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理解孩子(20)
书名:父母:挑战作者名:鲁道夫·德雷克斯本章字数:2476更新时间:2024-05-29 14:45:10
(四)展示不足
真正气馁到懒得行动乃至完全放弃一切的孩子是很少见的。大多数情况下,气馁只是表现在某些方面,因此孩子只会回避特定的活动。但需要明确的是,孩子拒绝参与活动是为了获得关注、挑战权威、惩罚和伤害他人,还是仅仅因为看不到希望。只有在后一种情况下,孩子才会寻找各种借口并把自己隐藏在能力不足的表象下,这种不足可能是真实存在的,但更多时候只是生活环境给他的一种暗示。有时,孩子会因为对某些经历的错误解读而表现出能力不足,而且他借助这一方式成功地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懒惰
懒惰是不遵守秩序的一种特殊形式。孩子不肯做分内的家务,拒绝合作。每个人偶尔都有偷懒的倾向。有时候,孩子会过于沉浸在自己的想法、活动或幻想中,以至于对外部世界发生的事不感兴趣。无论孩子的懒惰是真实的还是你的猜想,训斥或责备都只会让他更加抗拒。此时唯一有效的方法是激发他的兴趣。一旦孩子的兴趣被激发,懒惰就会消失。另一方面,如果孩子在学业上非常气馁,甚至认为一切努力都是徒劳的,那他就会丧失所有动力。如果孩子是“左撇子”或者由于其他原因认定自己动作笨拙,他往往会表现出拖延任务的倾向。在这些情形中,仅仅激发兴趣是不够的。你必须鼓励孩子,让他建立对自身能力的信心。
因此,懒惰通常意味着孩子需要帮助。但是,不能从狭隘的字面意义上去理解这种帮助,父母不该成为孩子的支柱或拐杖,也不该敦促或劝告他去行动,更不该直接上手替他完成任务。这些做法永远都无法帮助他解决自身的问题。他真正需要的帮助包括和他一起协商讨论以及为他创造亲自实践的机会,这样的帮助不仅能增强他的自信,还能强化他的内在意愿,使他能快乐地、有兴致地克服重重困难并完成各种任务。
愚蠢
孩子在试图逃避责任、向挫折低头时,可能会给人留下愚蠢的印象。很多孩子几乎是刻意制造了这种印象。当然,我们也要考虑存在智力缺陷的可能,但人们很少用“愚蠢”来形容智力低下和有缺陷的儿童。而“愚蠢”的孩子在失败时遭受责备,是因为人们把他当作正常人看待。这种愚蠢并非总是天生的,它通常掩饰了一种后天习得的心智惰性。
我曾在公园看到过这样一个场景。一个保姆在陪几个六七岁的女孩玩耍。一个漂亮的小女孩跑过来,想要一个苹果。女孩伤心地问保姆,为什么其他人之前都分到了两个苹果,现在又拿到了两个,而她却又只分到一个。保姆把她抱到腿上,问道:“一加一等于几?”女孩原本无忧无虑的小脸蛋突然间变了形,并且露出慌张的表情;她的嘴唇动了动,却一个字也吐不出来。
我对这个孩子一无所知,但我们依然能看出她的问题究竟在哪。她真的不会数数吗?如果不会,她是怎么知道其他女孩一次得到了两个苹果的?显然,她只是无法回答这个正式的“学术”问题。这表明她的愚蠢只是一种掩饰。她可能从入学起就遇到了困难。极受溺爱的孩子在家里过着轻松的生活,但在学校往往很难适应。他们不习惯独立自主,也跟不上其他同学的步伐,因而很快就会丧失勇气。同样,凭借个人魅力、“可爱”或其他毫不费力就拥有的优势而在家里备受关注的孩子,入学后很可能会认为课业对他们来说“太难了”。于是他们选择放弃,甚至连试都不愿试一下。
父母经常会对孩子的失败感到恐慌,这只会进一步打击孩子的自信心。于是,对于本就不情不愿的孩子来说,学习的过程变成了一种彻底的折磨。他的休息时间被剥夺,玩乐的时光被打扰,甚至在吃饭时也不得安宁。父母不断地提醒他做功课,反复在念叨他的学习进度。这样看来,孩子放弃学习并且断然拒绝把精力投入到任何与学业相关的事情上就不足为奇了。我曾经有一个智商正常的女病人,她的文化水平只相当于小学四年级。她就是在上述这种环境中长大的,最后被视为愚蠢。可是,她根本没有智力障碍。唯一的问题是她非常漂亮,一直以来她完全依靠自己外表的吸引力。可见,有一种愚蠢完全是由自信心受挫引起的。孩子学不进去,是因为他认为自己理解不了任何事情。
另一些孩子则躲藏在愚蠢背后。他们“利用愚蠢作为借口”(艾达·罗维语)。每当想逃避某些义务时,他们就“假装愚蠢”。比如,当孩子某门功课成绩不好时,他可能会气馁,但这种气馁的结果因人而异。对于野心过大、总想拿第一的孩子来说,除非确定自己能名列前茅,否则他不会做出任何努力。如果没有这个把握,他就会失去兴趣,声称自己没有学这门课的天赋,所以就是学不会。
有些孩子甚至在入学前就开始使用这一招。试图用餐刀切汤的那个小男孩就是一个例子。父母抱怨他的愚蠢。而他其实很清楚正确的做法是什么,但他就是要不遗余力地反其道而行之。这类孩子假装愚蠢是为了诓骗父母来服侍他。在这类情况中,愚蠢同样是一种逃避的手段和获取关注的工具。
独生子女或年幼的孩子可能会在入学后使用这种策略。这样,他就能迫使母亲帮助他完成作业。当母亲不坐在他身边时,他既不会写字,也不会做算术。而焦虑的、雄心勃勃的母亲经常会掉入这种陷阱。她从未意识到,充满惊讶与恐慌的她越是不遗余力地鼓励孩子、纠正他的错误并且最后亲自帮他解题、写作文,他就越是无能和无助。有些孩子一生都保持着这种无助,没有能力自己写一封信或一篇文章,每次提笔,他的脑子都是一片空白。
要想动摇孩子从母亲这儿获得帮助和支持的决心,并非易事。当母亲努力摆脱孩子的支配时,孩子会跟她理论,并且用甜言蜜语哄劝她。如果她依然态度坚决,坚持让孩子尽最大努力独自完成功课,那么他可能会每写一个字或每算一个数都要来问母亲对不对。如果母亲能坐在一旁看着他,孩子最后可能会同意自己写作业。
可见,在很多情况下孩子都会尝试利用自己的愚蠢。与“装死反射”(动物经常会利用它来躲避自己的敌人)类似,孩子身上会有一种“装蠢反射”——有时成人身上也有。这两种“反射”的目的都是为了逃避。因为实际上,家人或周围的人通常不会与这种或真或假的愚蠢做任何斗争,反而会承认它作为逃避手段的效力。父母责骂、批评并且羞辱孩子,但同时又会不知不觉地上他的当,因为他们最终总是会帮助孩子摆脱他想逃避的功课,或者亲自上阵为他服务。父母的批评和嘲笑会助长孩子的愚蠢,因为这些方式强化了引发愚蠢的主要因素之一——孩子的依赖性,也就是孩子对自身能力的不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