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有效方法(2)
书名:父母:挑战作者名:鲁道夫·德雷克斯本章字数:2970更新时间:2024-12-27 18:39:59
(一)维持秩序
家庭氛围
每个社会都有其风俗与习惯,而每个家庭本身就是一个社会。如果我们允许争吵和斗争、混乱和邋遢、猜疑和自私成为家庭生活的基调,那么孩子就会接受这些做法和态度,无论他的天性和遗传基础有多好。因此,教育的结果主要取决于家庭氛围。如果家庭中主要的行为准则与社会通行的不一致,那孩子就不可能有足够的能力去处理他将在学校、在专业或工作上、在两性关系中以及在社会交往中遇到的问题。
父母的言传身教至关重要。如果父母粗心大意、毫无条理,孩子又怎么会养成有条不紊的习惯呢?如果家里没有一个人持之以恒地专心工作,孩子怎么会勤奋刻苦呢?如果粗鲁的争吵和谩骂已经成为家庭生活的一部分,孩子怎么能学会举止友善呢?只有在一种情形下,孩子的发展会与榜样完全背道而驰:孩子对父母怀有敌意。在这种情况下,坏的榜样会促使孩子形成人们能够接受的行为模式。在堕落不堪的家庭中成长出诚实能干的子女,这种现象并不少见。而且,当这个孩子发现有人支持他并与他一起对抗他的父母时,更有可能产生这种令人欣慰的结果。但是,我们不该寄希望于坏榜样可能带来的好结果。家庭氛围越好,孩子的发展就越有可能让人满意。
家庭氛围一部分取决于社会和经济因素,一部分取决于父母总体的人生观,还有一部分取决于父母的性格、教育和教养水平、知识兴趣和精神志趣,以及婚姻关系的质量。我们不可能改变整个家庭背景,但是,某些重要因素可以通过洞察和理解得到调整。足智多谋的父母甚至能利用一些无法避免的不利情况,比如疾病、经济或社会困境,激励孩子形成积极的态度和动机。
甚至在孩子出生之前,父母就应该为孩子的健康成长创造条件。如果父母吵架,不和的氛围就会笼罩整个家庭。友善、相互尊重和宽容是顺利合作的必要前提。孩子通过观察父母形成对人类整体的第一印象。因此,父母必须密切关注并竭力改进自己的言行。
家庭之外还存在一个广阔的世界,关于这个世界的最初概念也是由父母提供给孩子的,因此,父母如何向他们描绘这个外部世界意义重大:父母如何评价其他人;父母是出于关心且带着同理心去讨论邻居,还是只是随意八卦、冷嘲热讽;父母是尽量保持公正,还是吹毛求疵,易于把每个人往最坏的方向想。孩子的大多数偏见源自父母。
孩子通过父母的眼睛看世界,因此,你的世界观至关重要。如果你拥有某种明确的、稳固的人生观,这会非常有利;任何明确的信仰——基于道德或科学原则,无论这种信仰是宗教的(哪一种派别不重要),还是非宗教的——都是积极的力量。你的世界观越清晰、越完善,你就越能一致地遵循道德准则,你的孩子也就越容易遵从社会规则。
你对待人生问题的态度反映在你的言谈中。孩子在家里所听到的内容对他的成长至关重要。在孩子面前你必须十分注意你的说话内容,而且绝对不要低估他的理解能力。他懂的比你想象的多得多。他也许不能逻辑理性地理解某些词语,但他在很小的时候就已经能听懂大人们谈话的基本内容。你应该以一种能激发其思维与心灵成长的方式来向他展示这个世界。你和周围人所表达的悲观主义观点并不能引导孩子成为幸福和满足的人。不断地谈论人类以及世界的邪恶并不能帮助孩子成为有用的社会成员。
你应该向孩子展示地球的美丽与艺术的高贵。你可以带他领略自然的乐趣以及思想与知识带来的愉悦。如果你在餐桌上或在与他一起散步时谈论这些话题,他会早早地对它们产生兴趣。且不说特殊的教育方法,家庭氛围本身就能引导孩子在精神、智识和情感方面的发展,它能对孩子的性格、气质和心智产生持久的影响。如果他一开始就成长在平静、积极的教育环境下,那么对他后期的训练就会容易得多。
