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澈高远(3)
书名:大国能源作者名:赵郭明本章字数:2439更新时间:2024-05-27 17:21:29
由于嘉2气藏对川中后续发展产生的促进作用,“磨溪速度”于是被叫响了。后来,“磨溪速度”经过实践总结又被命名为“磨溪经验”。由于提高钻井速度、降低钻井成本,实现效益最大化,一直是油气工业追求卓越的科学主题,而该经验又很好地解决了钻井实践中的速度、成本与效益的互相制约,因此经过中石油党组的推广,很快在集团公司与股份制公司之间引起了强烈的反响,不但大庆油田、新疆油田在学“磨溪经验”,甚至还可以说,但凡与中国石油工业发展有关的任何一个井场,人们也都在严肃认真地学习“磨溪经验”。当然,在西南油气田就更不用说了,因为除了开发“磨溪嘉2”人们运用这条经验尝到了甜头,就是在日后的龙岗会战甚至在龙王庙气田的三年建设中,方方面面,也都不难见到“磨溪经验”的实践与应用。
今天,川中油气矿因有龙王庙组气藏分布于遂宁、潼南地区的我国最大的单体海相碳酸岩气藏,继而使川中加里东古隆起名满天下。但川中储量和开发格局虽说已远远地超过了“六个磨溪”的规模,不过它的区域却一直没变。
钱治家当年属于西南油气田所有二级单位主官中的“少壮派”,虽然以敢说敢想著称,但他在“川中论剑”结束之后的总结性发言引起的强烈反响却超乎了他的预料。川中油气矿内部电视台当晚播放了矿长的讲话,老专家们听了这个发言非常激动,最激动的是川中当时的总地质师高宏,他在白天听过钱治家的发言之后,晚上又盯着电视屏幕上的字幕,将钱治家的讲话又一字不落地在脑子里“过”了一次,便立即给钱治家打电话进行了长达一个小时的深谈。最后他对钱治家表示:非常赞同你的说法。你敢说有为,真不简单!但尽管你的思路非常好,可要实现起来却仍需要时间。
其实,钱治家当时敢这样说,倒也并非仅仅源于一名“少壮派”对待工作所迸发出来的冲劲,而是这背后关联的是他的专业背景,当然还有“西油”老地质家们在论坛上与他共同激荡的思想共鸣。
后来关于龙王庙大发现的经验,虽有源于“半个世纪的求证说”对此作了更为严谨合理的总结,但“六个磨溪”与“磨溪经验”对龙王庙这座中国陆上单体海相气田的催生和促进,倒也毋庸置疑。川中油气矿目前已是中石油的百亿气区、千万吨级矿区,更是西南油气工业的基础性大气田,稳稳地占据了半壁江山,成了使其稳健发展的“定海神针”,并且夯实了“西油”“十三五”期间的坚实基础,为川气“过三峡”之后去领略“海阔天空的太平之洋”的辽阔深远提供了支撑。
回想起川中女工用“一朵小白花的故事”,同国务院副总理、老部长康世恩结下的临终石油情缘,这种扬帆直下,随同大江东去的发展气势的确令人惊叹!
钱治家的成长经历与李鹭光、汪忖理最初的成长经历类似,他们都得益于中央干部培养的“四化”政策。他连升四级,成为正科级干部时才26岁,刷新了四川石油公司科级干部任职最年轻的纪录。回顾这种“少年得志”,他认为,除了党和国家的干部政策好,还得力于基层工作的经历为他提供的锻炼机会。尤其在川中采油6队8个多月的工作、生活及学习,已经成为他个人记忆中弥足珍贵的部分。
钱治家在西南油气田的进步,最主要的还是享受到了实实在在的中央干部政策红利。当然话说回来,如果没有当初在隆桂油田采油6队打下的基础,他也不会拥有后来的个人发展。
1993年以来,川中矿区党委书记张书铭、矿长夏先禹就对干部“四化”政策十分重视,尤其重视培养使用专业背景过硬的年轻干部,钱治家就是其中的个案之一。那时除了钱治家,川中的后备干部队伍已形成了“五虎上将”的人才梯次。这些人都是1962年出生的。当时,他们刚过而立之年,分别是后来也像钱治家一样进入“西油”领导班子的康建国,去了川庆钻探担任生产运行处长的王多金,出任“西油”研究院副院长的王恩平,转任地方领导干部的谭红明和升任塔里木油田总经理助理的王天祥。“这些个顶个的干部当时都名列钱治家之先,是川中油气矿党委培养干部工作的成果。钱治家是1966年出生的,比他们年轻,因此这样的使用是需要勇气与魄力的,不然这些年轻人干砸了怎么办?”在“西油”高层领导的眼里,“川中党委班子的思想非常开明!他们能将一个具有深厚行业传统的老矿区——当时组织规模已占矿区半壁江山的开发公司,交给钱治家这样的‘毛头小伙儿’负责,人不正派,没有足够的胆识那是不行的!”
正是由于张书铭、夏先禹极力倡导干部政策的年轻化,川中油气矿出了不少人才。以1993年到2000年为例,西南油气田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当时正值急需用人的新陈代谢之际,川中干部队伍由于干部培养年轻化的规模大,成熟度高,先后根据“西油”党委的部署,“孵化”了五名局级领导,优化了“西油”干部队伍组织结构。
相对川中油气矿,川东北气矿是个新成立不久的矿区,工作特点很不一样。我在大巴山中的川东北矿区两进两出,多多少少都有一些险象环生之意。
四川石油公司当年组建川东北气矿,开发罗家寨和铁山坡的高含硫气田,主要基于一种形势政策的背景,一个特殊阶段的历史背景。
形势政策的背景是,中石油党组要求下属石油公司开展向塔里木油田的学习活动,学习“两新两高”经验,即构建“新机制、新体制”,发挥“高水平、高效益”。四川石油公司根据这个部署,组建川东北气矿的目的之一,就是希望“塔里木经验”能在罗家寨、铁山坡的开发建设中开花结果。历史背景是,重庆作为中央直辖市从四川单列出来前后,四川石油公司还在接受石油部和四川省委的双重领导。因此四川省当时的张中伟省长和我们西南油气田的前党委书记、总经理夏鸿辉,经过商议决定将重庆气矿搬迁到达州,或者干脆在达州新注册成立一个气矿;后来,因考虑到重庆气矿是西南油气田的早年根基,那里的净化厂和矿权资源交割起来非常复杂而又麻烦,因此,他们就决定干脆在达州新成立了川东北气矿。
成立新矿区的报告批复后,当时面临的问题不少,既没有基地,人员也是从各矿区临时抽调的,他们来自川渝两地,四面八方,人员的稳定性很成问题。
也就是说,川东北气矿承载了许多美好的希望,但它储量惊人的两个高含硫气田的开发却很艰难。从油气工业的安全环保上来说,中国现在与之配套的各项安全环保措施不断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