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迹小说
首页
书库
排行榜
作家福利
登 录作家专区

床子弩与神臂弓

床子弩与神臂弓

书名:弓箭、强弩与战争作者名:杜君立本章字数:2808更新时间:2024-05-27 17:35:33

在传统政治的框架下,宋朝大多时候内部较为清明安定,但外患始终挥之不去。

从现在来看,当时正处于一个列国时期,宋朝其实只是一个南方政权。与宋同一时期,北方的契丹、女真、西夏和蒙古皆为骑射民族,相对技术较为落后,有弓而无弩。他们除了机动灵活的轻骑以外,还有一部分重甲骑兵。在大规模野战中,宋军根本难以战胜这些“装甲兵”,所以一般将城池防守战作为战略重点。

这一时期,宋朝出现了一些来自民间的军事家和兵书。进士出身的陈规原本只是安陆知县,在乱局中挺身而出,率领民众守城抗金,并将守城经验写成《守城录》一书,为今人了解古代战争史留下了一手史料。

弓箭是守城利器,尤其是大型床弩,具有极大的威慑力。

城池防守最重要的是箭楼。箭楼一般建在瓮城上,是专门用来防守城门的门楼。为了加强火力,在楼的三面都开有密集的箭窗,这些箭窗要是同时向外射击,可以形成强大的火力网。

保留至今的北京正阳门箭楼有94个箭窗,德胜门箭楼有82个箭窗。西安城墙的四个城门都有箭楼,每个箭楼有66个箭窗。这些箭窗可以分为四层,在内部用楼梯相互沟通,可以向外观察和射箭,危急时也可以从内关闭箭窗。

借用城池屏障,以静制动,可以充分发挥强弩的优势。弓弩也因此成为一种最适合守城的远距离杀伤性兵器。

在这种战略背景下,中国的两宋时期,在弓弩的制造规模和质量上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宋史·兵志》称:“其工署则有南北作坊,有弓弩院,诸州皆有作院,皆役工徒而限其常课。南北作坊岁造涂金脊铁甲等凡三万二千,弓弩院岁造角弝弓等凡千六百五十余万。诸州岁造黄桦黑漆弓弩等凡六百二十余万。”京师所造弓弩,每十天有一次试射,皇帝也会亲自到场观看。

“床子弩”是历代中国军队的一种重型武器,在汉唐一直多有使用。

唐朝床弩最著名的要数八弓弩,这种多弓床弩的结构非常巧妙,弓弦的张设甚至利用了多组滑轮。根据史料记载,最强的三弓床弩能够射穿三匹并排站立的战马。这种巨型箭镞甚至可以击毁城墙,“所中城垒无不崩溃,楼橹亦颠坠”,也可以把几个人一起钉在地上,杀伤力堪称恐怖。

在攻城战中,床弩还可以发射“踏橛箭”,成排成行地钉在城墙上,攻城兵士可以踩着箭杆攀爬而上。

有记载说,最大的床弩需70多人开张,射程最远可达800步。

与秦汉时代相仿,宋代的弓弩也实行大规模系列化生产,著名的三弓床子弩可射200步。大型的双弓床弩用5人到10人张弩,1人瞄准,1人槌发,可射120步;还有一种手射弩,20人张,可射250步。

宋初开宝年间,宋太祖要求对床弩进行改进,射程大为提高,“尝令试床子弩于近郊外,矢及七百步,又令别造千步弩试之,矢及三里”。宋代的三里约合今天的1700米,这几乎是古代远射兵器所能达到的最远射程。

这种千步弩为魏丕所造。魏丕本是一名朝廷命官,但在机械方面亦颇具匠心。

实际上,这种发明创造在当时是一种普遍现象,三教九流都不遗余力,想方设法提高武器的杀伤力。北宋嘉祐五年,英州刺史郭谘在给仁宗的奏章中称:“臣所创车弩可以破坚甲,制奔冲,若多设之,助以大水,取幽蓟如探囊中物耳!”

