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迹小说
首页
书库
排行榜
作家福利
登 录作家专区

历史地看炮击金门

历史地看炮击金门

书名:统一大业作者名:天地出版社本章字数:2727更新时间:2024-05-29 14:58:53

为了教训蒋介石反攻大陆的叫嚣,有时也为了“欺负”一下老欺负中国的美国,帮助蒋介石有限度地反对美国,此后,炮击金门一直是打打停停,半打半停,要打就打,要停就停,在认为需要的时候,就来真格的。1960年艾森豪威尔访问台湾,解放军就搞了一次“万炮轰瘟神”。但在平时,炮击不打蒋军阵地和居民点,只打到海滩上,逢年过节都停炮三天,以后炮弹里又装上宣传品,不装火药。金门方面也照此办理。

这种世界战争史上的特殊炮战,自从1959年以后,象征性地持续了二十年之久。这种独特的炮击,表面上看起来是对着蒋介石的,实质上是朝鲜战争以来同美国之间的一场包含军事、政治、外交的重要较量,已经演变成中国、美国以及台湾地区之间一种特殊的对话方式,一种不在谈判桌上的谈判。

谈判桌上的谈判仍在华沙进行。苏联帮助中国代表团架设了北京-华沙的直通电话线。王炳南和周恩来的联系更方便了。周恩来常亲自打电话,及时发指示,或提醒王炳南。

人民解放军对金、马双日停炮后,一次会谈正值双日。

美方代表雅各·姆很高兴,说:“OK!双日停止打炮,希望你们永远停止炮击。”

中国代表王炳南笑说:“打炮与不打炮,是我们单方面的行动,与中美会谈无关。会谈应该议论的是美国从台湾撤军问题。”

雅各·姆板着脸说:“中国政府应该停止对金门、马祖的军事活动。”

王炳南说:“美国政府应该停止侵犯中国的主权和在台湾海峡进行的军事活动。缓和与消除台湾地区的紧张局势,是中美会谈的关键,是考验有无谈判诚意的试金石。”

雅各·姆无奈地摊摊手。

王炳南慷慨激昂:“大使先生,你应该知道,玩火者必自焚。现在是你们认真考虑把美国的一切武装力量撤出台湾和台湾海峡的时候了。迟考虑不如早考虑,迟走不如早走。早考虑,早走,你们可以早得到解脱。”

雅各·姆有些尴尬地说:“我对大使先生的发言很失望。”

在金门事件中,最感到失望和焦虑的是大洋彼岸的艾森豪威尔。

1958年元旦的夜晚,美国白宫总统办公室。艾森豪威尔对女秘书怀特曼感慨说:“新年的钟声响了,我的心情却很凄凉。”

怀特曼惊讶地说:“凄凉?总统先生,为什么呢?”

艾森豪威尔说:“1958年是我一生最倒霉的一年。不知为什么,以‘8’结尾的年份,总是我倒霉的年份。”

怀特曼疑惑地问:“嗯,是吗?”

艾森豪威尔回忆道:“你看,1918年,我错过了第一次世界大战;1928年,我在巴黎写了一本书,使我有一种在事业上停顿不前的感觉;1938年,是我在菲律宾的最后一年,与傲慢的麦克阿瑟发生了许多不愉快的事,并且担心我永远不能离开这个岛屿和这个讨厌的人;1948年,我从军队退休,到哥伦比亚大学当校长,我在那里感到失意,很不惬意。”

怀特曼接上说:“1958年的事我知道了,中共炮击金门;您心脏病发作;您经常与对外政策顾问以及国会意见不合,经受了一系列国际危机和一次经济衰退。”

艾森豪威尔叹口气说:“看起来,我该退休了,回到农庄过田园生活。”

他不得不退休了,而且连累到共和党跟他一起退休,轮到民主党上台了。

在中南海丰泽园毛泽东书房,毛泽东、周恩来正在交谈。

周恩来说:“美国共和党、民主党举行总统大选,肯尼迪与尼克松辩论时,都提到金门、马祖问题。”

