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迹小说
首页
书库
排行榜
作家福利
登 录作家专区

二十七、引进油橄榄,种下“摇钱树”

二十七、引进油橄榄,种下“摇钱树”

书名:悬崖村作者名:阿克鸠射本章字数:2291更新时间:2024-05-27 17:37:20

谁有先见之明,告诉村民,种什么经济作物好?

几年前,大凉山大种核桃,各县都在行动,没料到2018年核桃滥市,价贱伤农!

接着又大种花椒,然而近年来随着花椒产量猛增,市场已显颓势。毕竟,花椒是随“攻性菜肴”——川菜走向世界的。市场吸收不可能那么快,花椒的升值空间也有限。

乡、村两级干部在做了大量的调研之后,把视线聚焦到了油橄榄上。油橄榄是一种重要的经济林木,盛产于地中海地区。从油橄榄中提取的橄榄油,被誉为“液体黄金”“植物油皇后”。

随着中国人生活水平的提高,在普遍使用菜籽油、花生油、玉米油等食用油之后,橄榄油已逐渐进入寻常百姓家。只说其营养价值一项,其他食用油都望尘莫及。

橄榄油作为“潜力股”,其价值越来越明显。而且凉山发展油橄榄产业已有五十多年的历史。安宁河流域还是全国油橄榄最佳适生区之一。由于生长环境适宜,只要栽培管理得当,油橄榄树必然是年年有收益的“摇钱树”。如果能种好“摇钱树”,让村民年年有稳定收入,这才是脱贫攻坚的上上之策。

2017年3月,阿吾木牛带队到西昌,诚邀凉山州最大的油橄榄企业中泽公司到支尔莫乡实地调研,约见杨泽身董事长。

秘书很客气地问明了来意后,婉言说道:“对不起,杨董今天很忙,无法安排跟你们见面。”

阿吾木牛的“牛”劲上来了:“我们等他!就在这里等他!”

秘书说:“他不在公司,你们等他也没有用。”

过了两天,阿吾木牛又来了。秘书仍说:“对不起,杨董今天很忙,无法安排跟你们见面。”

阿吾木牛仍表示:“我们就在西昌等他,等几天都没得关系。”

秘书说:“你们不用等了,杨董这个星期都在外地出差。”

后来才知道,中泽公司对支尔莫乡发展油橄榄产业并不看好,不愿意“接招”。可是,阿吾木牛下定决心非要等到杨董事长不可。只要杨董亲口对他说“你那个地方不适合种油橄榄”,他就死了这条心。

第三次约见杨董事长,仍未见上面。听说杨董在西昌南红玛瑙城有个商务活动,阿吾木牛和阿子阿牛飞快赶去,终于“堵住了”杨泽身。

两位彝族兄弟匆匆赶来,满头大汗,一脸憨厚。这让杨泽身一下子愣住了:他们不是为了自己,而是为了乡村脱贫致富,为了让父老乡亲过上好日子啊!阿吾木牛和阿子阿牛的认真、执着,深深打动了杨泽身。

3月21日,杨泽身来到支尔莫乡,考察了这里的气候、土壤、水源等自然条件。

支尔莫乡大部分地区的海拔在1300米到2000米,海拔气候条件满足,光照充足,土壤条件、水源条件均适宜种植油橄榄。更为重要的是,当地村民对种植油橄榄怀着极大的热情。

杨泽身深知油橄榄产业的发展前景,当即同意在支尔莫乡发展油橄榄产业。

为了让乡村干部和村民吃下“定心丸”, 3月25日,阿吾木牛带队,组织乡村干部及村民代表二十余人到西昌市月华乡、洛古波乡参观,考察中泽公司的油橄榄种植基地、油橄榄加工车间、油橄榄销售公司等,让乡村干部和村民了解油橄榄产业的整个产业链,增加产业认可度,增强发展油橄榄产业的信心。

看到基地内油橄榄树绿树成荫、花开成簇,油橄榄产业正逐渐形成一条种植、加工、销售的产业链,大家激动不已。

阿吾木牛说:“油橄榄是一个兼备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好产业,我们一定会把油橄榄产业发展起来。绿山水,富百姓!”

支尔莫乡在大规模种植油橄榄之前,决定先在“悬崖村”和说注村试种。然而,就是这一试种,试出了“悬崖村”发展油橄榄产业的真心和决心。

当时,两个村的干部都跟着阿吾木牛到西昌去参观学习了,并带回了一批试种的树苗,树苗带着一大坨培养土,沉甸甸的。

“悬崖村”的村支书某色吉日试了试重量,每棵至少30斤。要从山脚下的牛觉社背到山上的勒尔社,村民们得费一番力气。然而,“悬崖村”的村民没有嫌重,一背就是两棵,很晚才将树苗全部运到了山上。

说注村的村民觉得“悬崖村”的村民太笨了,他们想了个省力的“聪明”办法——把树苗根部的培养土全部敲掉,只留下树苗。加上说注村有小道可以行走骡马,结果,下午6点前,所有的树苗就被运到了目的地。

正是下笨功夫背上去的培养土,让“悬崖村”栽下的树苗在当年7月底8月初便全部挂果了。而说注村栽下的树苗,因为树根不带培养土,一直蔫蔫的,好像缓不过劲来,直到第二年才挂果。

当然,这些树苗能顺利挂果,离不开中泽公司技术人员的悉心指导。从土地整改、底肥施放、种植中的细节到栽后的扶苗、灌溉、管理等关键技术,技术人员对村民进行了手把手的教学。村民们发挥“笨鸟”精神,认真学习。

挂果后的36亩油橄榄,让“悬崖村”村民第一次有了林业收入。

2017年9月,在支尔莫乡党委的统筹下,阿土勒尔村党支部和中泽公司联合组建了昭觉中泽支尔莫油橄榄产业发展有限公司。紧接着,公司完成了“悬崖村”32户村民87.64亩土地的流转工作,向村民发放2018年土地流转金52584元。

村支书某色吉日算了一笔账:“一棵油橄榄挂果后年产果50斤,按每斤4元的价格销售,就有200元的收入。按照每亩平均栽种30棵计算,36亩油橄榄就有1000多棵。好好管理的话,油橄榄将成为村里的支柱产业。”

乡党委书记阿吾木牛也算了一笔账:“如果将油橄榄的种植面积扩大,按200亩的种植量来计算,全年可实现鲜果收入120万元。同时,村民每年可获得土地流转金12万元;通过到基地务工,每人每天可获工资100元。”

这些账算下来,“悬崖村”村民的心更踏实了,大家更有盼头,干劲也更足了。

彝族有一条古老的谚语:“父母留下的金山银山,都不是钱;唯有自己辛苦挣来的,才用之不尽。”在贫困的昭觉,遥远的“悬崖村”那看起来不起眼的荒山野地,竟然是生产“液体黄金”“植物油皇后”的宝地,只要踏踏实实加油干,油橄榄肯定是“悬崖村”风雨不倒的“摇钱树”。

在“悬崖村”,丰收的油橄榄也印证了另一条彝族古老的谚语:“黄金,就埋在那贫瘠的土地里;光明,就深藏在那弯弯曲曲的山路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