箭矢的射程取决于初速,能量全部来自弓臂的反弹力。一张弓的反弹力毕竟有限,宋军所用的床弩往往连装两张弓或三张弓,利用多弓的合力发射巨型箭矢,劲力大胜于前代,堪称宋朝最具威力的重型武器。

经过改进的宋代床弩,已经由单发发展到多发,即一次可以射出几十支箭,从而做到对更大攻击范围的覆盖—“有系铁斗于弦上,斗中著常箭数十只,凡一发可中数十人,世谓之斗子箭,亦云寒鸦箭,言矢之纷散如鸦飞也。”实际上,这已经有点战术轰炸的意味了。

作为宋朝官方颁布的兵书,《武经总要》中载有多种型号的床弩,其中最为强劲的三弓床弩,又称“八牛弩”,需百余人绞轴张弦,箭矢“木干铁翎”,世称“一枪三剑箭”,箭矢如标枪,三片铁翎就像三把利剑。

在实战中,床弩以槌击牙发射,瞄准和击发,都由经过专业训练的兵种负责。

在发展大型弩的同时,通过对秦汉弓弩的研究改进,宋代的小型单兵弩也更加完善。

北宋熙宁元年,李定重新发明了用脚开弓的“神臂弓”,弓长三尺二寸,弦长二尺五寸,铜马面牙发,他器弗及。此弩可以“以蹬距地而张之,射三百步,能洞重扎,谓之‘神臂弓’,最为利器”。

南宋时期,金国大将完颜兀术多次败于岳家军,他就说:“宋用军器大妙者不过神臂弓,次者重斧,外无所谓。”

韩世忠又对神臂弓加以改进,制成克敌弓,一人挽之,而射可及360步,按宋朝与现代度量换算,约合565米,可以贯穿重甲,每射铁马,一发应弦而倒。

南宋建炎二年,吕颐浩提出以弩对付金人骑兵的方法,他说:“万人为军,千人操弩,敌人骑兵骤至奔突,使三百步内强弩并发,人人只发两箭,则敌人必却。”

名将吴璘曾专门总结过双方的优劣势:金人有四个长处,我军有四个短处。我军应该弥补自己的四个短处,来反制金人的四个长处。其四个长处是:骑兵、坚忍、重甲、弓矢。我军应该兼采敌我双方的长处,加以灵活运用。例如将部队分散来牵制敌人的骑兵,让士兵轮番交替休息、上阵,以消耗敌人坚忍的意志,使用强弓劲弩来对付敌人的重甲,以远攻近,以强制弱来对付敌人的弓矢。

他经过研究,创造了一种梯次布列的“叠阵”:“长枪居前,坐不得起,次最强弓,次强弩,跪膝以俟;次神臂弓。”

具体地说,当敌军冲至100步内时,神臂弓先发;至70步远时,强弓强弩并发;最后以长枪手与敌搏击,骑兵负责从两翼夹击。这种战法在实战中得到验证,吴璘在秦州剡家湾大败金军。

就战场作用来说,弓弩在攻城战中比在野战中更能发挥作用。依靠这些技术复杂、威力巨大的强弩,宋王朝在与北方蛮族的城市攻防战中颇有作为,竟常常使全民皆兵的游牧民族损兵折将,铩羽而归。

西夏作为国家出现得很晚,处处模仿宋朝。所谓“西夏文”,其实也是参照了汉字的六书理论创制而成。在军制上,西夏效仿宋朝成立了强弩军—

自古行师,步骑并利。国家用铁鹞子以驰骋平原,用步跋子以逐险山谷,然一遇陌刀法,铁骑难施;若值神臂弓,步奚自溃。盖可以守常,不可以御变也。夫兵在审机,法贵善变,羌部弓弱矢短,技射不精,今宜选蕃汉壮勇,教以强弩,兼以标牌,平居则带弓而锄,临戎则分番而进,以我国之短,易中国之长,如此,则无敌于天下矣。

值得一提的是,为了更好地发挥弓弩的精确杀伤力,宋朝的城防工事中都建有突出城墙之外的射击弩台。弩台上的射击手,不但可以射击正面之敌,而且还可以侧射和返射城墙死角内的敌人,大大提高了防守的覆盖面。

在城墙与城壕之间,往往还会修筑一种矮墙,名叫羊马城或牛马墙,上面开有孔眼,守卫者可以从中向外施放弩箭。这种平射比城墙上的俯射具有更大的杀伤力。

南宋绍兴十年,宋金爆发顺昌之战,顺昌即今日安徽阜阳。宋将刘锜与陈规利用羊马墙以强弩射击金兵,以少胜多,取得顺昌大捷。

《宋史·刘锜传》记载:“锜传城筑羊马垣,穴垣为门……蔽垣为阵,金人纵矢,皆自垣端轶著于城,或止中垣上。锜用破敌弓翼以神臂、强弩,自城上或垣门射敌,无不中,敌稍却。复以步兵邀击,溺河死者不可胜计,破其铁骑数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