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迹小说
首页
书库
排行榜
作家福利
登 录作家专区

156项工程建设历史概述(7)

156项工程建设历史概述(7)

书名:奠基:苏联援华156项工程始末作者名:陈夕本章字数:2966更新时间:2024-05-27 17:25:28

五年间先后建设的主要骨干项目,在重型矿山设备方面,有新建富拉尔基和太原2个重型和通用机器厂、洛阳矿山机械厂和沈阳风动工具厂;改扩建沈阳和抚顺2个重型机器厂,沈阳和太原2个矿山机械厂,大连工矿车辆厂和起重机厂等。在电站设备方面,重点新建了哈尔滨电机厂、汽轮机厂和锅炉厂,改建了上海电机厂、汽轮机厂和锅炉厂;并相应地在西安围绕高压输变电器材设备新建了一些项目,在哈尔滨建设了电表仪表厂、电炭厂、绝缘材料厂,在沈阳建设了电缆厂、变压器厂、高低压开关厂等,还建设了湘潭电机厂直流电机车间。在交通运输设备方面,集中力量新建了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和北京汽车附件厂,并新建和改扩建了一些机车车辆厂和造船厂。与此相应,新建了洛阳轴承厂,改扩建了哈尔滨轴承厂和瓦房店轴承厂。在机床工业方面,重点新建了武汉重型机床厂、齐齐哈尔第一机床厂和北京第一机床厂,改扩建了沈阳第一和第二机床厂、上海机床厂、无锡机床厂、南京机床厂、济南第一机床厂等。为配合机床工业的发展,新建了哈尔滨量具刃具厂、成都量具刃具厂及郑州砂轮厂等。

农业机械方面,新建了洛阳拖拉机厂、南昌拖拉机厂和鞍山拖拉机厂等。通用机械方面,改建了兰州通用机械厂、杭州通用机械厂等,并新建了兰州石油化工机械厂。仪表工业方面,开始建设西安仪表厂。机械工业的布局也有了较大变化。除了有计划地在沈阳—大连地区原有机械工业基础上形成了以重型机械和机床工业为中心的基地,在上海形成了以三大动力厂和上海机床厂为中心的电站设备和精密机床基地,还同时建设了几个机械工业的新基地:以三大动力厂为中心的电站设备基地,以洛阳拖拉机厂为主的农业机械基地,兰州炼油化工设备基地,以及以西安开关整流器厂、西安电瓷厂、西安绝缘材料厂、西安电子电容器厂为中心的高压输变电设备基地。西安电工基地的各厂在1958年到1960年相继建成投产后,发展成为输变电成套设备的研究和制造中心,被誉为“西安电工城”。

在五年内,为了能尽快提高军队的装备水平和战斗能力,国防工业的建设重点首先是制造常规武器的兵器工业,其实际完成的投资占国防工业总投资的44.1;其次是航空工业和电子工业,分别占国防工业实际投资的27.7和17.3;船舶工业占6.3。核工业和航天工业的建设,“一五”计划末期才开始起步,在此期间完成的投资所占比重很小。兵器工业的建设从一个方面加速了原有企业的改造,确定了39个工厂为改造的对象,其中炮厂及其弹药厂是技术改造的重点。39个兵工厂的改造仅用了3年多时间,到1955年上半年基本完成,做到了投资省、速度快、效果好。

“一五”时期兵器工业的奠基和发展,使我国到20世纪60年代初期,兵器工业已能独立生产半自动步枪、冲锋枪、前膛炮等轻型武器,而且开始具备生产大口径地面火炮、高炮、中型坦克、大口径炮弹等一整套重型武器装备的生产能力;不仅为陆军提供了武器弹药,还为空军、海军提供了部分机载武器和水中武器装备。这填补了中国常规兵器工业生产的空白,从根本上改变了兵器工业支离破碎、只修不造的局面。在地区布局上,在华北、西北形成了新的兵器工业基地,兵器工业的重点也逐步由沿海移至西北地区。“一五”计划期间还集中力量重点建设了航空和电子两个原来基础最薄弱的新兴工业部门。“一五”计划后期还开始了核工业和航天工业这两个新兴尖端国防科技工业部门的创建。核工业建设初期,苏联政府曾给予中国技术援助。航天工业,1956年开始组建火箭和导弹的科研机构,并向苏联提出了给予援助的要求。经过多次谈判,1957年7月,中苏签订了协议,由苏联帮助中国设计4项工程和仿制2个型号的导弹。由于苏联在同意援助中国研制导弹时就有所保留,所以苏方提供的初步设计的任务、规模和工艺都有缺陷,在组织设计、施工、试验过程中,暴露出了不少问题。1959年下半年苏联撕毁协议,撤走专家,停止供应技术资料和设备器材,迫使中国的核工业和航天工业的创建工作只能自力更生进行。“一五”计划期间将国防工业建设放在比较突出的位置,对于迅速奠定我国国防工业的基础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在1959年国庆十周年的盛大阅兵典礼中,受阅军队全部用国产的新式武器装备。从此,中国军队的武器装备走上了立足国内制造的新阶段。

