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迹小说
首页
书库
排行榜
作家福利
登 录作家专区

直观判断与自信(1)

直观判断与自信(1)

书名:高效思考作者名:高原本章字数:1573更新时间:2024-05-30 14:26:36

闻名世界的股神巴菲特曾经说过:人要认清自己的能力范围,并且待在里面。这个范围的大小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自己要知道这个范围的界限在哪里。

他还根据自己几十年来投资股票的经验总结出一个道理——人不能太自信。有时人在做成一件冒险的事情后会产生一种盲目的乐观:我不管做什么都有好运相伴,所以我一定能成功!于是当他再次进行类似的冒险时,“灾难”就不期而至了。

那么,本书所讲的“直观判断”等同于这种过度自信吗?我的回答是:“直观判断基于自信,但同时又有着超越经验的理性。”

我们和这个世界的互动是严重依赖于经验的,每个人的经验都是由自身的成长背景、教育经历以及与外界接触的所有感受构建的。从不适应到适应,从陌生到熟悉,人们经历整个过程并建立相应的“判断体系”。这一过程解决的是这三个问题:是什么?我该做什么?我能做成什么?

人们经常犯的错误就是过度自信——当人们对某种环境从陌生过渡到熟悉时,就会产生“我能完全驾驭”的错觉。巴菲特总结的道理针对的是金融领域,但在其他领域这个道理也同样适用。事实上,几乎所有人都会产生这种认知偏差——过于相信自己的直觉。

近几年,我在世界各地结识了很多成功的企业家和公司高管,听他们讲述自己过去奋斗的故事,感慨成功的不易。他们能够取得成功虽然存在一定的必然性,但在他们事业发展的过程中也曾出现过或大或小的危机。原因就在于,他们被过去成功的经验绊住了手脚,盲目地相信自己的直觉,做出了错误的判断,致使自己的事业一度陷入困境。

2016年,南方一家公司的老板对我说:“做生意真的很难。我在20世纪80年代初辞掉单位的工作下海做生意,那时候最赚钱的买卖是到广东搞批发,服装、电器,有什么买什么,一买就是好几车。拉到北方,有的是人要。我人生中的第一桶金就是这么赚来的。但是10年后再这么干就不行了,我第一次生意失败,就是因为在20世纪90年代的市场环境中仍然沿用80年代的思路,以为只要有差价就能赚钱,却忽视了人工成本。20世纪90年代是一个拼人工成本的时代,发财的都是一些在沿海地区设厂的人。如今这些拼人工成本的企业又不行了,因为现在是比拼产品性价比的时代。所以说做企业的最害怕讲过去,如果你总是活在过去的影子里,就可能连自己是怎么死的都不知道!”

无论昨天我们取得过多大的成功,对今天在做的事情都没有任何决定性的影响。直观判断不能建立在昨天的成功上,往日的失败反而还有一些参考价值。当你对未来的事物做出直观的判断时,如果用过去的辉煌成绩作为预测的基础,那你就打错算盘了。

美国学者詹姆斯·安德森曾经做过一个实验,他先给每一位实验的参与者讲述一条错误的信息,然后再让他们列举出支持或反对的理由。实验结果显示:那些阐述支持理由的人,在正确信息公布之后,仍然倾向于相信自己之前支持的错误信息是成立的,并且对自己的判断表现得很固执。

安德森教授将这种行为称为“信念顽固症”。其实,这是一种过度自信的表现。人们会排斥一切反对意见,坚持自己的看法,维护自己的立场。即便现有的事实已经否定其原有的立场,他们仍然会顽固地认为自己的判断是正确的,并且不愿做出改变。而持有这种想法的人迟早会走进自己亲手挖掘的坟墓。

在工作中,我们时常会遇到这样的人。某些以前很适用的方法,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环境的改变,变得不再适用了,他们却仍然固执地坚持使用这些方法,仿佛是在守护某种神圣的信仰。你无法说服他们,因为他们会高傲地告诉你:“你一定要相信我的判断,我是对的!”

英籍奥地利哲学家卡尔·波普尔曾说:“在任何时候,我们都是关闭自己认知框架的囚徒。尽管跳出去只是一个更大的囚徒框架,但是毕竟比以前宽敞很多。”过去的认知每时每刻都在深深地影响着我们对当下与未来的判断,塑造着我们的判断模式,参与我们思维模型的构建。如果你不假思索地认定自己是对的,就要在事后拿出足够多的证据。

那么,正确地面对未来,我们应该注意些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