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帝的“宽严兼济”
书名:大一统王朝的确立:秦汉作者名:李学勤本章字数:4401更新时间:2024-12-27 18:39:58
刘恒虽然当上了皇帝,但他知道自己的帝位并不牢固,因为他至少面临着三方面的威胁:一是关东诸侯王。与惠帝不同,文帝是以诸侯王的身份继承帝位的,当年那些与自己平起平坐的诸侯王是否愿意听命于自己,还是未知数。二是朝中功臣。旧臣们同功一体,历经三朝,是朝廷上最具影响力的政治力量,吕氏集团被功臣们数日内剿灭就是明证。三是匈奴。匈奴盘踞塞北,一直对中原虎视眈眈,汉朝刚经历了一场政治风暴,匈奴难免会有趁火打劫的想法。
为了缓解威胁,文帝即位伊始,便向各方示好。首先,文帝对平定诸吕的功臣进行封赏。其次,文帝又对诸侯王施惠,下令归还他们被吕氏侵夺的诸侯土地,还封齐王、淮南王的舅舅为列侯。最后,文帝分别遣使匈奴、南越,修复双方关系,落实和亲事宜。
待朝中局势平稳,文帝开始着手解除这三项威胁。先来看看文帝如何对付功臣集团。文帝前元二年,刘恒突然下了一道诏书,大意是说,古代的诸侯都守土治民,今天的列侯也是诸侯,但是大多居住在长安,这与古训不合,所以要求列侯都回到封国。第二年,文帝重申了这一政策,还要求丞相周勃带头。长安的功臣集团很快被拆散。功臣们从中央被遣散到地方,再也无法在朝中发挥影响力,反而受到地方官员的监控,实际沦为任皇帝宰割的羔羊。
周勃回到封国仅仅一年多,就被人检举谋反,文帝立刻下令逮捕周勃,让廷尉调查。周勃被关入监狱,日日受到狱吏的虐待,不堪忍受,命家人送重金贿赂狱吏。狱吏收了钱,暗示周勃可以找薄太后求情。周勃又安排家人送钱给薄昭,薄昭把周勃被关在监狱的事告诉了薄太后。薄太后大怒,召来文帝,痛斥他,称周勃是挽救汉家天下的功臣,怎么会有反心?文帝碍于太后的情面,宣布赦免周勃。周勃出狱的时候,感慨道:“我曾统领数十万大军,今天才知道狱吏的厉害。”周勃虽然逃过一劫,但受此惊吓,回到封国后谨小慎微,仅仅过了八年就去世了。功勋卓著的周勃都受到如此迫害,这令其他功臣非常恐惧,噤若寒蝉。功臣集团的威胁被成功解除。
接下来再看看文帝如何对待关东诸侯王。在关东各诸侯王中,对刘恒帝位威胁最大的是淮南王刘长和齐王刘襄,他们都曾是功臣考虑过的皇帝候选人。文帝前元元年,刘襄病逝,这让文帝松了一口气。文帝随即下令拆分齐国为三国,除了让刘襄的儿子刘则继续做齐王,另封刘章做城阳王,封刘兴居做济北王。齐国本来是关东第一大藩国,被文帝拆分后实力大大削弱。济北王刘兴居在平定诸吕时立过大功,据说刘兴居与功臣集团曾有“封梁王”的密约。文帝即位后,没有承认密约,而是封刘兴居做济北王。刘兴居之前得到的许诺没有兑现,而自己父王所封的齐国又被拆成三个国家,心里十分不满。文帝前元三年,刘恒巡幸代国,刘兴居认为长安空虚,举兵反叛。没想到文帝反应十分迅速,命将军柴武率十万大军平叛,很快取得胜利,刘兴居自杀。文帝前元十四年,齐王刘则去世。刘则没有儿子,文帝于是把济北国故地、齐国故地拆分成齐、济北、济南、菑川、胶东、胶西六国,连同此前分封的城阳国,齐国被拆分成七个国家,实力衰微,更加无法与汉廷抗衡了。
淮南王刘长的下场也很凄惨。文帝即位时,刘长刚刚成年。刘长是刘邦外出作战时,与赵国女子一夜情的“结晶”。刘长的母亲怀孕后,前往长安寻找皇帝。吕后出于内心的嫉妒,命大臣审食其隐瞒此事。刘长的母亲非常气愤,生下刘长后就自杀了。刘邦得知此事,让吕后收养刘长。因为刘长是吕后带大的,所以在吕后执政时没有受到迫害,反而被允许去封国就封。刘长成年后,舅舅赵兼告诉了他身世,刘长非常怨恨审食其。文帝前元二年,刘长去长安朝见文帝,刺死审食其,随后面见文帝负荆请罪。文帝刚刚即位,不好对亲弟弟下手,这件事不了了之。
