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人的命运要自己主宰(2)
书名:好女孩上天堂“坏”女孩走四方作者名:乌特·艾尔哈特本章字数:2756更新时间:2024-05-31 16:43:34
但是罗洛很执拗,执意要爬上去。后来他真的摔了下去,引得悲观的人们一顿指责,纷纷说自己的话多么正确,但是罗洛感到很开心。他在这件事上得到的回报是:对“好心”的告诫报以不理睬的态度。他虽然没有爬到树顶,但是他胜利了,“我说过我要爬到树顶上去,爬树太好玩了。”
类似于这类告诫的话你肯定听过不少吧:“当心,别掉进水里!”“你的报告准备充分了吗?”“千万别出洋相!”“都到这个年纪了还去学滑雪?”
我们来回想一下童年时期和青少年时期人们对女孩都有什么样的期望,再来体会一下她们的榜样都具有什么样的特点,那么我们就很容易弄清楚女人想要实现什么样的期望值。即便是那些已经意识到童年的教育是有害的女人们,仍然很难保证自己不会受到预感自行实现的影响。
许多女人认为,自己的成功全得益于偶然因素,或者应当感谢其他人的帮助。她们考虑问题时首先想到的是,失败是女人的天性。怀疑论者、批评者、忧心忡忡的女友们在谈论消极期待时,就像是捅了马蜂窝,只会引起更多的消极期待。这些人之所以会有那么多的恐慌,是因为她们本人在潜意识中就是顽固的怀疑论者。这情形就好比破坏性的种子撒在了预感自行实现的肥沃土地上一样。
雷娜特是个建筑师,她一心想承揽一个大型建筑工程的设计项目,但是她的上司在考虑是否要把这个项目交给她时,犹豫再三拿不定主意。他人的犹豫本身使得雷娜特自己也犹豫起来。
后来她虽然得到了这个项目,但是却成天向同事们问这个问那个,其实这些问题的答案她自己都知道。她的上司对此大为恼火,对她的工作方式非常不满意,最后又派了一个同事同她一起负责这个项目。
法内萨是一个14岁的女孩子,她觉得自己和姨妈非常相像。姨妈在数学方面可以讲一点天赋都没有,于是法内萨就以为自己也是这样的。她给自己制订了毫无意义的努力目标,不是积极有效地去学习,而是去做她自以为非做不可的事情,这样做的结果证明了自己不会算算术。她家里没有人注意到,如果法内萨在数学上放松一点,她反倒可以拿好分数回家,并且成绩在平均水平以上。她的成绩曲线是:6,3,5,3,5,2。在这件事上,全家人都参与编制了预感自行实现的这张网,但是他们自己却没有意识到。
各种预感自行实现如果相互交织纠缠在一起,很有可能破坏家庭的幸福生活。舒尔茨·封·图恩对夫妻吵架有过这样的描写:丈夫慢慢地变成了一个内向沉默的人,妻子对此开始发牢骚。由于妻子怨来怨去,丈夫变得更加内向沉默。过了一段时间,丈夫开始在妻子还没有发脾气的时候就已经沉默不语,希望这样可以躲过妻子的抱怨。由于估计到丈夫会退却,所以妻子又把她发牢骚的时间提前了。于是双方的期待值又撞在一起。
即使我们希望采取一切措施来避免消极期待值的影响,我们仍然有可能煽起本应熄灭的火焰。
彼德·路德维希分析过一个女教师的例子:这个女教师发现,有一个英语单词,学生每次发音都会有问题。为了避免学生念错,她就告诉学生,这个单词不应当这么念。结果怎么样呢?学生记住了错误的发音,总是有几个学生一而再再而三地把这个单词念错。
消极的期待会引起恶性循环,反过来,如果乐观主义者抱有积极的期待,那么即便是错误的行动,到最后也有可能获得积极的结果,这就是良性循环。我们可以举个例子:一个教师知道孩子的父母接受过良好的大学教育,因此对孩子怀有积极的期待。孩子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肯定,觉得自己受到了老师的认可,因此自信心大大增强,积极性得到了调动,学习变得主动,在课堂上积极参与老师提问,注意力集中,成绩很快便比没有老师的鼓励前提高了很多。
