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迹小说
首页
书库
排行榜
作家福利
登 录作家专区

海禁时代

书名:帆船、海盗与世界作者名:杜君立本章字数:1490更新时间:2024-05-27 17:31:41

或许人们难以理解,郑和下西洋竟然是海禁政策的产物。

《明史·食货志》开篇就说:“取财于地,而取法于天,富国之本,在于农桑。”明帝国试图以官方的贡舶贸易来垄断或者杜绝海上贸易。有学者指出,海禁造成的经济损失要大大超过海盗的掠夺。

大明王朝统治者朱棣根本不把贸易放在眼里:“商税者,国家抑逐末之民,岂以为利。今夷人慕义远来,乃侵其利,所得几何,而亏辱大体多矣。”这种反动的贸易封堵,最后演变成为一场帝国悲剧,反官方的走私贸易从蔓延到失控,最后酿成海洋的灾难。

走私的暴利使人们铤而走险,“其去也,以一倍而博百倍之息;其来也,又以一倍而博百倍之息”。走私集团逐渐与暴力集团合流,从而演变为“海寇商人”—“寇与商同是人也,市通则寇转而为商,市禁则商转而为寇。始之禁禁寇,后之禁禁商。”

据明人所撰《汪直传》载,“海寇商人”汪直在中国无立足之地,乃“造巨舟方一百二十步,木为之城,楼、橹四门备具,上可驰马,容二千人,踞萨摩洲之松浦僭称徽王”。

汪直鼎盛时代,称霸东海,领众数千,船舶数百,其海上势力无人望其项背。他甚至表示愿意为明帝国征服日本,“事犹反掌也”。他在给嘉靖皇帝《自明疏》中写道:汪直并非歹人,相反,从事海上贸易,与人同利,为国捍边;政府应开放海禁,民可获利,政府可收税;如皇上仁慈恩宥,赦他之罪,得效犬马微劳驰驱,他将扩大贸易,浙江定海外长涂等港,仍如粤中事例,通关纳税,又使不失贡期。

汪直对日本影响深远,正是他开创了日本和葡萄牙之间的“南蛮贸易”,掀开了日本与西洋交往的第一页。但他却被明朝作为海盗设计杀害,最后落得身首异处。

一处民间纪念汪直的塑像旁有一联曰:“道不行,乘槎浮于海;人之患,束带立于朝。”

万历二年,在明朝军队的镇压下,海盗首领林凤亲率战船62艘、战士2000人、水手2000人和妇女儿童1500多人,装载大量的农具、种子、牲畜离开澎湖,逃往吕宋。

换个角度来看,这或许是中国最早的一次武装移民行动。

据西方史籍记载,林凤船队于当年11月29日抵马尼拉湾。仅仅三年前,西班牙人才占据马尼拉,开设总督府。正当林凤军队与西班牙军队打得你死我活时,福建巡抚刘尧诲派遣把总王望高等来到吕宋,联手西班牙人共同夹击林凤。

内外夹击之下,林凤此次移民活动流产,最后不知所终。

林凤与西班牙人的吕宋争夺战,在中国史书上几乎没有记载,大概这对当时明朝来说,有点微不足道。但反过来看,林凤却让远道而来、立足未稳的西班牙人如临大敌,惊恐不已,故此,这段事情被门多萨用相当篇幅详细记载在他的《中华大帝国史》中。

读历史不能苛责古人,但以今观古,难免让人无限感慨。

当时,英王伊丽莎白的“海狗”们正为大英帝国开疆拓土,大明帝国却奉行“以夷制盗”的统治策略。万历六年,明廷兵部臣僚犹叹:“近日剧贼林道乾、林凤等浦逃岛外,尚漏天诛。”

再高的堤坝也挡不住江河奔向大海,官方严厉的海禁并不能完全阻止民间的贸易和航海活动。

明朝后期,民间自发的海上贸易和移民活动愈演愈烈。从1570年至1642年,平均每年有25艘中国商船到达马尼拉。当时官方记载可见一斑,“近海之民走海如鹜”,“贩儿视浮天巨浪如立高埠,视异域风景如履户外,视酋长戎主如挹尉。海上安澜,以舟为田”。

仅仅十余年,马尼拉的华人移民就从万历初年的150人增加到上万人。

万历二十一年,菲律宾的西班牙当局为了争夺香料贸易,强征250名华人,远征南方摩鹿加,与荷兰人作战。据《明史·吕宋传》记载:“蛮人日酣卧,而令华人操舟,稍怠辄鞭挞,有至死者。”华人不堪虐待,半夜举事,杀死了西班牙总督拉维扎列斯,有郭惟太等32人逃回中国。明廷闻报,将郭惟太等人逮捕后,送回马尼拉。

明廷此举,无疑为后来针对华人的悲剧埋下了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