刘长从小娇生惯养,再加上文帝的纵容,非常跋扈,在淮南国内说一不二。文帝派置的丞相多次规劝,刘长不但不听,还赶走了丞相,自己任命新丞相。刘长此举公然破坏了高帝立下的规矩,但是文帝仍然不怪罪,还特批刘长可以自行任免丞相。文帝的这些举动使刘长更为放纵,后来连汉法也不放在眼里,公然招纳汉地的逃犯和流民,效仿天子的仪仗,还自己制定法令。
文帝前元六年,长安男子启章和棘蒲侯太子柴奇欲勾结匈奴入攻长安,阴谋败露。启章潜逃至淮南国。文帝派人去淮南国搜捕启章,还命令淮南王到长安来交代此事。刘长最初没重视这件事,以为解释清楚就可以了,没想到一到长安,就被拘禁起来。随后大臣呈上了一份早已拟好的奏章,列举了刘长的种种罪行,还请求皇帝处死刘长。文帝最后虽未处死刘长,但废除了他的王位,把他流放到巴蜀。刘长没想到文帝会下此重手,心里非常气愤,开始绝食,还没被押到巴蜀,就饿死在路上。文帝闻讯,痛哭流涕,下令处死沿途负责接待的官员,过了几年又分封刘长的三个儿子为诸侯王。不过这些都是故作姿态而已,刘长死了,文帝的目的也就达到了。
最后再来看看文帝对待匈奴的态度。文帝即位之初,马上派使者去见匈奴,与匈奴再度和亲。匈奴心里很清楚,文帝刚刚即位,国内局势还不稳定,这正是向汉朝施加压力,捞取更多利益的好时机。文帝前元三年,冒顿单于率部大举入侵,攻破北地郡、上郡,新单于又率部大举入侵,攻破北地郡,掠夺百姓牲畜,前锋一直打到京畿,还放火焚烧了皇帝的行宫。文帝将此视为奇耻大辱,要御驾亲征,被大臣阻止。文帝只能与匈奴复言和亲,用更多的贡献换取匈奴的退兵。
与对付功臣和诸侯王不同,文帝一生没能解决匈奴问题。对待匈奴,文帝只能采取一边和亲、一边防御的策略。文帝非常喜欢读战国时代赵将廉颇、李牧的故事,时常感叹“我要是有廉颇、李牧,匈奴何足担忧”。未能平定匈奴无疑是文帝平生最大的遗憾。
文帝对威胁自己帝位的势力可谓毫不留情,只要时机成熟,就会采取强硬手段果断解决。不过文帝心里很清楚,要想稳固帝位,仅仅依靠严厉的手段是不行的,同时也要辅之以宽仁的施政。刘恒成为皇帝后,为了博得天下百姓的拥护,不断施惠于民。在即帝位的第一年里,刘恒就先后三次下令赐民爵、米、肉、酒和布匹,其中赐民爵的意义尤为重要。汉初对爵位十分看重,每一级爵位都有与之相匹配的政治、经济待遇。赐民爵就意味着普遍提高百姓的社会待遇。惠帝、吕后在位时期,都只实行过一次赐民爵,而文帝在位时,每逢重要庆典都会赐民爵。另外,文帝在位时期还多次下令减免赋税和徭役。文帝还提倡社会尊敬老人,并给予高龄老人种种优惠待遇,还以身作则,对薄太后极尽孝道。从文帝开始,汉朝确立了“以孝治天下”的理念。此后汉代每一位帝王去世后,都要在谥号前加一个“孝”字,如孝文帝、孝景帝、孝武帝等,以标榜每一位皇帝都是实践孝道的楷模。
此外,文帝还对刑法进行修订,减轻了量刑标准,这样百姓如触犯法律,不致遭受过于严重的刑罚。其中最具深远意义的是废除肉刑。汉朝初年的法律基本继承秦代,肉刑也被继承下来。肉刑是以残害身体的方式对违法者进行惩罚,如砍掉手脚、膝盖,挖掉鼻子,破坏生殖器等。关于文帝废除肉刑,还有一个故事。据说齐国有一个叫淳于公的官员触犯了法律,被判肉刑。他的女儿缇萦亲自去长安,上书文帝,说身体伤残便不能恢复,自己愿意做官奴,换取父亲不受肉刑。缇萦赴京救父的做法正好符合文帝提倡的“以孝治天下”的理念,文帝大为感动,不仅赦免了淳于公,还下令废除肉刑。文帝宣布废除肉刑的同时,还对刑法做了一项重要改革。