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迹小说
首页
书库
排行榜
作家福利
登 录作家专区

兵王是怎样炼成的(5)

兵王是怎样炼成的(5)

书名:大国能源作者名:赵郭明本章字数:1900更新时间:2024-05-27 17:21:26

靖边净化装置项目建设竣工之前的净化工人培训,也是张厂长带队去渠县分厂完成的。培训期间,照理说大家早已熟悉。没想到张厂长一看刘正江带来的这支队伍,还是从心里感到格外没底。第二天,刘正江借故要在招待所熟悉靖边厂事先拟好的开厂方案,有意给郑东压担子,他想看看郑东面对压力,带上渠县厂这批技术尖子,是否具有“金刚钻”的实力,去揽这里的“瓷器活”。

郑东带领8名技术骨干,刚进靖边厂宽敞明亮、设施齐全的中控室,厂里一名戴着白头盔的干部就急忙走来,要郑东和他带来的一众戴着红头盔的年轻人解决一个难题。

原来,靖边厂一个火炬装置出了问题,他们东“试”西“点”,前后加起来鼓捣了一个多月都没将火点燃。郑东二话没说,带领队伍赶到现场,很快就帮他们完成了点火测试。这个厂的火炬之前迟迟无法点燃,是因施工队在焊接中出现纰漏,导致了管线破裂。刚开始,郑东和大家也不知道问题出在哪儿,但他们的从业时间和技术资历,毕竟比长庆油田靖边厂的同行们要久,因此,郑东召集大家开会,分析火炬无法完成点火测试的原因应该在装置之外去找。他带人爬上50米高的装置一看,发现连接火炬管线的一个焊口出问题了,致使天然气沿着管线向上跃升时,还没接近50米就已全部漏光,在这种情况下,他们要实现测试点火装置的目的当然无法实现。

郑东认为,在检查化工装置的操作中,各个环节的应对措施要靠平时经验养成的支撑。如果不在细节精细把握和业务直觉养成上狠下苦功,是无法想象的。他们将靖边厂火炬点燃的那天晚上,张厂长高兴极了,自掏腰包将他们请到街上去吃了大餐。从那以后,靖边厂那些戴白头盔的领导在工作中,对他们这些戴红帽子的工人专家,也变得特别热情和格外尊重起来。

在靖边净化厂开厂试车阶段,刘正江看到郑东已能独立面对复杂问题,他这位“老净化”便逐渐隐于幕后。渠县厂带队外出执行任务的担子,从这以后就落在了郑东的身上。这也为他遇到自己的“最后一位师父”宋文中创造了条件。

郑东说:“刘师父他们这代人,由于历史局限和个人文化程度不高,理论基础不一定比得了现在的年轻人,但他们的职业经验实在太丰富了,因此刘正江退休以后,我一直想找一个理论修养很好的师父,把自己的一些薄弱环节巩固起来。我幸运地找到了宋文中这位高级工程师,他当时在西南油气田机关工作,他是对我理论修养真正有帮助的人。”

在郑东眼里,这位宋高工的净化理论修养不但扎实深厚,而且在整个中石油的净化专业领域,他也算是一个十分难得的人才。让他记忆犹新的是2009年他带队去龙岗净化厂执行任务,遇到了从成都来龙岗解决问题的宋文中。

龙岗这条被老专家张化喻为“二龙腾飞”之一的龙岗之“龙”,当时硫黄回收装置总是出现问题。郑东和那些一起转战中石油——去各处“开厂”的兄弟们,谁也无法查出问题所在,结果宋高工来到龙岗没几天,就把问题的根源摸清了。

宋文中性格内向,不善言谈。就龙岗净化厂硫黄回收装置问题的解决,这位高人自己很少说,也没见他就有关问题写出文章发表,这就成了一个秘密。但郑东却知道这个秘密,因为龙岗净化厂开厂试车期间,他们是同住一个寝室的室友。

他们之所以同住一个寝室,除了郑东久闻宋文中大名,事先找到有关方面提出过要求,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宋文中和他一样,不喜欢看电视,而喜欢室友之间互不影响,安安静静地坐在灯下看书学习。

在被誉为中石油2009年“一号工程”的龙岗工地,宋文中面对的专业技术问题很多,压力不小,每天总是翻来覆去地睡不着。每天晚饭后,两人从附近的田坝一起散步回来,宋文中就不再与郑东说话,总是一个人打开电脑,用英语软件把一些外文资料调出来认真阅读。

宋文中阅读的技术资料都是自己翻译的,郑东学习的资料是由设计院的专家帮他事先翻译好的。

由于郑东和工人专家组阅读中文翻译资料后,始终无法找到硫黄回收装置问题的症结到底在哪儿,宋文中便把英文原始资料调出来进行重新翻译。经过连续几个晚上加班,终于查到了原因——原来是设计院在翻译上出问题了。由于翻译造成的说明误差,净化厂回收装置上的连锁阀在测试中比实际需要标准晚了30秒。所以每次测试,都是酸气进行到30秒时又倒了回来,这样,在关连锁阀时需要30秒时间。一旦连锁阀出现问题,就需要经过30秒的间隔才能将阀门关好。

郑东自从在龙岗结识宋文中后,从他身上学到的本事很多,除了理论知识,还有理论之外的作为一名高级技术人员面对一时无法解决的问题时不气馁、不浮躁、不迷信权威,而是不慌不忙地想办法解决问题的工作作风。正是因为他从宋文中身上学会了面对问题发挥主观能动性,以专家意识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他才十分谦虚地说,自己已有一些许三多的样子。哪怕没有领导罩着,师父带着,他也能带一支队伍,去吃天然气净化专业这碗饭!