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迹小说
首页
书库
排行榜
作家福利
登 录作家专区

期望家人改变,是一个自寻烦恼的命题

期望家人改变,是一个自寻烦恼的命题

书名:走出原生家庭作者名:胡慎之本章字数:2638更新时间:2024-05-30 14:19:55

人生有两个最主要的烦恼,一个是得不到,一个是已失去。亲密关系出现问题,期望家人改变,基本上就属于“得不到”的烦恼,因为你会发现事情往往是不会按照自己想要的样子发展的。家庭里绝大部分争吵都是由于我们希望对方做出改变,而对方拒绝导致的。

举个我身边的例子。我有个朋友,他很喜欢抽烟,虽然知道抽烟不好,但这个习惯已经保持了很久,他对烟的依赖已经很深,没有办法说不抽就不抽。太太是知道他这个习惯的,也一直劝他少抽点。他妥协了,抽的次数的确减少了。但突然有一天,他太太开始强制性要他戒烟,我朋友尝试了很多方法,但效果都不太显著。

在一次争吵中,他太太直接用戒烟这件事来指责他,说:“你连戒烟都做不到,家里的其他事还怎么指望得上你?你这个人还有什么用?”这句话直接导致两个人冷战了差不多一个月。后来,我们一起喝茶的时候,他又聊起了这件事,他说:“我知道太太是为了我好,但戒烟这件事对于我来说,的确很难。”我非常理解我的朋友,因为我自己也是一个抽烟的人,知道想要戒烟,需要经历一个很漫长的过程。

我对他说:“你尝试回家跟她解释一下,告诉他你不是不想戒,而是真的需要一段时间。”他回到家后,和太太进行了一场比较深入的谈话。他向太太坦白,自己真的做不到戒烟,而且太太这种想强迫他改变的要求让他觉得很痛苦。他太太思考了一会儿,然后有点挫败地说:“好吧,身体是你的,我相信你是一个成年人,可以为自己的身体负责。戒烟这件事,你自己看着办吧。”

通过这次对话,我朋友也开始回想和太太发生争吵的整个过程。他发现,自己一直戒不了烟好像与他太太的要求有关。他太太用了很多方法,想改变他吸烟的习惯,但这些方式却激发了他的防御机制,导致他用各种方式去反抗太太的要求。当他意识到这一点后,开始放下反抗心理,这样一来,他竟然慢慢把烟戒掉了。

人生来就有对自由的向往,不愿意成为别人的附属品或工具。因此,想改变家人,就一定会激起你与家人之间的一些冲突。因为在我们要求对方改变的这个过程中,对方会产生一种对抗的力量,这种力量会把人与人之间的相处模式从合作变成对立。当我们处于对立模式时,自然而然就会产生对对方好坏的评价,矛盾和不良情绪也就会接踵而至。

那么,为什么我们总是控制不住想要改变自己的家人呢?改变家人能带给我们什么好处呢?

心理学上有个概念,叫理想客体,就是人们脑海中有一个完美的人。比如,妈妈脑海中有个理想的孩子,他什么都好,还事事顺着自己的意思。当她看到真实的孩子的样子,发现现实与理想两者之间的差距实在太大的时候,她就会通过指责、利诱等方式去改变孩子,让现实中的孩子更加接近她理想中的孩子。所以我经常会说,有时我们养育的并不是自己的孩子,而是脑子里的孩子。

与此同时,童年时期的一些经历也会影响我们。如果童年时期,我们的父母喜欢改变我们,那我们的内心也会认可这种模式,长大以后就想去改变身边的所有人,希望他们按照我们的想法来生活。

我们会认为,如果对方是一个理想客体,或者说如果我们把对方改造成理想客体,那么我们就可以得到很多自己想要的便利。这种便利是指,我们不需要付出太多努力,就可以解决所有事情。比如,如果我的丈夫是理想客体,那么我每天下班回到家,他都会做好饭,还会打扫好家里等着我回来,知道我累了还会帮我捏捏肩捶捶腿。这会让我们体验到一种不劳而获的感觉,所以我们才会那么想让家人改变。

我们希望对方变成理想客体,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我们觉得自己很脆弱,需要一个特别强大的客体来保护自己。如果对方能变成一个责任承担者,那么我们就不需要长大,也不需要去面对这些困难,只需要站在原地等待对方来拯救自己就可以了。

当家人按照我们的愿望去改变自己时,我们的自恋也可以得到满足。这就有点像如果自己的孩子非常优秀,那么身为妈妈的我也会被别人认为是个尽责的妈妈。每个人都喜欢把好的标签放在自己身上,让自己看上去是完美的。而一个尽责妈妈的人设会给我们带来别人的夸奖和崇拜,这能让我们的自恋得到很大的满足。

但是,强制别人按照我们的想象做出改变并不是一种促进人际关系更亲密的方式,相反,只会把两个人越推越远。

因此,当我们意识到自己正陷入想要强迫家人改变的境地时,我们就需要重新审视一下彼此之间的关系和相处方式,可以尝试从以下这几个方面入手。

首先,我们需要承认家人原本的样子。他的好,他的坏,我们都要看见并承认。就像之前那个戒烟的例子一样,他太太后来对他说:“我知道,抽烟对你来说,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它可以缓解你的焦虑。我明白这一点,只是希望你能稍微注意一下自己的身体,不要抽太多。”这其实就是一种承认,虽然这种承认会让我们感到很无奈,很无力。因为我们无法完全体会对方的感受,所以实际上,我们也做不到真正地理解对方,但这样的承认会给予对方一定精神支持,会让对方感到很温暖。

其次,我们也可以尝试脱离原本的角色,以一个旁观者的身份去看待这件事。有时候,我们会不自觉地陷入改变家人或被改变的情境中,这时我们不妨把自己抽离出来,从另外一个角度去观察整件事的经过。我自己最常用的方式就是,把我当成我的朋友,比如,“如果我的朋友发生了这样的事,我会怎么去安慰他?”“我会怎么帮他解决这件事?”从一个当事人的身份变成旁观者的身份。从另一个立场去看待整件事,或许我们会发现一些之前没有注意到的细节,而这些细节正好能够帮助我们解决家庭中的矛盾。

再次,我们还要注意自己是否陷入了强迫性重复。如果自己从小就被父母很严厉地对待,长大后就容易用这样的方式去对待家人或朋友。如果我们一直处于想要改变家人的强迫性重复模式里,那么我们针对改善亲密关系所做的一切都没有意义。因为只要想改变家人,彼此的相处模式就会回到对立的状态,所以我们要做的是走出强迫性重复的循环,寻找新的路径或方式。任何事情的改变都需要一个过程,我们也不要抱有事情马上能得到改善的不合理期待。只有时刻保持觉察,多尝试新的方法,才能更好地摆脱强迫性重复的关系模式。

最后,我们要做到为自己的人生负责,而不是为别人负责。无论多么亲密的人,就算是自己的父母或孩子,我们都要注意边界问题,因为每个人都拥有自己的想法、态度或目标,这是他们的自由,我们不能干涉。无论对方最后变成什么样子,都不是我们可以左右的,我们能改变的只有自己的人生。当我们意识到这一点后,就可以做出一个新的选择,尝试放手,不再期望家人改变。虽然这样会令我们失去一些控制感,但同时也会让我们收获一些亲密感和幸福感。家人之间的矛盾冲突也就会跟着慢慢减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