泛舟之役
书名:帆船、海盗与世界作者名:杜君立本章字数:1469更新时间:2024-05-27 17:31:31
战争作为文明冲突的最高形式,中国战船的历史与地中海战船同样古老。
早在公元前16世纪,商朝就已用舟船来运送军队。牧野之战中,周武王的军队由四十七艘大船在孟津渡过黄河,只是这些临时征集的船并非战船。
在群雄争霸的春秋时期,江河湖海很快成为陆地的延伸,有记载的较大规模的水战已不下于十余次。南方的吴国、越国、楚国和北方面临东海的齐国,都先后开始了战船制造计划。
鲁哀公十年,吴国大夫徐承率师舟自海道伐齐,这或许是中国最古老的水军。
在吴越战争中,水军甚至成为战争的主力。据《越绝书》记载,吴国战船分为“大翼”“小翼”“突冒”“楼船”“桥舡”等;伍子胥以步兵的“车战法”训练水军。吴国还发明了用于跳帮战的水战器具“钩拒”。
与欧洲早期战船类似,春秋和战国时期的所谓战船,主要承担运送士兵和辎重粮草的任务。
张仪游说楚王时,就炫耀秦国的水上航运能力:“秦西有巴蜀,方船积粟,起于汶山。循江而下,至郢三千余里。舫船载卒,一舫载五十人,与三月之粮,下水而浮,一日行三百余里;里数虽多,不费汗马之劳。不至十日而距扦关。”后来,秦果然遣司马错率巴蜀众十万,以大舶船万艘,浮江伐楚,一举成功。
在古代技术环境下,水路运输的优越性是陆路无可比拟的。
在长达三年的长平之战中,秦军依靠渭河和黄河运输,赵军只能依靠崎岖的陆路运输。当时陆路运输成本之高绝非现代人可以想象。即使近代美国在南北战争之前,谷物的运送距离只要超过40公里,陆路运费就超过货价。
长平之战这场旷日持久的运输战的最终结果,是水运的秦国打败了陆运的赵国。
《左传》载,僖公十三年,晋饥,乞粜于秦,秦输之粟,自雍及绛相继,命之曰“泛舟之役”。
在秦始皇征服南岭的战事中,为了解决军粮运送困难,不得不兴师动众,修建了著名的灵渠,以沟通湘江和漓江。这样就将长江水系与珠江水系连接起来。
秦帝国通过水路,将统治第一次扩展到岭南乃至南海。
公元前206—公元25年的西汉时期,中国战船得到了进一步发展,一次战役最多时出动战船2000多艘,水军达20万。
元封二年,好战的汉武帝派楼船将军杨仆率海军5万,从山东渡渤海占领朝鲜半岛。
在汉武帝时代,中国的扩张运动不仅北及大漠,西通西域,同时在太平洋和印度洋也开辟了三条重要的海上航线,最著名的就是海上丝绸之路。
东汉建武中元二年,“东夷倭奴国王遣使奉献”,“光武赐以印绶”。这枚金印后来在日本被发现,上刻阴文“汉倭奴国王”。
应当承认,制铁业的鼎盛对汉帝国造船技术的发展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后汉书》中甚至有“造十层赤楼帛栏船”的记载。
三国时期,曾发生过许多著名的水战,最著名的如赤壁之战。
魏、蜀、吴三国之中,南方的吴国水军最为强盛,拥有5000艘战船,其中大型楼船设楼5层,可运载士兵多达3000名。黄龙二年,孙权派将军卫温、诸葛直将甲士万人出海,探寻海外的夷洲和亶洲。卫温到达夷洲,得夷洲数千人还。
魏晋南北朝拉开了中华文明南迁的历史大幕。南方不仅临近大海,而且江河湖泊密布。
客观的地利之便,使船舶发展出各种各样不同类别,尤其是战船,在体量和性能方面都有大的提升。据说南梁侯景军的战船装有一百六十支长桨,航行起来如飞一般。祖冲之“造千里船,于新亭江试之,日行百余里”。
“王濬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据《晋书》记载:“武帝谋伐吴,诏濬修舟舰。濬乃作大船,连舫,方百二十步,受二千余人。以木为城,起楼橹,开四出门,其上皆得驰马来往。”
以橹桨驱动的楼船为代表,中国战船的性能已逐步赶上和超过了当时的地中海国家,这种优势一直保持到15世纪中期。
与桨帆时代的欧洲战船相比,中国战船应是当时世界上最大、最牢固、适航性最好的船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