秦代至汉初执行的是无期刑罚,百姓一旦犯法,终身服刑,而文帝宣布以后根据违法轻重制定刑期,只要服刑期满就恢复为庶民,这在古代法制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文帝在位时期,躬行节俭,做出表率。例如文帝下令把皇家多余的马匹交给各地驿站,这样政府就可以节省下购买驿马的费用;他还遣散了养在宫中的先帝美人,让她们可以出嫁民间;文帝还赦免大量官奴婢,裁撤宫廷郎官。这些举措使得政府开支大大缩减。另外,文帝在位时期尽量不大兴土木,有官员建议增建宫殿,文帝称自己住在先帝的宫殿尚诚惶诚恐,不必新建宫殿。高帝、惠帝曾修建了宏伟的陵园,陪葬大量财宝,从关东迁徙富户豪强守陵。文帝下令在山体中开挖自己的陵墓,这样就不用征发劳工另起封土,同时还要求陪葬品以陶器为主,不陪葬金银财宝,也不再从关东迁民。为了倡导政府官员勤俭,文帝以身作则,朝服从不以华丽的锦帛制作,摆设酒席也尽量避免铺张浪费。在文帝的倡导下,社会风气为之一变。
文帝的施政无疑是成功的,其“宽严相济”的施政风格,成功解除了威胁帝位的政治势力,还获得了全国官员和百姓的拥戴。到了文帝前元十二年,刘恒已经坐稳帝位,朝中大臣们都听命于皇帝,关东的诸侯们与汉廷的关系也十分融洽。刘恒认为天下太平,下令解除关禁,关中、关东百姓可以任意往来,也放弃了在诸侯王国境内安插侯国和迁徙富户豪强的政策,后人赞扬文帝“不孽诸侯”,可见文帝放弃了高帝以来打压诸侯的政策。
文帝的施政行事能够收到显著的效果,离不开一位政治精英的辅佐,那就是贾谊。贾谊是洛阳人,十八岁便以博学多才而闻名。河南郡太守吴公听说贾谊的名声,把他征召到府中做幕僚。吴公在贾谊的辅佐下,把河南郡治理得井井有条。文帝听说吴公政绩显著,升调吴公为廷尉,向他请教施政的经验。吴公把贾谊推荐给文帝,文帝召见了贾谊,感慨他是难得的人才,把他留在身边做博士。文帝每次上朝问政,贾谊都把问题分析得井井有条,文帝大为赏识,不到一年时间就提拔贾谊为太中大夫。文帝初年对律令的修订和令列侯就国的政策都出自贾谊之手。当时贾谊认为对皇帝威胁最大的是关东诸侯王,所以上呈一系列旨在强化中央实力、削弱诸侯王国的建议。这引起了诸侯王的不满,诸侯王联合朝中妒忌贾谊的大臣,一起攻击贾谊。文帝不想将与旧臣、诸侯王的关系搞得过于紧张,只好贬贾谊去做长沙王的老师。贾谊虽然离开了长安,但他的建言对文帝影响很深,后来文帝推行的“以亲制疏”“众建诸侯”等削弱诸侯王的政策,其实都出自贾谊的疏奏。
汉代的长沙国地处江南,气候潮湿,被认为是不适于人居的地方。贾谊在渡汨罗江的时候,想到战国末年被楚怀王流放到江南的屈原,觉得自己的境遇与屈原是多么相似,于是写作《吊屈原赋》,借凭吊屈原抒发对自己遭遇的感叹。在长沙府邸的时候,曾有一只鵩鸟飞到屋中,在当地人心目中鵩鸟是招人魂魄的,贾谊认为自己恐怕活不长了,于是又作《鵩鸟赋》哀叹人生。《吊屈原赋》和《鵩鸟赋》被公认为是汉赋中的优秀作品,对于汉赋这一文学体裁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贾谊在长沙国待了不到一年,又被文帝召回长安。贾谊认为将受重用,非常兴奋。到了长安,文帝迫不及待地召见贾谊,两人聊得非常开心,从鬼神聊到政治,不知不觉聊到深夜。最后文帝感叹:“我好久不见贾生,原以为我的学识超过了他,现在才知道还是远远不及。”令贾谊失望的是,文帝并没有重用他的打算,而是派他去做梁王的老师。后来梁王出游坠马身亡,贾谊非常自责,终日痛哭,不到一年就去世了,时年三十三岁。贾谊的个人境遇是凄惨的,但文帝却在他的辅佐下取得了巨大的政治成绩,对贾谊来说这究竟是幸,还是不幸,恐怕没有人能说得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