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迹小说
首页
书库
排行榜
作家福利
登 录作家专区

第四章 儿童训练中最常见的错误(8)

第四章 儿童训练中最常见的错误(8)

书名:父母:挑战作者名:鲁道夫·德雷克斯本章字数:2025更新时间:2024-05-29 14:44:46

唠叨

强烈的不耐烦很容易变成唠叨。父母的所有态度中很少有比唠叨更让孩子厌烦和反感的。他们从早到晚喋喋不休,挑剔个没完。更可怕的是,持续不断的唠叨加上缺乏创造性的想象力,导致他们只会单调地重复相同的话语。任何事都会受到批评,到处都有出错的地方,什么事都做得不够好。孩子就算犯了一点点小错,也会被描绘为罪大恶极。

唠叨没有任何教育作用。相反,唠叨只会加剧孩子的反抗,促使他拒绝服从,从而导致失败。如果父母能审视他们的唠叨所产生的直接效果,他们也许会吓得改变自己的策略。但是,他们从不停下来思考,因为他们的态度是以自己而非孩子的需求为基础的,他们的行为源于自己的内在需要。即使他们为自己的不满找出了上千种理由,在内心深处他们并不知道这种不满的根源在于他们自己对生活的失望和挫败感。监督和唠叨是父母用来贬低和轻视孩子的一种手段,通常是为了维持父母的优越感。还有一种做法与此相关,而且也被理性地加以解释,这就是挑错,我们会将两者结合起来进行讨论。

挑错

你能想象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不挑错吗?也许不能。自古以来,挑错就是教育者的基本工具之一。(但不可置疑的是,在我们的文化群体之外,过去和现在依然有些群体不使用这种儿童训练方法。)我们挑错是为了告诉孩子他的行为不恰当,但是为何要使用这种方法来达到这一目的呢?我们已经看到,通过强调正确行为的方法可以培养孩子辨别是非的能力。通常,在你指出孩子的错误以前,他就已经知道自己错了。稍微做个小实验,你就能发现当孩子受到鼓励并得到友好的指导时,他是多么温驯;将这样的效果与挑错的结果做个对比,你就会意识到挑错的作用是多么微不足道。

不过,这里我们必须先做两点说明。

首先,我们所理解的挑错仅指贬损性的评论和行为。对孩子说“你那样做不对,你应该这样做”,这并不是挑错,而是给予指导。挑错带有一种典型的责备语气,而且只有这种责备性的挑错才是本节要讨论的内容。

其次,也有孩子对指责的反应是积极的。某些孩子对严厉的批评有着很好的回应,但对其他教育方法却没什么回应。友好的劝说和鼓励似乎毫无效果。换句话说,对大多数孩子极为有效的方法恰恰对他们毫无作用。为什么会这样呢?在这类情况中,我们面对的是固执倔强的孩子——他们对冲突已经麻木,只会屈服于暴力。我们将结合体罚问题更详细地探讨这些孩子的心理,因为在那时我们能更清楚地看到他们特有的奇怪态度。

或许,在其他情况下,挑错偶尔能带来良好的效果,特别是当孩子非常有斗志时。但即便在这时,挑错也可能是有害的。如果谨慎、有节制地挑错,这也许能激发孩子的斗志;但是,频繁、激烈地挑错可能会严重打击孩子的自信,以至于他有时会立刻放弃努力。这里我们再次看到,父母同样的态度是如何对不同孩子产生不同影响的。

除了上述例外情况,挑错所产生的效果通常是相当一致的,即它会打击大多数孩子的自信,导致他们做事缩手缩脚,难以取得成功。因此,如果他们习惯了父母的批评,不再过于在意这种批评,这样反而会更好。但是,无论如何都会形成一个不幸的恶性循环:父母挑错——孩子没有改善——父母更频繁地挑错——孩子变得更加糟糕和固执,如此循环往复,不满的父母与孩子之间的关系往往会遵循这一不言自明的发展轨迹。有多少家庭悲剧都源于这种错误的关系?

有一种糟糕的行为尤其危险,即揪着孩子的缺点不放,不断地责备他。当你想提醒孩子他有些笨拙时,你应该考虑一下后果。如果你被孩子的笨拙激怒或者为此感到伤心,是因为你希望他完美无缺,因此你会不断地责备他。你也许会对他说:“你一定长了两只左脚。”“没人比你更笨了。”“你走过的地方寸草不生。”“你笨手笨脚的样子真像闯进瓷器店的野牛。”“你碰过的东西没有不坏的。”有一点是可以确定的,你说这些话能发泄自己的怒气。但是,这些话能影响孩子吗?能让孩子变得更灵巧吗?答案很可能是“不能”,因为可以肯定的是,他的笨拙很大程度上源于受挫的自信心。他认为自己很笨,于是做出了相应的笨拙行为。你并没有告诉他任何新东西,而只是证实了他对自己的低评价。

反复地斥责孩子愚蠢、懒惰、邋遢等,也会得到相似的结果。如果孩子还没认定自己有这些缺点,你的反复斥责一定会说服他相信这一点。随后,这些缺点就会根深蒂固,因为这类评价让他彻底丧失了努力提高自己的勇气。他心想:“如果我注定就是这么蠢,努力又有什么用?”于是,他把自己的缺点看作是理所当然的;而且,更糟糕的是,当看着别人为此而烦恼时,他会感到心满意足。

因此,你的这种打击孩子自信的态度可能是他形成坏习惯的直接原因。从所谓的“不诚实”这一习惯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这一点。孩子想象力丰富,容易混淆幻想和现实,但如果你对此有所误解,并指责他撒谎,他可能真的会认为自己生性不诚实,于是真就开始撒谎了。

怕什么,就来什么。你也许会因为心烦意乱而告诉孩子你对他的糟糕看法。在气头上时,你倾向于夸大他的缺点,而且你的话可能听起来很重,但实际上你并不是这个意思。为了发泄自己的怒气制造更多新的烦恼来源,这样做值得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