我们必须认识到,在这个存在不安、争执和激烈竞争的时代,很难有完美的家庭氛围。但必须提醒父母的是,千万不要把不和谐的责任归咎于大环境、(外)祖父母或者另一半。这只会加剧已然紧张的形势,并且引发更多的冲突。只有注意你自己的行为,并且想方设法地增加自身的贡献,你才能改善局面。经济困难、性格缺陷或者父母不和,拥挤的居所、讨厌的亲戚邻居或者各类疾病,也就是说破坏家庭秩序和氛围的一切因素,都要求我们在教育孩子时更加注重方式、方法。愤懑不平、灰心丧气、心怀怨恨,这些不管看起来有多合情合理,都只会让本就困难的处境雪上加霜,而且相比原来的不利处境,它们可能会对孩子的发展造成更大的伤害。
行使家庭权利,履行家庭义务
社会生活需要特定的行为准则。其中一些准则是针对所有人的,全体社会成员一律适用;另一些是为了确定每个成员各自的权利。也许从来没有哪个家庭会把各种规矩编纂成文,但是,通过默认的约定和习惯,它们的有效性还是稳固地建立起来了。
父母总是认为,他们已经确立了有约束力的规则来调节各类行为,比如要做到干净、整洁、诚实、温和、勤奋。但是,只有当他们自己也遵守这些规则时,孩子才会认为这是所有人都必须履行的义务,并且理所当然地接受。最重要的前提是所有人都必须遵守规则,无一例外。否则,在孩子看来,它们就不是执行一般社会规则的必要形式,而是一种不公平的强制手段。
每个家庭成员都发挥着自己的作用,它意味着不同的权利和职责。儿童和成人一样,对不平等非常敏感,他们总是怀疑有人享有超越旁人的特权。他们对自己的职责不满,并常常借助正义感来为这种不满辩护,而真正驱动他们的不过是竞争心理和对现存整体秩序的反抗。这种反抗表明,孩子还没有认识到并接受这一事实:父亲和母亲、大孩子和小孩子,从逻辑上讲必然具有不同的职能,因而具有不同的责任以及相伴而来的“权利”和特权。没有哪个社会群体的成员始终具有相同的职能和特权。最重要的是这一事实:职能上的差异并不意味着社会不平等。为了让孩子对此印象深刻,家庭其他成员必须认识到这一点。每个家庭成员的特殊职能都可以而且必须得到充分的认可,作为集体中有意义、有价值的一员,他的重要性也必须得到充分的重视。这是他的社会权利——因为他的存在本身以及他的所作所为而得到欣赏、认可和尊重的权利,与别人是谁以及做了什么无关。
每个成员的作用都应该受到尊重,可人们在家庭内部太容易忽视这一基本权利了。养家糊口的人、家里的顶梁柱通常是父亲,他拥有一些天然的特权,他的工作安排必然会影响家庭的日常生活,但这并不意味着其他成员的作用就次要或者毫无价值。妻子或母亲不应该被降到次一等级的地位,她的很多职责也赋予她一定的特权。在训练和管教孩子以及管理孩子的日常生活方面,她发挥着决定性作用。不过,她的职能并不能让她有权像女王或者统治者一样轻视自己的丈夫。任何侵犯他人社会地位的行为都会损害其职能的发挥。每个家庭成员在其职能上获得的认可和尊重越少,他就越难充分发挥自己的职能。这是一个不言自明的事实,所有社会群体的无数经历都可以证实这一点。它对于教育孩子意义深远。
孩子的权利有哪些呢?你必须非常认真地思考这个问题。由于孩子的生命是父母赋予的,生存也要依靠父母,因此你也许会认为他只对你负有责任,而没有他自己的权利。或者,你可能会争论说,你要承担所有的责任,这一切都是你欠孩子的,因为是出于你的意愿,而不是出于孩子的意愿,他才来到这个世界上的。这类态度并不利于孩子最终适应社会。孩子是这个家庭的正式成员,有着明确的权利和义务,从出生的第一天起就如此,甚至在他完全无法自理的时期也是这样。如果他的应有权利被剥夺或者得到的权利过多,他往往就会贪图很多不属于他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