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迹小说
首页
书库
排行榜
作家福利
登 录作家专区

绿色平谷搭起“生态桥”

绿色平谷搭起“生态桥”

书名:小康中国作者名:小康杂志社本章字数:2720更新时间:2024-05-27 17:30:57

“这里有令人流连的湖光山色、苍翠欲滴的水系河谷、纵贯百里的生态环廊、叹为观止的花海桃园……”平谷区是生态涵养区,肩负着建设首都生态屏障的重要任务。

近年来,平谷区以“生态立区”为主线,打造京津冀协同发展桥头堡、建设北京城市副中心后花园,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与国家森林城市,现已成为首都东部重点生态保育及区域生态治理协作区和特色休闲及绿色创新发展区。

走进“彩林画卷”

五一期间,平谷区罗营镇玻璃台村的游客比肩接踵,这里桃花嫩红、梨花皓白、苍松翠绿的“彩林画卷”,其实是一片人工林。

很难想象,20世纪七八十年代,这里却难觅树林,山泉也变成浊水。大量村民开始外迁,全村一度只有20户人居住。为了改善玻璃台村生态环境,当地干部发动村民往山上背土,栽种树苗。如今,平谷区“300米见绿、500米见园”。“这背后,是平谷人以‘蚂蚁啃骨头’的精神,一点点干出来的!”平谷区园林绿化局森林公安处处长任达伟说。

67.9的森林覆盖率,林果面积2.7万公顷,全区道路林木绿化率100……为实施惠民工程,打造优美森林城市环境,平谷区编制了《平谷森林城市建设总体规划》等方案,致力于打造北京市首个森林城市。

据了解,平谷区自创森以来,东、南、西、北、中均建有大型森林公园、湿地公园,极大地拓展了平谷区绿色发展空间,提升了生态环境承载力,为城乡居民提供了优美的环境、洁净的空气以及休闲游憩的场所。沿泃河、洳河和小辛寨石河建设京东休闲绿道25.35公里,配套景观绿化带10万平方米;在京平高速路、密三路、新平蓟路打造“紫色、桃花、金色”三条景观大道,全区道路林木绿化率达100。

截至目前,平谷区新造林面积1745.33公顷,公园绿地面积增加了127.85公顷,城区绿化覆盖率达到52.09,新建了4个富有平谷特色的公园,对10个城区原有公园绿地进行改造提升,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20.77平方米。在创建森林城市的基础上,平谷还大力发展经济林果产业,全区经济林果面积达2.7万公顷,累计完成果品产量10亿公斤,实现产值45.6亿元,建成苗木花卉基地103.44公顷,林下经济面积857.33公顷,三年林业产业产值达9.45亿元。

40多年前的平谷,是一个农业大县,人均劳动所得仅为114.67元。平谷区如今拥有22万亩世界最大的桃园,“平谷大桃”“北寨红杏”“茅山后佛见喜梨”获批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四座楼麻核桃生产系统纳入“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在良种繁育体系领域具有领先优势,聚集了峪口禽业、正大蛋鸡等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型农业企业。

对平谷而言“生态即农业,农业即生态”,良好的生态和农业资源,给平谷探索实践“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提供了坚实基础和充分可能,也为农业科技创新示范区建设提供了基本条件和先天优势。

平谷区建设农业科技创新示范区以核心园区1394亩产业用地为基础,打造国际化、市场化的农业科技创新平台,发挥主导产业核心技术研发、产业孵化、展示示范、创新创业服务等功能。

重塑碧水蓝天

为了能够彻底改变污染状况,还平谷百姓“清水绿岸,鱼翔浅底”的景象,近两年来,平谷区坚持问题导向,溯源溯责、精准施策、系统治污,以河长制为统领系统推进治污工程、水系大循环和水生态修复,全面打响碧水攻坚战。

