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迹小说
首页
书库
排行榜
作家福利
登 录作家专区

中国今后的文化建设

中国今后的文化建设

书名:西南联大文化课作者名:冯友兰 等本章字数:2023更新时间:2024-06-06 16:42:35

冯友兰

文化一词,意义宽泛,因而文化建设问题,也是一个宽泛的问题。本文主要目的,在提出战前有关中国文化问题的几种论争,而加一批评,作为我个人对战后文化建设的意见。这些论争可归为四种:一、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问题;二、农业文明与工业文明的问题;三、新文化与旧文化的问题;四、中国本位文化与全盘西化的问题。

一、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问题:对这问题,有一个流行的看法,即“精神胜过物质;西洋虽有较高的物质文明,但中国则有胜过他们的精神文明”。普通所谓精神文明,大概是指一个社会的组织,以及道德观念、文学、哲学、艺术等。普通所谓物质文明,大概是指技术及工商业机构而言。照我们看法,物质文明为精神文明的基础,必有相当的物质文明,才可以筑起精神文明的上层建筑来。假使我们批评西洋,我们只能说,它的物质文明基础已很好,但它的精神文明,尚未到它应该到的地步,这是可以说的。但若说中国的物质文明基础不够,然精神文明却胜过西洋,这在道理上是很难说得通的。还有一种人,在价值上重视精神文明,而轻视物质文明,他们所以作这样说法,常是因了两种错误。(一)他们把个人行为及国家政治混为一谈。就个人说,一个人固不应拿物质享受来做行为的目的,他也有理由轻视物质享受很高的发国难财的商人。但这个行为标准,对国家的政治,便不能适用。相反的,一个国家应先求国民生活水准的提高,在物质文明的基础上,来发展精神文明。(二)有些民族因为自己的物质文明不如旁人,就提出这种说法来解嘲。在这几年战事中可以看出来。欧战开始时,德国从未提到过精神,待同盟国力量超过了它,而使它有战败可能的时候,德国才搬出大德意志的精神来。日本亦复如此。印度人现在还像中国在民初时一样,大谈其东方精神文明远胜于西洋物质文明。但中国则已打开了走向物质建设的大道,所以渐渐没有人再提起这种说法。所以今后我们的文化,当然要从物质建设上下手。而发展物质文明的方法,也就是任人皆知的工业化。说到此,我们就说到工业文明及农业文明的论辩。

二、工业文明与农业文明:有一部分人一想到工业,就想到它是与农业在同层次上对立的东西。工业发达,农业就要凋谢。他们以为工业化就是重工轻农。这显然是因为他误解了所谓工业化的真正的意义。确切说来,所谓工业化也就是机器化,是生产使用机械为动力,以代替人力兽力。农业使用机器,也是工业化的一部分。战前反对工业化的论辩,几皆由于这种误解。很显然的,现在世界里,凡尚未用机械生产的农业国家,都是殖民地。而这次战争中,战胜国对付战败国的办法的特色,也就是努力使战败国变成农业国家。中国战国时代,对付战败国的办法是“毀其宗庙,迁其重器”。现在对付战败国的办法,是“毁其工厂,迁其机器”。这次战争,我想不会再有人反对中国应当把生产方式,由用手提高到用机器的建设上去了。

三、新文化与旧文化:随社会生产方式的变化,将引起一种新的生活方式及观念,因而惹起新旧文化的争辩。现在差不多的人,都认为一切发明制造,总是后来居上。这种想法的本身,就是所谓现代工业文明的产物。试一观中国古书及留意老年人们说话的习惯,都可以看出中国人从前是崇古的。抱了一个退步的历史观,这是农业社会所有的观念。在农业社会中的人,注重过去的经验,所以他们崇古;在工业社会中的人,重视创造,所以他们崇今。从前的社会尊敬老人,现在的社会重视青年,也是这个道理。老年人有的是经验,青年人有的是创造适应的能力。现在还有一部分人,不能改崇古的习惯,他们赞成现在的物质文明,而认为古代的精神文明,远胜于现在,如《诗经》《楚辞》等便胜于现代的诗人的创造。初听,这理由似很动听。但古代诗文创作,能传留到现在的,都是被时间淘汰不掉的不朽作品。对艺术的批评,时间是最公正的批评者。不好的都被时间送到它应去的地方了。《诗经》《楚辞》是经几千年时间选定了的精华。以之与现代尚未经时间淘汰的艺术相比,就说旧胜于新,很显然是错误的。另一些人把古今的分别,误认为只是中西的分别。在保全中国文化的立论下,也拥护了那些其实是时间上已落伍了的旧文化。例如所谓中医西医的分别,实在是古今的分别,并不是中西的分别。

四、中国本位文化及全盘西化的论辩:因为有这种混古今之分为中西之分的混乱,所以引起许多不必要的争论。例如在战前所谓中国本位文化及全盘西化的论辩,就起于这一种混乱。我们是中国人,为什么要全盘西化?这就是主张中国本位文化的人所提出的问题。假使不说全盘西化,只说全盘今化,一切问题就简单了。我们也承认有些事只是中西之分,而不是古今之异的。例如中餐西餐、房屋花样、衣着形式等。这些在实用上虽无甚差别,但很有关于民族感。所以这是应该保存的。所以我以为我们的文化,要以民族之义为形式,而以现代化为内容,也就是实际采取现代的新文化,而被以这些中国所特有的花样。这些花样主要是语言、文学、哲学、艺术等有民族色彩的东西,但这并不是重弹“旧瓶装新酒”的老调,而是连瓶都要换新的,只是瓶上的花样依旧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