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澈高远(2)
书名:大国能源作者名:赵郭明本章字数:2205更新时间:2024-05-27 17:21:29
他去现场,用零号坐标纸绘图,图纸围着房间墙壁一大圈,将桂24井33年的开发历史用8条曲线壮观而清晰地绘制出来,这也是他能够得到很高评价的一个主要原因。中石油的领导对此批示说:“这是陆上石油开发的样板,以后探索油场管理经验,就照这个标准搞!”其实,这个批示原来是没做任何准备的,是钱治家当时见参观人员都很高兴,急中生智,将井站一个还没启用的交接班记录簿连忙递上:“请领导多提宝贵意见!”中石油的领导这才欣然作出了这个批示。
这个批示,至今还被保存在川中油气矿的档案馆里。
从1992年2月份接到讲解任务之后,他就昼夜不分地为此准备了半个多月。
因为桂24井是一口年代久远的老井,比钱治家当时的年龄还要大出10多岁。30多年来,这口井在川中石油工人的精心呵护下,还能持续高产,属细水长流的开发模式。康世恩在临终前的头一年视察川中,临别时特别嘱托四川石油局的领导:“什么时候你们通过新技术,征服低渗透层,把年产量搞到30万吨,你们要向我报喜。”于是,中石油领导和地质专家奉康老之命检查川中工作时,四川局领导见桂24井竟有如此之长的生命周期,因此很有兴趣。他们认为这口井对实现老部长的“最后期望”,应该极具参考价值,便决定以这口井为例,好好将经验总结一下,以现场会讲解的方式向中石油领导、专家和来自全国各地的与会代表进行汇报。
8条曲线属于地质开发的一种基本管理手段。钱治家在做现场讲解准备工作时,除了一部分文字内容,又用这8条曲线和几幅图表来作配合性的介绍,既易于与会者理解,又能使他们一目了然。因此,他用这个思路与这种形式来完成领导交给的任务,可见他是认真动了脑子,点灯熬油地下了一番真功夫的。
他没想到,正是因为这次令人刮目相看的成功汇报,他的职务竟然在短时间内一路升迁。从技术员到副队长,从副队长到队长,从队长再到开发公司副经理,从副经理再到经理。在获得职务快速升迁的同时,踏实肯干、勤奋好学的钱治家,其业务水平和工作能力也得到了很大提升,看待问题的眼光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让他越来越有信心。
钱治家离开川东北出任川中油气矿矿长的那一年,正是川中矿发展最为艰难的时期。当时,矿区的原油在接近康世恩提出的30万吨目标之后,又迅速回落到每年只有13万吨的基数;在川西北矿区、川东矿区成为四川石油公司天然气的主力矿区时,他们的天然气也只有不堪一提的年产4亿立方米了。这时,四川石油公司的领导夏鸿辉、陈应权,根据中石油党组解体“小而全”的指示,已将川西南气矿与川南气矿“合二为一”,组建了蜀南气矿。
川中油气矿不进则退,也将面临类似的命运抉择。
因此,钱治家上任后面临的最大挑战就是,威远会战与威远气田群的传说、大战古隆起的尔尔辞晚,朝朝暮暮……由于川西南与川南矿区“二次创业”之后仍以失败告终,已将前人的历史悄无声息地再次还给了历史,那么,他所坚守的川中阵地一旦再因效益不佳,继而又步川西、川南矿区的后尘,不说对不起1958年“二五计划”期间大战川中的千军万马,作为一矿之长,他也对不起永远长眠在川中这片热土上的42名壮士啊!
所以,当钱治家感到肩上的担子越来越沉,并下决心坚守川中这块“西油”的“老娘土”时,平时爱看武侠小说的他,就向成都的老专家发出了“英雄帖”。
他通过机关协调,邀请时任总地质师的冉隆辉牵头,派车将退休老专家胡光灿、王宓君等人,从成都接到遂宁,开办专业论坛。请这些各怀绝技的“老英雄”帮他出谋划策。后来因为这次讨论对磨溪龙王庙组的大发现具有很大促进作用,为安岳气田勘探前线指挥部指挥黄建章带领大军进驻磨溪起到牵引作用,因而又被人们叫作“川中论剑”。
在“川中论剑”这个专业论坛的最后总结环节,钱治家针对川中未来发展提出的“六个磨溪”,被《四川石油报》等媒体在头版头条作了报道。
川中30万吨原油就像一度占领的一个山头阵地,由于资源、技术出现短板,最后降到13万吨,使阵地就此失守,经过多次强攻依然于事无补。痛苦的现实告诉钱治家与当年川中矿区的党委决策班子:既然石油勘探开发,川中已随川西北矿区证实“江油无油”之后,又将告诉世人“川中少油”,那就要在走“油气并举”之路的同时,将主要精力向天然气的勘探开发上转移一下!
钱治家在最后的主题总结中说:改革开放的形势日益强势推进的这些年,川中之所以还能在西南油气田的“老娘土”上悲壮坚守,主要是在“以气养气,以油养油”的思路上挣扎,而支撑这种坚守、这种挣扎的是他们还有一个整装气田,即磨溪气田!
这个气田,在川中人心目中的地位太重要了!从1988年发现,到1999年中石油改制,川中上万名员工一直靠磨溪气田养活。钱治家一口气用了“六个磨溪”来说明川中矿区未来的发展方向,即“川中外围找磨溪”“合作开发找磨溪”“川中、川南过渡带上找磨溪”“合川龙女寺古隆起上找磨溪”“磨溪之下找磨溪”“磨溪外围找磨溪”。他在这里所说的“六个磨溪”,其实是一种概念,也是一种思路,当然借用的也是川中员工依靠磨溪吃饭的一种情感。他用它来酝酿川中领导层当时的战略规划,既通俗易懂,同时也方便大家理解和记忆。
后来,他们在实施“磨溪之下找磨溪”的计划时,除了地质构造的客观因素,决定了他们在“磨溪之下”可以找到油气的可能,的确也有川中人的情感因素在起作用,大家认为遂宁磨溪镇是川中油气矿的福地,这儿的“神灵”如玉门油矿的“油娃”给中国石油工业带来希望一样,同样也在冥冥之中“保佑”了川中。
当时磨溪气田的产层叫雷11,后来人们在雷11之下果然找到了磨溪的嘉2气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