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迹小说
首页
书库
排行榜
作家福利
登 录作家专区

只识弯弓射大雕

只识弯弓射大雕

书名:弓箭、强弩与战争作者名:杜君立本章字数:2643更新时间:2024-05-27 17:35:36

中国从隋唐以后,作为主体的所谓“汉族”就已经不那么纯粹了,文化上也是汉胡杂糅。作为正统的中原文明已经加入了大量外来文化。比如宋明理学,就是以儒家学说为核心,兼容佛教和道教思想的新儒学。而从西域传入的佛教,在中国也逐渐汉化,出世的佛陀变成了在世的禅宗。

以“天可汗”唐太宗为典型,中国的天下主义以中原为中心,把周边各种不同的民族和文化都接纳进来,形成了一个超大并且开放的华夏文明。宋元之变,将这种天下主义进一步落实,形成一个自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更大规模的“天下一统”。

1271年,元世祖忽必烈发布《建国号诏》,取《易经》的“大哉乾元,万物资始”,将新国号命名为“大元”。

蒙古人最大的贡献,就是使云南从此彻底并入了中国版图。在蒙古人到来之前,云南与中国的关系是若即若离的。在秦汉时代,云南的部分地区曾经属于中央政府,唐代丧失了大理地区,却还保留着一部分疆土。到了宋代,云南大理虽受册封,但相对独立。

是蒙古人的征服行动,让云南永久性地与中国合一了。蒙古人没有征服的越南、泰国、缅甸,则再也没有属于过中国的版图。

在12世纪末的时候,亚洲的地图是这样分布的:

中国大体上被一分为二,南部是以杭州为都,由汉人建立的南宋;北部是以北京为都,由通古斯族女真人建立的金朝。在中国西北部,即今天鄂尔多斯和甘肃,是唐兀惕人建立的西夏国。回纥突厥人居住在塔里木河西北,即从吐鲁番到库车的广袤土地上,他们是具有佛教和聂斯托利教文化的突厥人。统治楚河一带的是喀喇契丹国,它占据着伊塞克湖地区和喀什噶尔,喀喇契丹人是一支具有中华文化的蒙古人。河中和几乎整个伊朗属于花剌子模的苏丹们,他们是信仰伊斯兰教和具有阿拉伯—波斯文化的突厥人。巴格达的哈里发、叙利亚和埃及的阿尤布王朝的苏丹们,以及小亚细亚的塞尔柱土耳其苏丹瓜分了穆斯林亚洲其余的地区。

在接下来不长的时间里,以上这些国家和民族都被成吉思汗的蒙古骑兵用弓箭消灭了,一个几乎囊括整个亚洲的蒙古帝国横空出世。成吉思汗死后,他的四个儿子和两个孙子发起一次次大规模的西征运动,进一步将蒙古势力扩张到了俄罗斯、匈牙利和波兰。

对西征的蒙古人来说,光有弓箭是不够的。面对坚城要塞,骑兵根本发挥不了作用,这时候还要依靠步兵和重型弩炮,而这恰好是宋人的长项。可以说,宋朝虽然灭亡了,但在后来的历史中,射死萧挞凛的床弩帮助蒙古人征服了大半个世界。

蒙古人将宋军中的床弩搜罗一空,当他们西征的时候,这些由大宋遗民制造和操纵的床弩成为西方世界的噩梦。

志费尼在《世界征服者史》中,记叙了1256年旭烈兀汗攻克麦门底司的情境:“当蒙古人无计可施的时候,就用契丹人制造的牛弩,以2500步的射程,对准那些蠢货流星般地发射。火弹烧得许多异教徒鬼哭狼嚎……”

阿拉伯人称床子弩为牛弩,源于中国固有的“八牛弩”一类名称。

当时,床弩显然已经用来发射燃烧性的球弹,也可能是箭端绑着火药的火箭。宋代兵书《行军须知》中就有“用床子弩放火箭及火炮烧填濠柴草”的记载。当冷兵器到达无法超越的顶峰时,热兵器就开始登场了。