“一五”计划期间,煤炭工业的建设重点是恢复改建和扩建原有矿区,以迅速增加煤炭产量。同时根据已经探明的煤炭资源储量,积极开发了一些新的矿区。在建设部署上,首先以为钢铁工业服务的炼焦煤基地为主。五年内,配合鞍钢、本钢建设的有:鸡西、鹤岗、潞安等矿;配合包钢新建的有:包头、轩岗、石嘴山等矿;为满足太钢和京津唐钢铁厂扩建需要,并支援鞍钢、武钢、上钢,重点扩建了开滦、大同、峰峰、淮南、新汶等矿。与此同时,还重点建设了一批动力、化工用煤和城市居民用煤的基地。五年内,新增煤炭开采能力6637万吨,洗选原煤能力2275万吨。1957年原煤产量达1.31亿吨,比1952年增加了近1倍。电力工业的建设以火电为主,建设的安排采取加强原有基地和建设新基地同时进行的方针。一方面,配合全国工业基地的建设,加强了东北、华北、中南、华东电力工业的建设。1957年发电量达193亿度,为1953年的2.64倍,基本上满足了“一五”计划期间生产和建设的需要。石油工业首先加强了地质勘探工作,先后在新疆准噶尔盆地发现了以克拉玛依为中心的几个油田,在柴达木盆地发现了冷湖油田和几个含油区。人造石油以开发辽宁、吉林油页岩资源,改建、扩建抚顺石油加工厂为重点;天然石油则以开发以玉门油田为中心的西北地区为重点。五年内,新增石油开采能力131.2万吨,石油加工能力114.7万吨。1957年原油产量达146万吨,比1952年44万吨的产量提高2倍以上,对缓解石油严重不足的情况起了一定作用。但是,由于西北几个油田产量不高,而且远离东部工业地区,原油东运困难较多,因此,当时国家急需的石油一半以上仍要依靠进口,主要从苏联进口。

由于国家财力有限,“一五”计划期间用于化学工业的基本建设投资较少,主要集中用于化肥和基本化学工业的建设。先后动工新建了吉林以煤、焦和煤焦油副产品为原料的,由化肥厂、染料厂、电石厂和热电厂组成的化工基地;太原以煤和炼焦副产品为原料,由化工厂、肥料厂、制药厂和热电站组成的化工基地;兰州以粮食酒精为原料逐步过渡到以石油化工副产品为原料,由肥料厂、合成橡胶厂和热电站组成的化工基地;此外,还新建和改建、扩建了一批生产化肥和基本化工原料的项目。轻工业建设的重点是纺织工业、制糖工业和造纸工业,初步形成了北京、石家庄、邯郸、郑州、西安等新兴纺织工业基地。为多方面发掘纺织原料,化纤工业也于“一五”计划期间,随着中国第一个大型化纤厂——保定化学纤维厂的动工建设而起步。毛、麻、丝等纺织工业也进行了适当的建设。在新疆、内蒙古等主要产毛地区新建了毛纺织工业,并加强了天津、上海、北京等老基地的建设,大量生产国内市场适销的大众化呢绒和毛线。同时改扩建了一批缫丝厂和丝织厂。麻纺织工业的建设则以生产麻袋等原材料的黄麻纺织为主,逐步提高麻袋自给率,以适应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为满足大规模建设需要,与水泥工业建设配套安排了设计规模为年产5万吨水泥袋纸的重点建设项目——佳木斯造纸厂。五年内,新增机制纸和纸板的生产能力共25万吨。1957年产量达91万吨,比1952年增长近1.5倍。随着新工业基地的建设,交通运输线也逐渐向内地延伸。除西藏外,各省、市、自治区都已铺设铁路。中国不合理的生产力布局情况得到了初步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