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一、献给未来的礼花
书名:悬崖村作者名:阿克鸠射本章字数:2208更新时间:2024-05-27 17:37:18
在钢梯修建的过程中,村支书某色吉日常常顶着炎炎烈日在施工现场指挥调度,他也是每天来得最早、走得最晚的人。他最牵挂的就是施工的安全和质量,乡党委强制他休息,可他却从没有离开过施工现场一天,也从没有拿过一分钱的报酬。
背钢材和修建钢梯的队伍都在牛觉社开伙,午饭后找个阴凉的地方,往岩石上一躺,躲过烈日当空那一个时间段。
一天午后,阿吾木牛发现修建队伍在悄悄减员,钢材堆在那里没人去背。
有人说,实在太累了!
一些人反映,伙食太难吃了,宁可泡方便面!
还有没说出口的潜台词:劳务报酬实在太低,与同样的劳力付出相比,实在是像义务劳动。
确实,前一段时间,冲锋得很猛,二十多天后,耗能太多,疲惫状态就显现出来了。再看做饭的是村上的赤脚医生海来几几。他掌勺,就只会做一个菜——鸡蛋煮菜,以致就餐的人一看到鸡蛋就咽不下饭。
海来几几干活认真,但做饭的手艺实在不敢恭维。“悬崖村”天梯建设业主委员会领导小组立即做出调整,换了师傅,伙食大大改善了,上工的人一下子就多起来了。
钢梯,是顺着山势,一层一层、一段一段地往上修的。头两个月,几乎全是硬骨头,阿吾木牛把村上的党员和共青团员集合起来,做了一番宣传鼓劲:党员干部,在危险路段,在钢材搬运遇上劳力荒时,一定要冲锋在前!
为了最大限度地解决劳力荒,阿吾木牛走家串户做动员。他言语不多,却句句暖心。乡亲们把这位年轻的乡党委书记看清楚了。你看,人家城里长大的娃,为了让我们村的藤梯换成钢梯,这样吃苦,硬是晒掉了几层皮,穿烂了几双鞋,他为的是谁?
再看看某色吉日,山上山下,磕磕碰碰,多少伤痕?病了,他不躺下;累了,他不休息。他为什么这样做?
说起感动,教大伙做架子工的两位龙师傅,看到大家热火朝天地干活,也深受感动。特别是他们亲眼见到莫色拉洛把170斤重的电焊机背上了山顶,真是佩服极了!
经过短期的调整,修建钢梯的村民们又鼓起了干劲,拿下了最难的几个施工点。
共青团员、“悬崖村”青年突击队队长莫色拉博是钢梯施工队的一员。他是土生土长的“悬崖村”人,从小就喜欢攀岩,身体素质很好,是村里数得着的“运动健将”。在修建钢梯的时候,有个地方比较陡峭,很危险,没法站人,不好打孔。莫色拉博就主动请缨,冒着生命危险,爬到悬崖顶上用绳子把自己吊下去,然后左手抓着绳子,右手拿着打孔机慢慢地打孔,最后安全顺利地完成了打孔任务。
后来,村民们在这里用钢管围住一块挑空探出的巨石,搭建了一个可以眺望峡谷的观景台,就用了莫色拉博的名字,取名为“拉博站”。“拉博站”这三个字被歪歪斜斜地刻在了裸露的岩壁上,看起来很像纪录片里时代久远的“岩画”,但村民们知道,那是24岁的莫色拉博用绳子吊住自己,在悬崖上刻出来的。
2016年11月,“悬崖村”12段老藤梯——最危险路段的钢梯全覆盖工程顺利完工。由1500多根钢管、6000多个扣件修建起来的钢梯屹立在“悬崖村”村民的面前,顺着2556级台阶,村民们很轻松地就能回到自己的家。
新修的钢梯是重新开的路,和原来的藤梯相比,钢梯直上直下,不仅好走、安全,还节约了时间。喷了防锈油漆后,寿命可达10至20年。修建的时候,先是在山体上打孔,然后将3厘米粗的钢筋扎进去后浇筑混凝土,再将钢管焊接做成台阶,一层一层往上修建。钢梯的台阶由两根钢管组成,间距10厘米,用扣件固定好,方便踏脚。
莫色子古说,以前,攀爬藤梯上山,村民需要一个半小时左右,而不熟悉情况的外地人至少需要三个小时。现在钢梯修好后,村民上山可节约半个小时,下山就更快了。
11月18日,是勒尔小学放假的日子,再过两天,彝区人民将迎来一年一度的彝历新年——诺苏库施。
上午8点,勒尔小学校长吉克伍达和老师们在操场上组织学生集合。学生们拎着早已收拾好的书包蜂拥至操场,其中包括20名住在山上的孩子。
早在前一天,学校就通知住在山上的孩子的家长第二天上午9点来接孩子。村民陈古吉与另外两名家长8点就来到山下。
这次放假,住在山上的孩子将首次攀爬完工后的钢梯。
回家之路,最开始是一段没有扶梯的山路,陈木黑走在前面,将双手放在背后扶着背包,同伴们也不多说话,大家都低着头小心翼翼地往上走,到了有平台的地方后再集中休息、喝水。
半个小时后,孩子们到达第一段钢梯处。陈木黑慢慢下蹲前倾,先用手抓住梯子,再手脚配合往上爬,姐姐陈心明细心地在一侧照顾弟弟。
陈心明13岁了,这次放假回家,她看到了完工后的钢梯,觉得“路”变漂亮了,也好走了。
13岁的莫色拉作说,以前山上常会掉石头下来,让回家的路变得不安全。现在的钢梯像楼梯,有手抓的地方,心里觉得踏实,起码不会再担心掉石头,也不担心踩在小石子上滑倒了。
村民石旮背着4岁的儿子,从山下接回7岁的儿子石布。第一次走钢梯,石旮怕孩子不适应,还是用绳子牵着。
上午11点,孩子们爬完最后一段钢梯,到达村子。
整个爬山过程,孩子们话都不多,但问起感受,他们都不约而同地说道,比以前“安全了”,“速度快了”。
令阿吾木牛兴奋的是,在修建钢梯的过程中,村民的思想观念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大家认识到了自身的力量,同时也冒出了人才。
比如,当年修苏巴姑水电站时,水电站修建方从特土社招聘村民吉克打史跟电焊师傅学焊接。水电站竣工后,吉克打史回乡“潜伏”家中。经帕查有格推荐,他被委以重任,还带了几个徒弟出来,并担任了整个钢梯的焊接任务。
当太阳落山时,吉克打史的焊工组开始工作了,一朵朵绚丽的焊花在大山深处盛开,直到太阳滑向谷底,而那满天的红霞仿佛是被“悬崖村”的焊花点燃的。
这是“悬崖村”献给未来的一束束礼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