作为草原民族,蒙古人最擅长骑射。

尽管骑兵是自古就有的,但将马的机动性与弓箭的火力结合得如此天衣无缝,蒙古人无疑是做得最为精熟的。

蒙古人骑马,讲究的是人马合一,即人要和战马的行动默契一致。在马上射箭时,人的双手执弓拉满,不能扶马鞍,全靠膝盖和双脚操纵战马。由于战马在行进中产生的天然颠簸,会让弦上之箭也随之颠簸;为了保证准确度,必须在马匹四蹄腾空时相对平稳的一瞬间发射。这种分寸的把握,需要长期训练才能熟练运用。

蒙古军以轻装弓骑兵为主,他们的弓箭技巧和机动性,将草原常用的包围和佯退战术发挥到了极致。在战争中,他们通常让自己处于敌人武器射程之外。一旦接近敌人,就在弓箭射程内发动进攻;但只有在敌人露出破绽和防守漏洞时,他们才发起直接进攻。凭借机动性、火力和计策,蒙古军往往能够以少胜多,百战百胜。

面对严阵以待的步兵阵型,蒙古骑兵最常见的战术,就是制造一场密集的箭雨,集中火力向高处放箭,使箭落向敌军阵列的一定区域,制造出一大片死亡地带。一旦敌军阵列因为恐慌而出现松动,就可以发起冲击了。

此外,蒙古人也常常将箭雨与游击战术相结合,以最少的代价来杀伤敌人。

具体战斗是这样:蒙古骑兵分批次向敌阵发起冲锋,每一波边冲锋,边射箭,在距离敌军四五十米之地时,射出最后几支箭,然后折回本阵,不与敌人发生接触。这段距离约为一箭之地的一半,加上马的速度,蒙古人的箭矢具有最大的杀伤力,敌人即使有甲胄护身也不管用;如果敌人发起反冲锋,这段距离也能保证他们回到本阵,避免与敌人近战。而且他们还可以一边逃跑,一边扭回头向追击他的敌人射箭。

对蒙古人来说,近战肉搏具有极大的风险,尤其是敌众我寡时,即使杀死对方,也难保自己不受伤。相比之下,远远地射箭最为安全,也最有胜算。依靠箭无虚发的射箭技巧和骑马带来的机动性,一队人数并不多的蒙古骑兵,照样可以包围人数比他们多得多的敌人,这跟在草原上驱赶羊群和围猎几乎完全一样。

作为技术落后的游牧民族,蒙古人所能制造的只有卡蛮大弓。一个蒙古骑兵通常要携带三张弓和三个装满箭的箭囊。

蒙古人对弓箭用途有细致的分类,大致来说,距离较近时使用重箭,距离远时用轻箭。据说还有一种穿甲箭,可在180米外射死对方的重装武士。

最重要的是,对蒙古人来说,射箭跟吃饭睡觉一样日常,所以他们个个都是神箭手。

英国长弓手喜欢用食指和中指拉弦,而蒙古人习惯用大拇指。大拇指比其他手指都更加粗壮有力,再加上一个坚硬的拇指环—即“扳指”,蒙古弓箭手的射程和拉力都要比英国长弓手高出一大截。

因为身份的不同,蒙古贵族使用的弓和箭囊在装饰方面都极其华丽。

弓箭是单兵兵器,主要用于野战,要攻城掠寨,就必须用大型弩炮和投石机。对蒙古人来说,无论是制造还是使用弩炮,都是一件难以掌握的技术活儿,因此他们极其尊重工匠。

正是对技术的崇拜,才使他们征服了南宋,甚至征服了整个亚洲。但他们对文明的鄙视,最终使他们失去了一切。而且,得来得太容易,失去得也很快。

据说,成吉思汗临死前拿着一支箭对四个儿子说,一支箭很容易折断,一捆箭就难以折断。但这个依靠武力征服建立起来的世界帝国,最终还是无可挽回地走向分裂和失败。

1368年,元朝最后一个皇帝元顺帝妥欢贴睦尔逃出大都,仍旧回到成吉思汗牧马射雕的草原深处。

当年成吉思汗带着九万蒙古军走出草原大世界,如今跟随元顺帝回来的只有六万人。对这个游牧帝国来说,没有“君主死社稷”的传统,打得了就打,打不了就跑,弱肉强食,草原生活就是这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