围绕“截、堵、改、禁、控、限、改、优、查、罚、关、抓、拆”十三字方针制定了“平谷治水方案”。通过现场调研、拉练检查等方式,及时推进工作,确保取得实效。建立项目管理责任制和重点任务台账,层层签订责任书,逐一落实到人。实施乡镇间水环境区域补偿办法,调动乡镇治水积极性。创建区域水质考核、排名、问责机制,排名靠后、水质连续变差的乡镇将被问责。

此外,追根溯源、清查入河排水口287个,聚焦生活污水、养殖污水、企业生活污水直排入河问题,及时截流各类污水,临河村庄生活污水直接建设污水收集池,统一收集、统一处理,同步实施农村治污、乡镇污水处理厂等工程建设。136个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装备配套率达100,全区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85.2;泃、洳河中下游涉及企业污水已全部并入市政管网或建成防渗收集池,入河排污口得到了有效整治。

据了解,平谷区设立区、乡镇、村三级河长314名,并在此基础上,明确了村两委班子干部担任河段长,基本形成了网格化河长组织体系,实现了河长全覆盖。此外,汛期增加力度,做到水质监测全覆盖。按照“三查、三清、三治、三管”河长制工作要求,各乡镇积极开展河湖日常管护工作。近两年,累计清理垃圾、渣土15.76万平方米,河底淤泥5.12万平方米,水面漂浮物1.68万平方米。通过清河行动,已将全区69处上账问题点位全部清零,河湖周边垃圾渣土、水面漂浮物、违法排污等问题得到有效遏制。

同时,平谷区不断加大大气污染治理力度,有效落实蓝天保卫战行动计划,大力开展“一微克”攻坚行动,着力加强重点区域精细化管理,强化秋冬季大气污染治理,大气污染防治工作不断深入,环境监管执法持续趋严,空气质量加快改善。2018年,平谷区空气中细颗粒物平均浓度为47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20.3。

启动“生态桥”转废为宝

据平谷区政府相关负责人介绍,农户种植的蔬菜等农作物的植株残体、秸秆每年能产生17万余吨的废弃物,养殖禽畜产生的粪便污水60余万吨,加上废弃树枝,农业生产的废弃料污染着土壤,也危及水环境,如果不及时创新治理,这些农业垃圾将产生“烟、污、堵、毒”,导致环境“脏、乱、差、险”等问题。由于政府、企业、农民三个主体在废弃物资源利用方面无法独立完成,这就需要形成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农民参与的共治模式,探索基层治理新模式,解决桃树枝等废弃物的综合利用“最后一公里”问题。

为此,平谷此前提出实施“生态桥”治理工程。该工程以果树园林枝条、畜禽粪污、蔬菜植株残体等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为切入点,创新探索生态政策、生态制度、生态模式,并将生态治理与基层管理、生产安全、美丽乡村与美好田园建设、人民群众生态观念提升等有机结合,最终解决“最后一公里”问题,开启了农民生态意识的“最初一公里”,提升基层自治水平。

2017年年初开始,平谷区在刘家店、大华山、南独乐河等8个乡镇,尝试企业将农户的农业废弃物加工成复合肥,再给农户使用,这样就增强了农户的积极性。

一位果农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他种了25年果树,有8亩果园,每一亩地平均能产0.5吨左右的树枝,算下来一年总共有5吨左右的废弃树枝,这就能换回够5亩地施肥量的有机肥,化肥开销就能节省近2000元。

截至目前,全区已粉碎农民自发上缴农业“九废”15.9万余吨,生产优质有机肥8.73余吨,检测指标全部合格,有机质含量75以上,并已将2.61万余吨有机肥全部发放回农户。

“‘生态桥’治理工程是一项长期的、利国利民的系统工程,‘生态桥’立足于生态,着眼于架设桥梁,其目的是通过生态这个纽带,连接行政、经济、生态、社会等存在的多种‘断桥’现象,最终实现基层社会治理的目标。”平谷区政府相关负责人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