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理解孩子(17)
书名:父母:挑战作者名:鲁道夫·德雷克斯本章字数:1768更新时间:2024-05-29 14:45:08
(三)报复
如果孩子感觉自己受到了不公平的对待,并且在权力斗争中遭受了失败,他就会为了父母对他做过的事(他自认为的)而去报复他们。他在无意中使用了很多方法来惩罚和报复父母。这些方法的破坏性各不相同,但共同点是都能激起强烈的愤怒。
偷窃
父母对孩子的偷窃行为所表现出的惊恐和绝望是很容易理解的,因为偷窃反映了孩子根本不把最为明确有力的道德原则放在眼里。父母担心孩子会走上犯罪的道路。大多数时候,父母试图以严厉的态度、威胁和报复的行为影响孩子。他们想象不到这些措施有多么无力,也看不到在许多情况下这只会加速,有时甚至是直接促使孩子朝着更为可怕的方向发展。
我认识一个男孩,他的母亲总是对他说:“你一定会成为一个囚犯,最后死在绞刑架上。”而他对此的反应很不寻常。他对父母的怨恨极深,而且非常叛逆,因为他觉得出于某些原因,他不像家里的其他孩子那样受重视,所以,一听到母亲说这些话,他就会想:“绝不可能!我不会让你如愿以偿!”他咬紧牙关,小心翼翼地听从一切要求,不过背地里却在低声咒骂。他遵守所有的礼节和规矩,却由于内心深处的对抗情绪而形成了异常严重的强迫性神经症。
不过,对这类预言性说法做出这样的反应,毕竟是例外。最有可能把孩子逼入犯罪深渊的做法,莫过于把孩子当成罪人对待,并想象他未来会沦为罪犯。如果想帮助他,我们就必须先弄清楚他为什么无法区分“我的”和“你的”。如果没有根深蒂固的矛盾,这种现象绝不可能发生,但刺激孩子偷窃的偶然因素是多种多样的。孩子之所以偷东西,是因为他天性中有轻率冲动的一面,他想要立即得到他所渴望的东西。他迫不及待,不计后果。小时候他想要什么就能得到什么,他不明白为什么不能一直这样。因此,对于被过度娇纵而不受控制的孩子来说,零星的偷窃行为十分常见。父母的娇纵已经引发了孩子的越界行为,如果到了这个时候,父母对此依然表现出一副茫然无助、惊慌失措的样子,那就表明他们缺乏必要的洞察力。
偷窃的动机可能千差万别,父母很少能发现真正的原因。他们之所以困惑,是因为对此缺乏理解。孩子并不指望得到理解,因为他自己也不明白他为什么这样做,他只能闷闷不乐地等待惩罚。当你问孩子为什么偷东西时,他要么会固执地一言不发,要么会一脸疑惑地说“我不知道”。这通常是实话,孩子确实不知道自己为什么会这样做。他对自己的冲动的确有所了解——他想要糖果、水果、零花钱或者其他好东西,但是这并不能成为偷东西的理由,他也不指望承认这一点就能获得宽恕。因此,他什么都不说。他完全不知道自己行为的深层动机是什么。但是,如果你想帮助孩子,你就必须找出这些动机。你必须了解清楚,他的偷窃是一种寻求关注机制,还是寻求权力或报复的工具。
海伦八岁了,她的母亲惊恐万分、忧心如焚地来到指导中心。这个被细心呵护、举止乖巧的孩子,多次非常聪明地从文具店偷走各种文具——吸墨纸、小折刀、铅笔等。直到目前她才被发现,可见她的偷窃手法十分娴熟。似乎没有什么原因能解释她的行为。母亲已经给了她想要的一切。在接受提问时,女孩不肯告诉我们偷东西的原因以及她是如何处理这些文具的。我们在缓解了她的惊恐和紧张后才得知,她把偷来的东西分给了她的玩伴以及学校里的好友,而他们并不知道这些东西从何而来。
可是,有关小海伦的谜题还远未解开,直到我们掌握了她的全部情况。我们了解到她是家里最小的孩子,她在与更能干的姐姐竞争的过程中感受到了自己的微不足道,这时我们才恍然大悟。她想通过分发礼物给其他孩子留下深刻的印象——引起关注。而且,她做得很成功。由于她总是给大家送些小东西,因此他们都想跟她一起玩或一起走。在不明白这些前因后果的情况下,海伦怎么能解释得了自己偷东西的原因呢?她的行为难道会因为父母的指责而有所改变吗?
十五岁的罗伯特的情况则完全不同。好端端的一个男孩为什么会偷窃贵重物品并将它们藏在家里,这种行为背后的动机比上个案例更难理解。他既没有把东西卖掉,也没有借它们到处吹嘘。他的情况简单来说是这样的:他的父亲非常严厉,而罗伯特作为三个孩子中的老大,更是受到了严格的管教。他想轻松地生活,他给予自己的自由度是父亲不能容忍的。该学习的时候他要去散步,而且还不按时回家。他很早就开始吸烟。总之,他明显是在反抗他的父亲。但比他小两岁的二弟却与他截然相反。不出所料,这个弟弟尤为谨慎、勤勉,因此成了遵循父亲原则的完美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