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迹小说
首页
书库
排行榜
作家福利
登 录作家专区

如何挑选好工作(1)

如何挑选好工作(1)

书名:职场的逻辑作者名:格总本章字数:1703更新时间:2024-05-29 15:04:10

很多职场人经常为自己拼尽全力却发展缓慢的职业路径陷入深深的焦虑,他们不明白究竟是什么使自己与同龄人逐渐拉开差距,不明白为什么自己做出的选择事后看往往是错误的那个。

比如,这个经典的职场问题“工作要选高薪的,还是选喜欢的”,我猜大多数职场人终其一生也没把这个问题想明白。这是因为他们没有把问题的底层逻辑搞懂,所以无论怎么选都会错,无论怎么选,自己的职业路径都会越走越窄。最后从事的工作既无高薪,也不喜欢。

首先我想问,你怎么看这个问题?

在你的眼中,问题也许是这样的:

你只有两个选项:工作1和工作2。那么,是选“喜欢但是薪酬低”的工作1,还是“薪酬高但是不喜欢”的工作2呢?就像去超市买巧克力,一盒好吃但太贵,另一盒口味一般但是打折多,买哪盒?

作为职场老司机,我想告诉你:不能这样看问题。

找工作就像买房子或者结婚,可不像巧克力吃完就没了,因为你做完决定以后,是要长期持有的,至少是在相当长时间内持有的,而且选择一份工作,不仅仅是选择这份工作本身,更多的是用你的思考方式去选择一系列的工作组合。

这些工作组合,一步步决定了你的职场生涯。

现实远远比模型复杂,我简化一下,大概是这样的。

从图上可以看出,喜欢程度、薪酬高低,甚至工作本身都是会变的,任何一份工作都无法完全决定你的职场高度。工作组合1看起来更普遍一些,可你也许会想,我当然是选择现在低薪但喜欢,以后高薪更喜欢的工作组合3了。

问题就在这里,站在今天的时间节点,你不会看到每份工作在未来会呈现怎样的收入轨迹。收入被无数变量影响着,行业、职位、努力程度、甚至运气都会左右收入的变化。搞不好,你选的是工作组合2呢?

那么,应该怎么看待自己的“喜欢”呢?

只有极少数人从一开始就知道自己喜欢什么

从一开始就知道自己喜欢什么的人,真的不多,李安算一个。

1984年,30岁的李安刚从纽约大学电影研究所毕业,毕业作品《分界线》在学校影展中获最佳影片奖和最佳导演奖。他一定想不到,自己下一个高光时刻在整整10年之后。

中间10年里,除了在家里看书、写剧本、煮饭、做家务和接送小孩,他什么事也没有干成。直到1995年,凭借英文电影《理智与情感》获得奥斯卡金像奖七项提名,李安才终于进入好莱坞A级导演行列,从此开启了国际导演之路。

取得这样的成功,你觉得,就仅仅是因为他对电影的喜欢和坚持吗?

不是的。你别忘了在他身后,有一个自始至终欣赏他、支持他的学霸太太——伊利诺伊大学博士毕业的林惠嘉。是林惠嘉赚钱养家,李安才不需要放弃自己喜欢而无薪水的电影事业。

作为大多数人的我们,常常处于这样的境地:要么什么都不喜欢;要么好像什么都喜欢一点。看到别人画插画很好看,于是你“喜欢”上了画画;看人家烘焙觉得有意思,于是又“喜欢”上了做面包;刷了两集《律政佳人》就发誓这辈子非做律师不可了。这些,我都称之为“伪喜欢”。

选择工作时的“伪喜欢”有点像恋爱时的“伪爱情”。伪装成爱情的,其实可能是感激,是同情,是崇拜,是无聊,是新鲜感,甚至是性,都不是真正的喜欢。

那么,我们大多数人怎样才能找到真正喜欢的工作呢?

如果你对“喜欢”的工作的理解是一碰到就觉得自己是“为之而生”的,那么,你真的是想多了。

我特别欣赏经营之神稻盛和夫关于工作的一句话:我通过自己的努力爱上了工作。你要知道,没有一项有价值的工作不是充满了千难万险的,沿途还要遇到嘲笑和不解。包括前面提到的李安,都曾经打算放弃电影改学计算机谋生,是被林惠嘉发现后呵斥“你的长处就是拍电影。学电脑的人那么多,又不差你李安一个”,我们才没有失去一位杰出的华人导演。

注意,我既不是鼓吹所谓的“干一行,爱一行”,也不是要你不停地换、不停地试,而是说,任何一份工作,你如果投入了足够多的努力,承受了足够多的挫折,依然可以在其中发掘趣味和成就,才算得上真正的喜欢。

喜欢和擅长之间,还有10万里路要走

因为写文章,我被拉进过不止一个写作群,见证了太多人相似得出奇的写作经历。

一开始,每个人都兴致勃勃的,“我喜欢写作”“哈哈,很快就可以接广告挣钱啦”,然后开了自己的公众号等着别人来看。等写到第五篇、第十篇,差不多第二十篇时,阅读量还是最多只有500,下面是一堆熟人的留言。这时,基本上95的人会逐渐放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