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迹小说
首页
书库
排行榜
作家福利
登 录作家专区

并木为筏

书名:帆船、海盗与世界作者名:杜君立本章字数:1465更新时间:2024-05-27 17:31:22

前面说过,在最后一个冰河纪,海平面比今天要低大约120米。今天广阔的浅海海床在那时都还是干旱的陆地。

在今天西印度尼西亚群岛的各个岛屿,在当时仍属于昔日所谓的“巽他古陆”的延伸地带,而澳大利亚、新几内亚岛和塔斯马尼亚岛则构成了被称为“萨胡尔”或“大澳大利亚”的大陆,它们之间则是一片广阔的海域和岛屿。

大约开始于公元前5000年的海平面上升,创造了我们今天所知道的岛屿和群岛的轮廓。

考古发现,在大约50000年前,人们穿过巽他古陆来到萨胡尔大陆。由于制造独木舟所需的一种不可或缺的古老石器工具只有20000年的历史,因此这些航行将不得不借助由捆绑在一起的原木制成的木筏来完成。

按照现存的证据,世界上最早的航行是在7000年前,出现在美索不达米亚,此时和之后的航海家们几乎完全是依靠木杆和船桨来推动自己的木筏前进的。

他们一般是在两个可以互相看见的岛屿之间航行,有些航行会更远一些,以至于岛屿间互相不能看见,但仍然能有一段距离使航海者能同时看见这两个岛屿。

不管人类愿不愿意航海,海洋一直在那里。

亚欧大陆有许多人口稠密的国家,他们拥有强大的造船能力,但这并不是促使其走向海洋的先决条件。阿兹特克帝国、玛雅帝国和印加帝国都有近海的地理优势,但它们却对航海丝毫不感兴趣。

太平洋上的波利尼西亚人数量很少,造船技术也极其原始,但他们在海上的航行范围却远远超过其他任何民族。

这是最值得我们沉思的事情。

从人类航海史来说,“并木以渡”的筏子比独木舟更为原始简单,也更为古老。

与独木舟相比,制作木筏不需要石器或金属等加工工具。当人们使用两根以上的木头在水上漂流时,筏子就出现了。北美卡米亚人的木筏由十多根原木制成,长7米,可搭乘数人。

在中国江河湖泊密布的南方,人们用木头或竹子做成排筏,依靠竹篙改变航向,或顺流而下,或笑傲江湖。按照《尔雅》的说法,木筏为簰,竹筏为筏。

除了原木和竹子,还有用动物皮囊缝制而成的皮筏,即中国古人所说的“以匏济水”。

在美索不达米亚、努比亚、印度、巴比伦和中国等地的河流上,漂着许多这样的皮筏。古代亚述帝国在征服战争中,常常用这种皮筏顺流而下。古代亚美尼亚人也用兽皮制成简易皮筏。

因纽特人不仅用海豹皮做成皮筏,还用动物的肠子织成帆,这种叫作“卡雅克”的皮筏在史前欧洲也非常普遍。

中国古人“缝革为囊”,制成皮筏,历史极其久远,甚至还有用完整的动物皮做成的密封性更好的“浑脱”。《水经注》记载:汉建武二十三年,王遣兵乘革船南下水。所谓的“革船”,即是皮筏,“以牛皮为船以渡”。

现代考古发现表明,现存最早的船就是由芦苇或兽皮制造而成的轻型船只。相比起更加笨重的木制船只,这种船的底部在浅滩遭到碰撞的风险较小,即使遭到碰撞也不易损毁。在船上的货物被卸下来之后,船很容易被拖回上游。

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解释说,要将船逆流划回去不大可能,因为水流的力量太大,这也是制作船身用的是皮革而不是木头的原因。在古代亚美尼亚,用驴子把皮革驮回亚美尼亚后,人们又可以用同样的方法造出船来。

《易经》第五卦中说:“需:有孚,光亨,贞吉。利涉大川。”这里的“孚”借用作“浮”。古代没有塑料和橡胶气球,也不可能有游泳圈。兽皮作为漂浮物,需要提前吹气。在中国北方,古人会用葫芦作为漂浮物来渡河。对于不太会游水的“旱鸭子”来说,带个葫芦显得非常有用。

葫芦成熟风干之后,里面逐渐变成空心。葫芦中间有个细腰,非常方便用绳子系在人身上,这叫作“腰舟”,即系在腰上的船。有了“腰舟”,人在水中就不容易沉,这与现代游泳圈非常类似。

葫芦是中国乡间常见之物。直到近代,生活在黄河边的人还常常用这种“腰舟”渡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