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迹小说
首页
书库
排行榜
作家福利
登 录作家专区

贾谊和汉初散文

贾谊和汉初散文

书名:西南联大古文课作者名:傅斯年 等本章字数:2397更新时间:2024-05-30 14:09:18

游国恩

贾谊,洛阳人,西汉初期一个杰出的政治家和文学家。“年十八,以能诵诗书属文称于郡中”;二十余,为博士,提出改革制度的主张,表现了卓越的政治才能,得到文帝的赏识。但却因此受到守旧派的诋毁,被贬为长沙王太傅。在贬谪中,他仍不忘国事。后为梁怀王太傅,死时年仅三十三岁。所著文章五十八篇,刘向编为《新书》。《新书》在流传过程中,多有散佚,因而残缺不全,个别篇章也可能经过割裂窜改,但绝非伪书。

贾谊在《新书》中总结了秦代灭亡的原因,汲取了秦末农民起义的教训,发展了先秦的民本思想。他说:“自古及今,凡与民为敌者,或迟或速,而民必胜之。”为了解决人民生计问题,他提倡“农本”,反对富人奢侈浪费。面对迅速巩固政权、完善封建制度的历史任务,贾谊又提出了一系列的主张。如要求削弱诸侯和限制豪强商贾的非法活动,以加强中央集权、维护国家的统一和社会的安定,主张更完善地建立以等级制为中心的封建礼制,以巩固封建统治。这些主张适应汉初统一形势的需要,在当时有一定的进步作用。

贾谊的散文大致可分为三类。一是专题性的政论文,如《过秦》《大政》等篇。《过秦》分上、中、下三篇,是贾谊最著名的作品,其中心思想是总结秦代兴亡的历史原因。上篇主要叙述秦国力量的强大,是全文的关键。它用渲染、比衬手法显示秦国的声威。如写六国人才众多,“以什倍之地、百万之众,仰关而攻秦”,结果却为秦人“追亡逐北,伏尸百万,流血漂橹”。但就是这个“席卷天下”“威震四海”的王朝,却在“率散乱之众数百”的陈涉“奋臂大呼”下土崩瓦解。经过这一比衬,文章有力地突出了秦代迅速灭亡的根本原因。这就是:农民起义的威力,足以给封建地主阶级以致命的打击,统治者如果不向农民做些让步,即一点“不施仁义”,那只有失尽民心、走上灭亡的道路。所以作者在中篇中从各方面来阐明民心的作用,读完中篇,人们自然地得出这样的结论:只要民心一失,无论如何强大也不免覆灭的命运。这样,上文对强秦的夸张又起了加强文章中心思想的作用。《过秦》篇在文字上颇重修饰,又善于铺张渲染,有战国纵横家的遗风。

二是针对各种具体问题而发的疏牍文,所谓《陈政事疏》及《新书》前四卷“事势”类就是这种文章。它的一个特色是观察敏锐,能透过太平景象,觉察到社会潜伏的矛盾和危机。例如《数宁》篇说:“曰天下安且治者,非至愚无知,固谀者耳……夫抱火措之积薪之下,而寝其上,火未及然,因谓之安,偷安者也。方今之势,何以异此?”作者还敢于大胆揭露这些矛盾和危机,加强其笔锋犀利、言辞激切、感情强烈的特色。

例如《时变》篇:

胡以孝弟循顺为?善书而为吏耳。胡以行义礼节为?家富而出官耳。骄耻偏而为祭尊,黥劓者攘臂而为政。行惟狗彘也,苟家富财足,隐机盱视而为天子耳!唯告罪昆弟,欺突伯父,逆于父母乎?然钱财多也,衣服循也,车马严也,走犬良也。矫诬而家美,盗贼而财多,何伤?

对于富人豪强的横行霸道,作者就是这样无情地揭露,猛烈地抨击的。

三是利用各种历史材料和故事来说理的文章,《新书》后六卷的“连语”“杂事”大都属于这一类。其语言浅显,叙述也较生动。贾谊的散文都有善用比喻的特点,语言富于形象性。他的文章风格对唐宋的政论文是颇有影响的。

贾谊又是汉初著名的辞赋家。赋本是诵的意思,《汉书·艺文志》说:“不歌而诵谓之赋。”荀卿《赋篇》第一次以“赋”名篇,汉人沿袭其义,凡辞赋都称为“赋”。汉初骚体的楚辞逐渐变化,新的赋体正在孕育形成,故贾谊的赋兼有屈原、荀卿二家体制。他的《吊屈原赋》为谪往长沙途经湘水时所作,借凭吊古人来抒发自己的感慨。例如说:

彼寻常之污渎兮,岂容吞舟之鱼?横江湖之鳣鲸兮,固将制于蝼蚁。

在那个时代,作者确实是一个深谋远虑、高瞻远瞩的杰出人物,但却遭到保守官僚的排挤,政治抱负未得施展。作者以其抑郁不平之气倾注在《吊屈原赋》中,虽痛逝者,实以自悼。他的《 鸟赋》为谪居长沙时所作。赋中据老庄“万物变化”之理,说明祸福荣辱皆不足介意。这是作者谪居时哀伤情绪的自我排遣。汉初黄老思想流行,赋中充满了“纵躯委命”的消极思想。这是作者处在逆境中的心情的反映。还有《惜誓》一篇,被收在《楚辞》中,或以为贾谊所作,但王逸已经“疑不能明”。贾谊的赋在形式上趋向散体化,同时又大量使用四字句,句法比较整齐。这是新赋体的特点,显示了从楚辞向新体赋过渡的痕迹。

汉初除贾谊外还有不少散文家,他们的文章大都或论秦之得失,以为统治者的借鉴;或针对时弊,提出自己的主张。文章的语言多受辞赋影响,有很多排偶句,风格颇有战国说辞的遗风。这一方面固然是前代传统的影响,另一方面也是当时游士说客仍然存在于诸侯王国的缘故。后来,随着诸侯势力的削弱和儒学独尊局面的形成,这种文章风格也逐渐消失。在这些散文家中,以晁错和邹阳成就为较高。

晁错,文景时人,官至御史大夫。著有《贤良文学对策》《言兵事疏》《守边劝农疏》《论贵粟疏》等。其中以《守边劝农疏》《论贵粟疏》最为著名。此二疏主张募民备塞,防御匈奴的入侵。他又敏锐地注意到农民流亡的社会现象,指出人民流亡的原因是由于生活的贫困;而人民的贫困主要是由于官府的“急政暴赋”和商人的兼并所造成;所以主张务农贵粟,提出募粟入官、得以拜爵除罪的政策。晁错的文章善于从历史事实、当前情况、各种利弊得失等方面做具体分析,立论精辟而切于实际,其不足之处是略乏文采。

邹阳,文景时人,曾为吴王、梁孝王门客,著有《上吴王书》《狱中上梁王书》等。而后者是作者在狱中的自我表白。《汉书·邹阳传》说他为人有智略,而这篇文章恰好体现了“有智略”的特色。因梁王听信谗言,心有余怒,直说则不利,所以用大量篇幅说明知人与不知人之别。指出知人必须不“惑于众口”,不“移于浮辞”,这就动摇了梁王对谗言的信赖。作者善于把握这一关键,一切问题便迎刃而解。本文博引史实,排比铺张,有战国游说家气味。《汉书·艺文志》有邹阳七篇,列入纵横家,不是没有原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