人的自我期待值也是同样的道理,因此,就有人把自己看成是聪明的、幸运的,有些人则把自己看成是失败的、懦弱的或者不起眼的。鸽子一般会往有群鸽的地方飞,人的期待机制也是这样,人有什么样的期待,就会引来什么样的结果,或是成功,或是不成功。
女人如果在小女孩的时候得到的教育就是比别人低人一等,那么她就会在自己的内心形成一种自我价值观,这种价值观同小时候被灌输的期待值多半是一致的。
自我价值观之所以在人的观念中属于一种相对稳定的因素,是因为人对往事总是有选择性地回忆。人很容易记住能证实自己观念的东西,这个时候他会以为,这就是真实。人所期待的东西也很容易被人的意识捕捉到。反过来,和自己的期待值相悖的东西则不容易记住,而且忘得也快。
弗里茨总是怨言不断,每天早上一进办公室,他就会唠唠叨叨,埋怨不停,如果有一天他心情很好,别人可能根本就记不住这一天。
人们看见的是习惯看见的东西,记录下来的是期待的东西。如果人们不得不去看和自己的期待格格不入的东西,这就是我们所说的例外规则。
后天依赖性
预感自行实现不是凭空产生的。乐观主义者也好,悲观主义者也好,他们都是以一定的方式观察、分析自己的周围环境,并对之作出预测的。
一个人的生活经历决定了他是否认为事情是可以改变的。如果一个人认为,人对事情的发展结果是无能为力的,那么她或者他就属于听天由命型:“生活是怎么样的,你就该怎么样去生活。”人生就好比自然灾害,是驾驭不住的。她或者他所“学到”的,就是听之任之。
我们每一个人都想知道,明天、明年、甚至下一个十年会给我们带来什么,有些人会用扑克牌算命,有些人可能会用其他方式占卜未来。总之,人如果知道了自己面临的将是一个什么样的未来,心里也就有了底,就会感到踏实,但是这种踏实感具有很强的欺骗性。
如果一个人以为能够预见未来,而所期待的未来又没有出现,他就会觉得受到了命运的愚弄。这里有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哪怕是消极的期待没有实现,人照样会产生不祥的感觉。因为预测没有实现,或者说错误的预测本身会使人觉得没有把握。这种把握的丧失会导致人认为,人对事情的发展是没有控制能力的,许多女人因此便安心于糟糕的生活条件,她们决定对生活不再抱任何期望。
令人惊讶的是,这些女人在这种条件下生活感觉非常踏实,她们觉得自己能应付这种条件和环境,她们从小就学会了应当如何去适应困难的生活条件。给自己的生活带来光明,让自己拥有权力和影响力,让自己的生活充满哪怕是一点点的快乐,对她们来讲都意味着冒险、失败和丢面子。
只要是置身于一个陌生的环境中,女人们都会觉得仿佛世界末日来临了。对她们来讲,可靠的就是对别人的依赖,因为在这种情况下,她们知道她们面临的是什么,什么样的未来在朝她们走来。她们觉得自己有能力应付这种不幸的局面,在这种环境下,她们为自己营造了生存下去的空间,但是以这种方式来运用自己的所谓生存机制,那就大错特错了。
“忍”和“认”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当然,摆出一副和命运决斗的姿态也不是正确的做法。这两种做法的指导思想是:我估计自己可能驾驭不了困难的局面,每一种转变,不论是坏的,还是好的,都含有一定程度不可知的风险在里面,因此,转变是危险的。
固定的思维模式是可以被发现的,在记忆中搜寻就是一种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