毛泽东幽默地说:“艾森豪威尔的共和党失败了,民主党赢得了多数。我们无代价地做了义务劳动,帮了民主党的忙。炮击金门这件事情,闹得全世界都心神不安,特别是闹得美国心神不安。美国人历来是欺负我们的,这回算我们扎扎实实地欺负了美国人一次。”

在炮击金门的过程中,蒋介石也有不少感悟,学到不少东西。

在台北慈湖蒋介石官邸,看着“中央社”编的《参考消息》,蒋介石突然对蒋经国说:“对国共之战的宣传,我们犯了一项重大错误,跟着美国佬把共产党骂为‘侵略者’‘武力扩张领土’,这等于是跟着人家承认“两个中国”。”

蒋经国:“父亲所见极是!”

蒋介石下令:“今后不能再跟着美国佬乱说!还有,以后不再称对方为‘红色中国’,改称为中共政权。我们自称‘中华民国’。”

蒋经国:“我跟宣传部门打招呼。”

由于杜勒斯到达台湾前一天的炮击及时帮助了蒋介石,使其获得拒绝从金、马撤兵的口实,所以炮战后,蒋介石对毛泽东反对“两个中国”或“一中一台”的立场心领神会。1959年3月,蒋介石集团“外交部”特别规定,今后对外提及大陆时,不再用“红色中国”或“共党中国”等语,而称“中共政权”;提到他们自己时,不再用“自由中国”,而称“中华民国”,以避免“两个中国”的嫌疑。

中国围绕台湾问题的外交斗争,堪称“高屋建瓴,势如破竹”;而美国“划峡而治”和“两个中国”的蓄谋却遭到彻底失败。

后来,毛泽东又几次在中央会议上提到炮击金门,他把话说透了:“炮击金门,就是要帮助蒋介石守好金门。”

炮打金门是毛泽东的大手笔,把整个世界都调动了,不但把美国而且把全世界的舆论,从中东调动到中国台湾海峡来了,美国的舰队也从中东调动到台湾来了。毛泽东的目的达到了,打炮也好,不打炮也好,都是为了支持蒋介石。

中共领导人不能够让美国人把台湾拿去,不管它是单独拿,还是用联合国托管的方法,把台湾拿去,都不行。那时美国人已经确定对大陆以和平演变为主,就是说不用武力侵略了。蒋介石也懂得不能用武力来“反攻大陆”了,毛泽东也不采用、也不大可能用武力去统一台湾。在这种情况下,毛泽东与蒋介石有两个共同点:第一中国必须独立,第二中国必须统一。蒋介石也懂得,金门打炮也好,不打炮也好,都是为了反对美国人用这种形式或那种形式吞并台湾。

金门炮击不仅仅是一场军事斗争,实质上是一场政治斗争和外交斗争,是两岸间一种不在谈判桌上,不直接接触和交谈的谈判与对话。

毛泽东通过炮击金门,收到多方面的好处:

1.支援了中东革命,缓解中东国家的压力;

2.打击了蒋介石集团的嚣张气焰,同时通过炮击的形式,表示“内战”没有停止,多了一种中国对台湾问题的发言方式;

3.试探美蒋条约的底线,这个也许是最大的收获。只要涉及美国自身利益,要冒和我军发生直接冲突的危险,它就不干了。

中央文献研究室编著的《毛泽东传》,对炮击金门事件作了如下评价:

炮击金门,是毛泽东纯熟地运用政治斗争、军事斗争、外交斗争和舆论宣传攻势,并将它们交融于一体的一次重大行动,尽管炮击金门未能也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台湾问题和中美关系问题,但对于蒋介石反攻大陆的嚣张气焰,特别是对于美国搞“两个中国”的企图,都是一个沉重打击。在这场斗争中,迫使美国不能不继续保持中美大使级会谈这一外交对话渠道。事实证明,这场斗争对确保国家主权和国家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对任何历史事件的评价都不会是一种角度,都不会是一种结论。据美国罗斯·特里尔著的《毛泽东传》所说,毛泽东后来认为他在台湾海峡的举动可能是轻率的。他在1958年12月的一次会谈上说:“如果我们过于冲动,在国际问题上就可能犯错误。”这也许是他对金门炮击事件的一种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