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迹小说
首页
书库
排行榜
作家福利
登 录作家专区

走出全能自我和全能父母的幻觉

走出全能自我和全能父母的幻觉

书名:走出原生家庭作者名:胡慎之本章字数:2022更新时间:2024-05-30 14:19:58

我们既可以感觉别人是全能的,同时也可以感觉自己是全能的,这就是全能感。全能感,通常在婴儿期就存在。当呱呱坠地的那一刻,我们就需要用全能感来保护自己,因为作为一个虚弱的婴儿,是没有任何能力去应对周遭环境的。那一刻,在我们心里,妈妈就是一个全能的存在。

全能妈妈的照顾能给予我们一种感觉—我们也是全能的,可以掌控这个世界。但随着年龄增长,这种全能感会被慢慢打破,我们会发现,这个世界并不是围绕着我们转的,我们需要慢慢学会去面对一个真实的世界。

但有两种情况,可能导致这种全能感无法被打破。

第一种是孩子和父母进入一体化的状态,父母在照顾孩子的同时,好像也在照顾自己。父母一直溺爱孩子,不让孩子产生一丝受挫的感觉,不断去满足他的需求。这种被过度照顾的状态,会让孩子无法面对真实世界的挫折,以至于他无法打破这种全能感。

第二种是全能感被打破得过于激烈:孩子一开始就没有得到很好的照顾,从小暴露在危险中,所以从婴儿期起,他就必须幻想出一个全能父母在照顾他。

这两种情况都会导致孩子的全能感一直无法被打破。因此,当孩子去面对这个真实的世界时,会感到一切都不如意。

我有个特别焦虑的来访者,他焦虑到什么程度呢?下雨了,他会骂天;塞车了,他会骂交通;太晒了,他会骂太阳;身边的人无法满足他,他就骂身边的人。仿佛要全世界所有一切都符合他的心意,他来当全能的主宰,不然就骂骂咧咧的。他之所以这样,并不是因为足够厉害,而是因为他渴望周围的人能够扮演全能的父母来照顾他,一旦他发现没有这样的全能父母,他要独自去面对这个真实的世界时,全能感就会被打破,他也就一下子暴露在恐慌和恐惧中。

可见,一旦这种全能感在我们身上固着之后,就意味着我们是以婴儿的状态来面对周遭的一切的。所谓的巨婴,其实就是这样。他们虽然成年了,但还是处于那种全能的状态中,他们仍旧渴望这个世界是围绕着他们转的。

那么,全能自我的人会有什么体验和反应呢?

一种情况是,他们会停止面对这个真实的世界。现实生活中,很多人都会产生一种特别强烈的自闭感,就是想停止和世界、和其他人的联结。我有个来访者,她没什么朋友,生活重心就是工作。后来她结婚了,但过了两个月就准备离婚,原因是她家里欠下了很多债务,结婚前她也没有把这件事情告诉丈夫,所以当她丈夫知道之后是很沮丧的,甚至对她是责备的。其实,这位来访者并没想着要丈夫去偿还债务,她觉得自己有能力还清这个债务,但她之所以不告诉丈夫这件事,主要还是因为她没有和丈夫产生联结,也没有把自己的真实感受告诉对方,只是默默在内心渴望丈夫能够扮演一个无条件照顾她的角色。这就是一种自闭的状态。

另一种情况是,他们会不断产生受挫的感觉,也就是不断有什么东西在打破他那种“自己是世界中心”的感觉。可是,他们又没有能力去应对这种挫折,一点点小的事情都会被他放得很大,好像这个世界马上要毁灭。

第三种情况是,他们对周围的一切充满着期望和要求。当一个人处于全能自我的感觉里时,自然而然就会去找一个全能的人。可这个全能的人不能对他们有任何要求,因为当对方向他们提出要求时,他们那种全能的感觉就会被打破。很多女生特别喜欢那种霸道总裁,因为她们会觉得,这样自己的什么要求都可以得到满足。其实,这就是把全能父母投射到了这个霸道总裁的身上,为的就是弥补一个全能的自我。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本身就存在着资源交换,没有交换的存在,就没有关系的存在。当我们处于全能自我的感觉里时,我们就会打破这种原则,因为我们只想自己被满足,而不想满足别人。

要注意的是,当我们发现自己遇到一些比较艰难的事情,第一反应不是感觉需要帮助,而是拼命鼓励自己一个人能行的时候,其实也可能是在走向一种幻觉,一种全能自我的幻觉。这种身边的人都不再是自己伙伴的感觉会给他带去一种失望甚至绝望的体验。

还有一些时候,我们要么觉得对方全对,要么觉得对方全错,这也是没有从全能自我和全能父母的状态下走出来的一种表现。这会导致我们的世界观变成非黑即白,满足自己的就是好的,没满足自己的就是坏的。

那么,我们要如何从全能自我中走出来,或是避免形成全能自我呢?

首先,我们需要承认自己不是全能的,同时也要承认没有一个人是全能的。这样做可能会让我们感到悲伤或者失落,因为我们再也无法把别人投射为全能父母,并且也丧失了自己是全能自我的幻觉,但这是必须要去接受的。

有些女性会和她的赌徒丈夫一直纠缠,不肯分开,这正是因为她无法接受自己的全能感被打破。承认自己做不到,就会和对方产生分离的感觉,于是她一直在扮演一个拯救丈夫的全能角色。

其次,我们要相信自己是具备一定能力的。虽然我们不是全能的,但我们也的确拥有一定的能力,离开谁都能活下去。只有我们意识到这一点的时候,我们的认知才能变得符合实际。

最后,我们要尝试去获取有限的帮助。有限的帮助可能满足不了你所有的需要,但它还是能给予你一定的帮助。有些人会说“你若不给我全部,若不给我更多,我就全都不要”,这就是因为他们不愿意接受有限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