其自身的规律,从生长到死亡,再生长到再死亡,生生不息,循环往复以至无穷,都遵循着这个运动规律。老子希望人们能够了解、认识这个规律,并且把它应用到社会生活之中。在这里,他提出“归根”“复命”的概念,主张回归到一切存在的根源,这里是完全虚静的状态,这是一切存在的本性。

【原文】

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其复。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

【译文】

极力做到虚寂寡欲,彻底坚持清静无为。万物一齐生长起来,我就凭借着清静寡欲的品质来观察万物循环往复的情况。万物众多,但最终都要回到自己的出发点。

【原文】

归根曰静,是谓复命。复命曰常,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凶。

【译文】

回到出发点就是虚寂死亡,死亡后会重新获得生命。孕育新生命是正常的自然法则,懂得这个永远不变的道理可以算是明智。不懂得这个永远不变的道理,胡乱行动,就会遇到凶险。

【原文】

知常容,容乃公,公乃全,全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没身不殆。

【译文】

懂得这一不变之理就能包容一切,能够包容一切就能够正确对待一切,能够正确对待一切就能够周全,能够周全进而就能了解自然规律,了解了自然规律进而就能掌握普遍规律,掌握了普遍规律就能长久生存,终生不会遇到危险。

【题解】

这一章里,老子提出了自己的政治主张。他把统治者按不同情况分为四种,其中最好的统治者是人民仅知道他的存在,最坏的统治者是被人民所轻侮,处于中间状况的统治者是老百姓亲近并称赞他,或者老百姓畏惧他。老子理想中的政治状况是:统治者具有诚朴信实的素质,他悠闲自在,很少发号施令,政府只是服从于人民的工具而已,政治权力丝毫不得逼临于人民身上,即人民和政府相安无事,各自过着安闲自适的生活。当然,这只是老子的主观愿望,是一种乌托邦式的政治幻想。

【原文】

太上,下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下,侮之。信不足焉,安有不信。悠兮其贵言,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

【译文】

最好的统治者,百姓感觉到他的存在;次一等的统治者,百姓亲近他、称赞他;再次一等的统治者,百姓害怕他;最下等的统治者,百姓轻视他。正是因为他本身的诚信不足,所以才不被百姓信任。清静无为,不轻易发号施令,天下治理得井然有序,而百姓都认为我们本来就是这个样子。

【题解】

本章可以从两方面来理解。一方面是它的直接内容,即指出由于君上失德,大道废弃,需要提倡仁义以挽颓风。老子对当时病态社会的种种现象加以描述。另一方面是表现了相反相成的辩证思想,把辩证思想应用于社会,分析了智慧与虚伪、孝慈与家庭纠纷、国家混乱与忠臣等,都存在着对立统一的关系。国家大治,六亲和顺,就显不出忠臣孝子;只有六亲不和、国家混乱,才需要提倡孝和忠,这也是相互依属的关系。这是说,社会对于某种德行的提倡和表彰,正是社会特别欠缺这种德行的缘故。

【原文】

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

【译文】

因为大道被废弃,才提倡起“仁义”;由于智谋的产生,才出现狡诈和虚伪;家庭六亲不和睦,才知道是谁孝慈;国家陷于混乱,才看出所谓忠臣。

【题解】

上一章叙述了大道废弃后社会的种种病态表现,本章则针对社会病态,提出治理的方案。在前一章里,老子说“智慧出,有大伪”,因而主张抛弃这种聪明智巧。他认为“圣”“智”产生法制巧诈,用法制巧诈治国,便成为扰民的“有为”之政。抛弃这种扰民的政举,人民就可以得到切实的利益。本章中,许多本子引到“少私寡欲”结束,把“绝学无忧”作为下一章的开端。本书主张把此句放在本章,“绝学无忧”正可以与前句“见素抱朴,少私寡欲”并列。

【原文】

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此三者以为文不足,故令有所属:见素抱朴,少私寡欲,绝学无忧。

【译文】

抛弃聪明才智,百姓就会得到百倍的利益;抛弃仁义,百姓就能做到孝慈;抛弃机巧与货利,盗贼就不会产生。以上三种巧饰之物,不足以治理天下,因此要让民心有所归属:行为单纯,内心淳朴;减少私心,降低欲望;抛弃学问,就能无忧无虑。

【题解】

老子根据辩证的原理,认为贵贱善恶、是非美丑种种价值判断都是相对形成的,而且随环境的差异而变动。在本章里,老子将世俗之人的心态与自己的心态做了对比描述。他揭露社会上层追逐物欲的贪婪之态,并以相反的形象夸张地描述自己。文中的“我”指老子本人,但又不仅仅指他个人,而是一种有抱负、有期望的人。“众人”“俗人”指社会上层。这些人对是非、善恶、美丑的判断,并无严格标准,甚至是混淆的,任意而行。他说“我”是“愚人之心”,这当然是正话反说。世俗之人纵情于声色货利,而“我”却甘守淡泊朴素,以求精神的升华,而不愿随波逐流。

【原文】

唯之与阿,相去几何?美之与恶,相去何若?人之所畏,不可不畏。荒兮,其未央哉!

【译文】

赞成与反对,相差有多远?善与恶,相差又有多远?然而别人所害怕的,我不能不怕。盲从之风,自古如此,就像没有尽头。

【原文】

众人熙熙,如享太牢,如春登台。我独泊兮,其未兆,如婴儿之未孩。儽儽兮,若无所归!

【译文】

众人是那样的欢乐,就像参加盛大宴会,又如春日登台赏景览胜。只有我独自漂泊,没有任何表现,如同一个还不会笑的婴儿一样。我是如此狼狈不堪,就像一个无家可归的人。

【原文】

众人皆有余,而我独若遗。我愚人之心也哉,沌沌兮!俗人昭昭,我独昏昏。俗人察察,我独闷闷。澹兮,其若海;飂兮,若无止。

【译文】

众人都过着富裕幸福的生活,只有我像被遗忘了一样。因为我有一副愚人的心肠,太无知了。世人都自我炫耀,只有我是这样糊涂;世人都工于算计,只有我是这样糊涂。心是那样辽阔,就像无边无缘的大海一样;思绪如同飘忽不定的急风,不知何处才是归宿。

【原文】

众人皆有以,而我独顽似鄙。我独异于人,而贵食母。

【译文】

众人都有用,只有我冥顽无能。虽然只有我和大家不一样,但我还要寻求道的滋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