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迹小说
首页
书库
排行榜
作家福利
登 录作家专区

你在同情家人,同时也在嫌弃他

你在同情家人,同时也在嫌弃他

书名:重建亲密关系作者名:胡慎之本章字数:2243更新时间:2024-05-30 14:25:12

很多人以为同情一个人是在表达自己的善意,其实不尽然。我们换位思考一下,如果我们被别人同情,就会觉得不太舒服,觉得自己在对方眼里是个需要被照顾、被帮助的弱者,自己对别人来说没有价值。当这种体验发生在跟家人相处的过程中时,整个家庭的氛围就会变得很奇怪。

一位朋友曾经跟我谈论过他外甥的事。他外甥已经三十多岁了,一直没有找到合适的工作,他姐姐想把儿子托付给他,希望他帮她儿子找份工作。这使他对这个外甥的感情很复杂:一方面觉得他很可怜,另一方面觉得他很可气。可怜是因为他知道,外甥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归根结底是因为家庭教育出了问题;可恨是因为他觉得这个外甥很不争气,心里很嫌弃他,甚至不想让他继续待在自己身边,但又没办法。

我们不能同情家人,因为这会让彼此产生隔阂。我们同情一个人,可能会产生以下三种感觉。

第一,道德优势。我们在同情别人的同时,等于把自己放在了比对方高的位置上,去俯视对方,认为他很可怜,他需要我们的帮助。如果我们把自己放在与对方平等的位置上,我们产生的是共情和理解,而不是同情。

第二,优越感。优越感是一种很自恋的感受,它会让我们觉得自己是强大的,对方是弱小的。这种自恋进一步加深,会演变成一种病态利他的状态。所谓的病态利他,就是自己觉得“他没有我不行,他必须依靠我才能够活下去”。这时被同情的那个人就会成为我们的负担,等哪天我们不再愿意同情他,或我们的优越感得到满足后,这个人就会被我们嫌弃,甚至被我们抛弃。

第三,责任感。我们在同情一个人时,会觉得自己身上有一种责任感,特别是在亲密关系中,这种感觉会更加强烈:他的事必须由我来做,我必须帮他承担一部分责任。这会给我们造成很大的压力。如果不这么做,我们会觉得愧疚,就像我的那位朋友一样,很嫌弃外甥,可又不能不帮他。这种矛盾的心理会让我们很难受。

同情家人令我们很为难,因为在同情的同时,我们也许会对他们产生以上三种感觉。家人应该是我们珍惜、爱护的人,而不是嫌弃、厌恶的人。因此,我们内心会产生冲突。

一个女孩在网上向我寻求帮助。她说:“我发现自己对男性有一种莫名的恨意。”我问她这种恨意是哪里来的,会让她想到什么。她说这会让她联想到一个画面。小时候,父亲做错了一件事,影响到了整个家庭。她看着母亲在不断责怪父亲,而父亲只是蹲在一旁抽烟,不说话。那一刻,她觉得父亲一下子老了很多岁,他在自己心里那种高大伟岸的形象坍塌了。她恨父亲变得懦弱,但看到母亲责怪他时,又觉得他很可怜。这导致她长大后找的男朋友都很弱,各方面都需要她帮助。相处一段时间后,她又觉得对方对她来说没有任何价值,开始嫌弃对方。

这种同情加嫌弃的模式,相当于把我们放在一个权力的中心,对方是被我们支配着的。我们可以随自己的心情去同情他或嫌弃他。在嫌弃他的同时,我们会有意或无意地跟他拉开距离,因为我们害怕陷进同情他的状态里,不断被索取。因此,当我们同情一个人的时候,我们跟他的关系是疏远的,不是亲密的。

有时候我们的同情出于把自己无法接纳的部分投射到别人身上,认为对方是个弱者。

我在一次聚会上听到一位女士在谈论她的丈夫。她说她丈夫原先挺好,后来由于一次投资失败,整个人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在她看来,丈夫从一个原本充满朝气、为事业努力打拼的男人形象,变成一个颓废在家、整天无所事事的废人形象。这种转变一方面令她觉得丈夫很可怜,另一方面令她难以接受。她小心翼翼地对待丈夫,处处以他为先,但她这样的做法换来的不是丈夫的感激,而是愤怒。丈夫指责她为什么要这么对他。她很不理解:为什么自己对丈夫这么好,并没有嫌弃他,他还要生气?

听到这里,我反问她:“当你这样小心翼翼对待你丈夫时,你内心是怎么想的?”她说:“我觉得他可能没有未来。”这句话意味着她已经把自己的丈夫当成了废物。她以这种心态去同情她丈夫时,就把“你是废物”的感觉扔给了对方。她同情丈夫,是因为一下子无法接受丈夫的变化,认为丈夫很可怜。但她丈夫自己并不这样认为。没有人愿意承认自己是个废物,自己是别人的累赘。所以,她丈夫才会如此愤怒。

人与人之间的相处需要的是理解和支持,不是同情。每个人都希望,在自己陷入困境时,得到的是真诚的帮助,而不是包含同情的施舍。

如果家人一直处于较为低落的状态,我们怎么做才是对对方真正的帮助呢?

千万不要去同情他。通过上面的分析,我们得知,同情一个人也是在嫌弃他,认为他是个弱者,是个需要我们帮助和照顾的人。这对我们和家人的相处没有益处,会使我们把对方当成累赘。

我们可以尝试去陪伴他。陪伴对很多人来说都很重要,它能够给予人力量。我们只需要抽出一点儿时间,安静地陪在家人身边就可以了,不需要对发生的事或家人发表任何评论。

有时候,讲道理或说一些自以为是安慰的话,反而会激发起对方的愧疚,让他有种“原来自己真的很糟糕”的体验。这些话会起心理暗示的作用。原本对方只是在发泄郁闷的情绪,如果我们对他说类似“你怎么这么容易就放弃?只有懦弱的人才会放弃”这样的话,对方的愧疚感以及对自己的谴责感就被激发出来,他会更加难受。所以,安慰的话并不一定能起到安抚的作用,反而会引起对方的愧疚,导致情况进一步恶化。

更重要的一点是,如果我们内心对家人有一种嫌弃的感觉,我们就需要搞明白,我们是否把自己的感受投射到了对方身上。没有人想成为累赘,我们都希望自己对别人是有价值的。

虽然同情本质上是善意的,能让我们帮助更多的人,但在面对家人时,同情不是该有的态度,善意的同情不能用错地方。家是滋养我们的地方,我们不要把它变成互相伤害的战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