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迹小说
首页
书库
排行榜
作家福利
登 录作家专区

关于156项工程研究综述(6)

关于156项工程研究综述(6)

书名:奠基:苏联援华156项工程始末作者名:陈夕本章字数:1707更新时间:2024-05-27 17:25:50

六、其他

学者们还探讨了156项工程项目的资本来源。董志凯指出,“一五”计划的资金直接来源主要是工业与商业,其中又以工业特别是重工业为主,这与三年恢复时期不同。从经济成分上看也不同。三年恢复时期以个体和私营经济为主,而到了“一五”时期,主要是以国营经济为主。并指出了这种资金筹集方式存在的一些问题:第一,不是将优先发展重工业看作从当时中国国情出发的工业化方针与产业政策,而是将其等同于社会主义制度,从而引发了20世纪六七十年代所有制结构和产业结构比例的偏差;第二,单一的公有制以及对高速的要求使得财源逐渐枯竭,这让个体和私营经济的发展受到抑制;第三,在集中财力的同时部分牺牲了国营企业,特别是国营工业企业的长期效益。

唐艳艳则在分析政府主导资本形成的体制背景基础上,以156项工程建设为分析对象,从境外资本流入、农业剩余、国营企业贡献和社会资源转移四个方面分析了政府主导资本形成的途径,进而探讨了政府主导资本形成导致的问题。

唐艳艳还从后发优势的理论出发,对156项工程的建设进行了回顾,分析认为技术后发优势的发挥是156项工程取得成绩的关键,进而探讨了156项工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其体制原因,最后得出结论:全面发挥后发优势是落后国家经济迅速发展的根本。

156项工程和三线建设是改革开放前经济建设重要的里程碑,对中国的社会和经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孙顺太从不同的角度对156项工程和三线建设作了比较。这种比较视野为分析156项工程提供了新的思路。

七、学生成果

陈静认为,中苏两党两国关系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复杂、微妙变化过程,对中国社会政治、经济、文化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从经济上看,它一方面促使中国在较短的时间内形成了一批门类较全、工业化急需的现代基础工业,为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奠定了基础;另一方面又使中国形成了苏联式的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阻碍了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156项工程是主要载体。

王维德论述了新中国成立之后,吉林省根据国家发展的布局及需要,大力发展重工业的历史。从1949年新中国成立直到1976年“文化大革命”结束,吉林省重工业既得到了长足发展,又存在一些问题;既取得了许多骄人的成就,也存在一些失误;既有许多经验教训可以借鉴,也留给我们许多启示。

高灿利用国营石家庄第二棉纺织厂档案室、河北省档案馆馆藏史料以及一些当事人的口述史料,从企业史的角度,以国营石家庄第二棉纺织厂为典型,对石家庄棉纺基地的建立过程及其建立对石家庄经济、城市化进程的影响进行了研究。

赵世磊在考虑国内外环境的变化对华北制药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成长影响的基础上,论述了项目的建设过程、投产后的生产运营与管理方面的情况。华药是由苏联和民主德国帮助设计、建设的大型医药联合企业,是新中国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由苏联援建的156项工程之一,是当时中国乃至亚洲最大的制药厂。它的建成投产,彻底改变了中国抗生素严重依赖进口的局面,在中国抗生素产业的发展历程中具有重要地位,并且对所在城市的建设和发展起了重要的带动作用。

王玉芹从地理位置、工业基础、自然资源等方面进行分析,得出了新中国成立初期国家重点投资东北的原因;然后,对当时各类重工业的投资情况进行分类总结,并对各门类的生产情况进行汇总,对当时采取的各项措施进行了总结;在历史回顾的基础上,运用比较研究的方法,得出东北重工业在全国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历史地位,对全国的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最后,对新中国成立初期东北重工业发展所取得的历史经验进行了总结。

杨晓对兰州重工业城市形成和发展过程进行描述和分析。经历了工业的恢复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兰州工业已具雏形,进入初兴阶段。由于“一五”计划的实行,苏联援建的几个大型工厂项目落户兰州,奠定了兰州重工业城市的基础。兰州市能够在中共中央的领导下,短时间内发展成为一个新兴的重工业城市,典型地展现了“政治决定经济”的城市发展模式。中央政策导向在经济发展中的强大作用和社会动员能力是兰州发展成为重工业城市的关键因素。

苏联援建的156项重点项目中,西北地区分布有33项,占全部项目的22。其中在兰州兴建项目8项,兰州被确立为以能源、原材料为中心的八大重工业区之一,工业规模迅速发展扩大,整个城市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